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海防和塞防之争,李鸿章和左宗棠到底谁错了

海防和塞防之争,李鸿章和左宗棠到底谁错了

文/寂寞的红酒

19世纪末,由于清政府腐朽孱弱,列强屡屡入侵中国,清政府内忧外患。面对列强的觊觎和入侵,清政府内部发生了分裂,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和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争执不休。在六七十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后,海防和塞防之争进入白热化。在讨论关于新疆问题的会议上,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东南沿海千里海防是国防重点,主张弃新疆,专注海防。而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则主张塞防、海防并重,强调新疆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坚决要求收复新疆。为此,两派争吵不休,谁也不服谁,如果不是慈禧太后表态支持左宗棠,两派还不知道吵到什么时候。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海防派和塞防派到底在争什么,左宗棠和李鸿章到底谁对谁错?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塞防和海防。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尤其是边防问题日益严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的国防安全急剧恶化,西北有新疆问题,东南有海疆的边患。李鸿章曾任两江总督多年,对东南沿海之防御,不仅负有责任,而且深有感触。他认为新疆处于边荒地带,如果新疆不收复的话,只是损害了肢体,不会损伤元气。如果海疆不防,外敌可以随时侵扰东南的税赋重地,也可以自天津登陆直插京师,是大清的心腹之患。所以,李鸿章力主海防,重金打造北洋舰队就是他“海防思想”的表现。而左宗棠曾任陕甘总督,长期经略西北,他认为如果新疆不巩固,内蒙古就会不安,西北乃至京畿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他和王文韶大力主张塞防,认为海防和塞防并重。

实际上,两派的争执看似国防政策的争执,实际上是国防资源的争夺。因为清政府内忧外患,国力和财力有限,海防和塞防牵扯到国家资源的分配。谁能在角逐中获胜,谁就能掌握更多的国家资源。最终,难得明白一次的慈禧太后一锤定音,最终站在了塞防派的一边,支持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使得清王朝保住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过虽然清政府收复了新疆,但也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导致海防资源投入不足。这是清政府接连在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当时的大时代背景来看,主张海权的李鸿章毫无疑问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因为近代进入了海权时代,中国最大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比如英国和日本。后来事实证明,李鸿章对日本的担心没有错,在近代给中国造成伤害最大的正是日本。

不过左宗棠的战略眼光虽然没有李鸿章的长远,不如李鸿章的前卫,但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因为中国是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左宗棠的观点符合中国传统的大陆思维,而俄国也确实是中国的心腹大患。不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干翻了俄国,对中国造成伤害最大的也许就是毛熊了。俄国人的目标不仅仅是新疆,整个外蒙和东北都是他眼里的肥肉,真让它得逞,也许长城就是两国的国界了。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国力孱弱,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走海权路线。连二战时期的德国都搞不出一支强大的海军,只能用潜艇偷偷摸摸地搞偷袭,不要说清政府。十年陆军,百年海军,陆军易成,海军难练,搞海军不仅需要雄厚的国力,而且需要时间。国力孱弱的大清国搞海军,可以说有些好高骛远了。因此,还是左宗棠的主张更实际,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没几年就病死了,塞防从此失去了主心骨,主张海防的李鸿章一派得势。从此清政府的资源不断向海防倾斜,李鸿章耗费巨资打造了北洋舰队。不过在甲午战争中,其倾尽全力打造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从此中国陷入有海无舰的境地。而由于长期的海防政策,陆军荒废,中国陷入了无兵可用、无兵可防的境地。甲午战争后,清王朝清醒了,放弃了海防政策,开始编练新军,北洋等各路新军就这样诞生了。最终,北洋新军为首的各路新军成为了中国现代国防的中坚力量,中国重新回到了陆权方向。作为一个陆权国家,发展陆权才是一个大陆国家的首选。只有陆权稳固了,有了充足的实力,才可以更好的发展海权,才能与世界诸列强争霸。毫无疑问,在这次海防和塞防之争中,左宗棠是对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家,国力,左宗棠,海防,李鸿章,中国,海军,新疆,清政府,国防,观点评论,左宗棠,海防,李鸿章,新疆,塞防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家,国力,左宗棠,海防,李鸿章,中国,海军,新疆,清政府,国防,观点评论,左宗棠,海防,李鸿章,新疆,塞防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家,国力,左宗棠,海防,李鸿章,中国,海军,新疆,清政府,国防,观点评论,左宗棠,海防,李鸿章,新疆,塞防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