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胤礽非但不是烂泥,相反他文武兼备,颇具治国才能。但他却被康熙大帝两次废黜,其主要原因是君储权责不明矛盾累积,以及其他皇子的中伤。
父慈子孝
胤礽是康熙帝发妻赫舍里氏的儿子,身份尊贵,由于其嫡亲大哥早夭,其母也在生下他后,失血过多而死。
康熙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他身上。在他一周岁的时候就被册立为皇太子。胤礽得天花,康熙心神不宁,坐卧不安,等到他好了,康熙特地祭祀了天地。
胤礽没有辜负父皇对他的宠爱,从小就聪慧好学,文武兼备。多次监国理政,其理政能力很强,很好地减轻了康熙的负担,还得到了文武大臣的交口称赞。
但康熙二十九年康熙西征生病,想念太子,让太子来看他。结果太子见了父皇生病,竟然没有流露出伤感之情。康熙很生气就把胤礽给撵回北京了。这是第一次父子之间出现大的隔阂。
一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巡幸塞外,发生了几件事,让康熙和太子的矛盾激化。庶长子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打了太子的小报告。内容是太子残暴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就连兵丁“鲜不遭其荼毒”。
写到此,我就想起了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也是被弟弟们这样告发的。历史真是如此的相似。除此之外,他们还告发太子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
其实里面添油加醋,多有不实,康熙皇帝却深信不疑。还认为太子胤礽:“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巡幸中,康熙幼子得病,康熙十分焦虑,而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想到当年他得病,太子也是这副熊样,气就不打一处来。
责备胤礽没有做大哥的样子。结果太子非但不认错,还顶撞了康熙。可能是胤礽让死给催的,回京途中他又趴在康熙帐篷外边偷窥被康熙发现。康熙觉得这小子是要害朕啊,下定了废黜的决心。回到京城立马把太子这小子给废了。
复立再废
康熙四十八年鉴于大阿哥胤禔与八阿哥胤禩争储事件,其他儿子之间矛盾也很大,为了缓和兄弟关系,康熙又复立胤礽为太子。并且册立了诸子为亲王、贝勒、贝子,想以此促进太子与兄弟之间团结和睦。
本来康熙一废太子就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复立之后天天见面,康熙心里好了很多。但是君储矛盾依然没有解决,加上严惩皇太子党事件。胤礽也没有闲着,在策划篡权夺位。是可忍孰不可忍,康熙再次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太子从此过起了幽禁生活,直到死去。
被废原因探析
胤礽从小娇生惯养,加之皇室关系复杂险恶,导致他性格乖戾,人格分裂,奢华铺张。敢顶撞皇阿玛,用的仪仗和皇阿玛差不多……君储矛盾突出。康熙破格树立胤礽的权威,允许胤礽结交江南士绅,甚至和传教士来往。当皇太子的特权太大时,又威胁到皇权,这是康熙无法忍受的。太子是众矢之的。太子地位尊崇,也成了其他皇子觊觎的目标。加之众皇子也有实权,也多有结党。因此,他们想方设法搞臭太子胤礽。结论
文武兼备,深受父皇宠溺的胤礽有其被废的必然性。首先皇权与储君之间权责不明,其次太子的兄弟们使劲各种招数中伤太子使其与父皇出现隔阂。
与其立太子还不如不立太子,所以雍正接受了这一教训,他即位后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度,有效解决了上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