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根本没有“春运”这个词儿,但“春运”问题依然存在。那时的人口流动没有如今这么庞大。对许多背井离乡的百姓来言,活下去就不错了,就算是名流、大文化人,想回故乡过年,面对这场春运也非常难受。
谈春运,就离不开运输工具,最高大上的就是飞机!但并非如现在这样,哪怕普通老百姓都能坐上飞机,潇洒蓝天游一把。民国时期,就算是大知识分子、名流,也只能望飞机而哀叹。太贵了,还不打折!据说,从北京到上海,就要两千大洋!按购买力来考察,这两千大洋,相当于十万块钱!
从大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鲁迅先生来看,从没见过鲁迅提过坐飞机。也就是说,鲁迅先生根本不做这梦。倒是徐志摩诗人提起过,但这就跟回家过年无关了。诗人最后死于飞机失事。所以别说大知识分子了,估计就是土豪都嘬牙花子。
抛开飞机,说私人汽车。如今人们经常吐槽各种过路费。但在民国军阀林立,你想跨省过界,非扒你层皮。因为公路都是各路军阀的摇钱树。就算舍得买过路费,但加油呢?所以说私人轿车,也成为了春梦。
那么铁路呢?据记载,郭沫若先生曾坐过火车,但却是末等座。郁达夫先生倒是坐过一次二等,可却大吐口水,因为花费太多,承受不起。如此来看,火车也归于春梦一刻了。
只有水路便宜,可那时间你就受不了吗?为了回家过年,估计最少要提前两个多月启程。这还不算由于战火,造成的水路,被用于运输军用物质!哀叹一声,原来谁都知道,水路的好处就是经济实惠。所以,想蹭水路,就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如今,就只剩下骑马(包括马车)、坐驴、两腿走等这些最古老的方式了。可依然要防范各路军匪或山大王等。即是最古老的方式,自然就有如遭遇劫匪、小偷甚至黑店等最古老的难题!
所以说民国的春运,对于我等百姓言,简直就是“一场春运如春梦”的无奈和感伤。【百家号春运有奖征文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