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提到晚清历史,曾国藩与左宗棠是绕不开的人物话题!
一个是晚清大儒,湘军创始人,毕生以理学自省,被誉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精神领袖。
一个是军机重臣,有霸才而行王道,平定叛乱,收复新疆,为民族存亡和中国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曾左两人同为湖南人,加上两人都痛恨晚清朝廷含混合风、腐败肮脏的作风,在很多政见和军事决策上,常常英雄所见略同,所以两人一度倾心相交!
然而身陷晚清历史的巨流中,交情也往往决定了政治走向!
所以在利益情感交织中,两人关系也从咸丰11年走向恶化,最终失和决裂。
今天,便和大家聊聊:曾国藩和左宗棠从提携之恩到反目成仇的始末!
【曾左两人的相识:一句评价,是左宗棠一生轻视曾国藩的基础】
曾国藩与左宗棠相识于咸丰二年!
那年,曾国藩回湖南为母奔丧,却恰逢太平军,横扫两湖。
危机时刻,朝廷命他出任帮办湖南团练大臣,辅佐湖南巡抚剿灭乱军!
曾国藩
前来迎接曾国藩的,是湖南巡抚张亮基以及幕佐左宗棠两人!
当天的3个人中,张亮基和曾国藩都是正二品大员,而左宗棠却仅仅是一名落第举人,身份最为卑微。
可三人展开交谈后,性格直率的左宗棠却成为主角。
他头脑清晰、气概慷慨,对湖南乱状议论明答,虽然只是巡抚的师爷,可他指点江山的样子,却让两位二品大员都成了听众。
左宗棠
对于左宗棠的这番表现,曾国藩非但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充满了欣赏:
他相信,有了这位号称“湖南诸葛亮”的师爷帮助,自己在湖南办理团练定会相当顺利!
相比曾国藩对自己的欣赏,左宗棠对于曾国藩的印象却有一点复杂!
一方面,他欣赏曾国藩的谦虚稳重,特别是他身上那股强烈的担当意识,让左宗棠相见恨晚;但同时,他又忍不住对这位二品大员的才华感到担忧,因为在谈话期间,曾国藩几乎没有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
对于这番印象,左宗棠还专门给朋友写信:
“曾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与仆甚相得,惜其来之迟也。”
才具稍欠开展,这成为左宗棠对曾国藩的第一印象!
常言刻板印象难以消除,无形中总是牵绊命运走向。
所以这句“才具稍欠开展”,也奠定了左宗棠一生轻视曾国藩的基础!
【从雪中送炭到提携之恩:细看左宗棠为数不多的真情】
依着湖南同乡的情谊,两人展开了惺惺相惜的合作!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也决定友情!
虽然两人在很多政见和军事决策上,常常英雄所见略同;但曾国藩谨慎内向的行为作风,还是让身为师爷的左宗棠看不过去!
有时着急起来,直接对曾国藩指手画脚,毫不客气!
好在曾国藩敦厚内敛,对左宗棠越级行为不做计较,才有了两人“同心若金”的佳话!
咸丰三年,因朝廷猜忌,曾国藩在湖南寸步难行,一怒下出走衡阳,独自创建湘军!
文武百官对此议论纷纷,坐看这个痴傻书生的笑话!
1854年,曾国藩藩率领湘军首度出战,大小船舰240艘,17000人,挥师东下进剿太平军。
然而上天故意设坎,靖港水战中湘军主力被太平军击败!
得知苦苦建立的湘军险些覆灭,曾国藩再也扛不住外界的讥笑和嘲讽,意图投江自尽,幸好被幕僚救起。
而正在巡抚骆秉章手下当幕僚的左宗棠,听到消息后,立刻冒险出长沙城,对曾国藩极力安慰。
这番雪中送炭,是左宗棠给予曾国藩为数不多的真挚!
咸丰九年,永州镇总兵樊燮拜访湖南巡抚骆秉章,与身为幕僚的左宗棠见面会谈!
功名止步于举人、进身无门的左宗棠,本就有壮志难酬的悲愤;面对这个胸无点墨的武官,更是从心里瞧不起。
据说两人见面不多久,便发生了争吵,脾气暴躁的左宗棠,更是给了这位二品大员一个响亮的耳光。
以下犯上,在清廷可谓是重罪;消息传到朝廷,皇帝大怒,欲将左宗棠投进大狱!
曾国藩听闻后,立刻联系朝中好友在咸丰皇帝面前斡旋,才使得左宗棠转危为安。
也是因为曾国藩以身冒险的斡旋,让皇帝开始注意到了这个嚣张直率的师爷。
曾国藩见状,直接向朝廷推荐左宗棠独当一面督办浙江军务,继而把驻扎在赣浙边界的湘军统归左宗棠节制,而且给了他征收地方税收的财权。
就这样,左宗棠得到曾国藩的大力提携,结束了他长达八年的幕府生涯。
而他的仕途,也从离开湖南巡抚衙门这一刻,开始变得一帆风顺起来。
【曾左两人关系恶化的始末:本该惺惺相惜,无奈成为政治牺牲品】
1860年初,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的身份,来到安徽湘军大营,协助已是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办理军务。
两位好友的再次合作,本该成就一番佳话;但性格的差异,却让昔日之情生出了难以修复的裂痕!
首先是用兵方略上的争执!
曾国藩大局观好,老成持重,不打无准备之仗;但也因为不敢出奇兵、用奇谋,因此错失了很多好机会!
而左宗棠却总能找到效率最高的途径,即便敌我悬殊,也不害怕冒险!
这样的用兵方略,为两人矛盾埋下了导火线!
特别是左宗棠升任浙江巡抚之后,对曾国藩的兵略批评越来越直言不讳,对曾国藩的调度也越来越拒不从命,甚至还经常劈头盖脸的训斥曾国藩!
让两人矛盾真正爆发的,还是因为湘军的军饷问题!
自违逆朝廷命令,独自创建湘军以来,军饷一直是曾国藩最头疼的问题。
从前江西是湘军重要的饷源地,但自从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后,却把江西财政都留为己用,不再为湘军供饷。
军队断饷,这可是不容忽略的大事!
曾国藩把左宗棠当成心腹和知己,与他推心置腹的谈论此事;可他没有想到,政治形势的发展,已经让左宗棠和沈葆桢有了共同的利害关系。
所以当沈葆桢与曾国藩打起奏折官司时,身为好友的左宗棠却站到了沈葆桢这边,拒不为曾国藩说话。
与此同时,太平军为解天京之围,对湘军突然展开反攻大举攻入皖南。
在沈葆桢与曾国藩的奏折官司中,左宗棠突然发言:指责曾国藩调度不力,防卫不当。
所以在没和曾国藩商议的情况下,就要求清政府从曾国藩的辖区范围内分割出江西、皖南,交给自己管理!
此时曾国藩已经是权倾天下,拥兵过广,清廷早就提心吊胆!
所以对于左宗棠这份“落井下石”的提议,皇帝接到奏折后立刻批复同意!
曾国藩向来以理学修身养性,凡有过错,首先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纠正!
面对左宗棠的中伤,他一如既往地持忍让态度,没有进行过多的解释和争辩。
但即便修身养性,争做圣人,这份友情带来的中伤,也已经让曾国藩内心阴云重重。
算起来,两人真正决裂,还是发生在同治三年!
那年6月份,曾国藩率领的清军攻克天京。
负责此次战役的弟弟曾国荃呈上捷报:幼天王已被焚死,南京城内十万太平军皆被消灭,南京战役圆满成功!
朝廷大喜,重奖曾氏家族!
但曾国荃显然有所隐瞒,因为南京城破之际,有数千太平军突围成功;其中就有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
左宗棠得知此事后,通过线人找到了幼天王的踪迹!
但他却没有兼顾大局和私交,把这个至为重要的消息告诉曾国藩,让他定夺或有所准备;而是直接奏报朝廷,并极力夸大幼天王的影响力,来贬损曾氏兄弟的战功!
慈禧勃然大怒,怒斥曾国藩欺君罔上,文武百官更是看笑话般,打量着这个立志做圣贤的可怜人!
为保家族性命,曾国藩只好主动撤掉湘军,并卸任两江都督之职,才得以平息朝廷怒火!
但这件事也让曾国藩的自尊心和威望受到了空前打击,以至于在湘军将士面前,也是声誉大跌!
所以,轻易不会攻击别人的曾国藩,也用难敌的锋芒反戈一击,戳破了左宗棠的老底!
同治三年,左宗棠攻陷杭州后,曾有数万太平军逃出;为免责罚,左宗棠对朝廷谎称:只有数千人。
这件事,曾国藩早就心知肚明;出于朋友的惺惺相惜,他一直为左宗棠保密。
所以,习惯用傲慢压制他人的左宗棠,根本没有想到:曾国藩也会揭人老底!
至此,所有情谊不复存在,曾左两人彻底失和!
因为两人皆是晚清巨头,他们之间的反目,也让许多小人物乐观其争。
所以,满朝文武鲜有人调和他们的关系,挑拨者反而比比皆是。
曾国藩性情敦厚,与左宗棠失和之后,从未公开说过左宗棠一句坏话,可谓是真正做到了相忘于江湖。
而习惯于直言直语的左宗棠,却始终无法停止对曾国藩的评论;以至于每见一人都要谈论与曾国藩关系的来龙去脉,每每谈论此事,也必然当人痛骂曾国藩。
对于左宗棠的不断攻击,曾国藩则幽默地回应:自己口笨心拙,骂不过他,便也不骂了!
同生于湖南,同为晚清重臣,曾左两人本该惺惺相惜,无奈这情分最终成为政治牺牲品。
即便后期太平天国势力被剿杀,闹了十几年的动荡结束了,可两人的恩怨却遗留了下来。
【得知曾国藩去世,左宗棠挽联署名让人唏嘘】
回顾曾左两人交集,不难发现:
曾国藩在左宗棠晋升之路上,可谓是一路扶持、提携;左宗棠对待这位敦厚的长者,却大有恩将仇报、落井下石之感!
而造就左宗棠这番轻视态度的根源,还是在于他的瑜亮情结。
曾国藩愚笨平庸,但因科明顺遂早早占据了有利地位;而后创建湘军,宏图大展!
左宗棠虽天资聪慧,用兵果敢;即便创建湘军,是他和曾国藩共同探讨和决定的,却无奈科举落第,穷尽才华苦熬十年。
对命运不公的憎恨,对科举制度的悲叹,最终造就了他与曾国藩的较劲!
“修身之道莫于养心”,这是曾国藩一生都在践行的箴言。
曾国藩的忍让和不争,却恰恰再次激起了左宗棠的不甘和好斗!
可以说,两人相识是缘,更是命!
曾国藩最伟大的地方在于知人善用!
凡是晚清名臣,基本上都得到过他的知遇之恩、举荐之恩!
光是湘军部下中,就有26人经过他的举荐成为督抚尚书级的官员;
就连与他政见不一的左宗棠,也是因为曾国藩的举荐,才有了“出山10年,被授实职”的开始!
也因为曾国藩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对朋友提携报答不遗余力,所以他一生好友如云,李鸿章更是终身以做曾国藩的学生为荣。
而左宗棠则因为个性太强、锋芒毕露,对万事万物都睥睨视之,以至于他和朋友之间的交际,几乎没有能够善始善终的。
与曾国藩绝交,似乎也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
同治十一年二月,62岁的曾国藩突然病逝于两江总督署。
去世前一天,他还在以日记自勉,处理政事!
曾公病逝的消息传出,天下震惊;面对这位四朝元老的离世,清廷用“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的方式,给了曾国藩最后的荣耀。
彼时正在西北前线的左宗棠,听闻噩耗,当场泣不成声!
左宗棠 剧照
“八年不通音讯,世上议论者何止千万。然皆以己度人,漫不着际。君子之所争者国事,与私情之厚薄无关也;而弟素喜意气用事,亦不怪世人之妄猜臆测……”
这是左宗棠的悔悟,也是左宗棠的自责!
从这里足以见得,左宗棠固然心高气傲,但心里却是敬重曾公的!
他佩服他的忍让,敬爱他的厚德……只是骨子里生来便在的傲气,让他始终无法低头服软!
那年,西北战事频发,但左宗棠还是派人千里迢迢送来一对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毋负平生。
而挽联最后的署名是——晚生左宗棠!
这是一个狂傲才子的低头!
要知,曾国藩在世时,左宗棠从未对他自称“晚生”,甚至面对这位长者,言语间充满鄙夷和不敬!
但失去这位老朋友的那刻,左宗棠才真正意识到:他是多么对不起这位忠厚的长者!
曾国藩过世后,左宗棠对曾家后人极为照顾;当得知曾国藩的儿子曾纪鸿贫困而死,左宗棠才真正懂得了这位湘军创始人的两袖清风、正直不阿!
攀比一辈子,较量了一辈子,左宗棠真的服了!
心高气傲的他,用“自愧不如”4个字,为两人的关系做了最后总结!
【曾国藩的一生: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回溯曾左两人的往来,总有种压制不住的伤感和唏嘘!
左宗棠执着于“争功”,曾国藩则选择看破功名,以天下为己任。
所以,即便两人同处晚清历史巨流中,都是位高权重的国之栋梁,但利益和情感的交织,儒缓与果决之间的性格差异,也让本该为佳话的友情变得坎坷!
值得一提的是:当两人关系恶化后,曾国藩得知左宗棠即将西征,还是将最得意的部下刘松山交给了左宗棠使用,而刘松山屡立战功,对左宗棠帮助极大。
“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曾国藩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从前总觉得:这世上没有人能够让所有人满意!
但曾国藩从一介布衣到位极人臣,他所遇到的对手、同僚、兄弟、领导们,对他的评价却近乎于完美,这样的他不由得让人敬重!
甚至有评论家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当然直至今日,也依旧有人对他“曾剃头”的名号嗤之以鼻,也有人觉得:正是他的出现,才延缓了中国近代史的步伐!
但如果我们选择理性而有温度的看待历史,你会发现:
曾国藩的命运与选择,绝不是他个人的局限,而是一个历史朝代的局限!
他是中国最后的圣贤大儒,毕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即便他所处的年代官场腐败,军队涣散,万马齐喑究可哀……
即便他被时代裹挟的命运,面对着友情的背叛,遭遇着无法自清的诬陷,良知与功利博弈……
但他却凭一己之力挽狂澜于即倒,挽大厦于将倾。
因为他的指导,古老的中国开始建造了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群赴美留学生……
这样的曾国藩,是值得后世敬仰的!
也因为他的人生履历和处事理念,留给了后世无尽的精神财富,以至于学术界流传这样一句话:
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今,每个人都想避免自己少走弯路!
如果你处在人生的迷茫期,想要得到些真正能够立得住、站得稳的箴言,真不妨去读读有关曾国藩的故事!
在这里,也给大家推荐这套备受各界好评的《曾国藩全集》。
整套书籍独立成册:曾氏《家书》藏着他持家教子的真知良言,处事《冰鉴》保留着他待人接物、知人善用的智慧锦囊,生平《挺经》写尽了他治军从政、坚韧挺实的坎坷人生……
作品除了完整解析他的成长和成名之路,还详细讲述了他与左宗棠、咸丰皇帝、李鸿章、丁汝昌等晚清重要人物的复杂交集。
其中最打动我的点,当属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之道!
知人易、用人难,但曾国藩从布衣入官场,以书生身份创建湘军,他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以及在传统体制下求存的独特哲学,在今日有着强烈的借鉴意义!
所以啊,想要深入了解一代名臣曾国藩,不妨翻看这套《曾国藩全集》!
如果你恰好想为书架增添一部好书,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去看看】
); }
曾国藩全集3册 精装珍藏
¥49.8
购买
也愿大家在这套装帧精美的《曾国藩全传》中,感受经典文化,研习大家智慧的同时,更能真正读透曾国藩的无奈和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