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史之中,九子夺嫡的一幕无疑是最精彩的。康熙帝有过立皇十四子胤桢为储君的想法吗?编者觉得大将军王的产生,其实是康熙帝王心术的运用,平衡各方势力的产物。下面就请您听编者详细道来。
经历了两废太子,胤祀结党营私一系列争储风波,花甲之年的康熙已经被折腾的有些心力交瘁。作为明君,康熙帝无比清楚储君人选的重要性。然而,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也让康熙帝明白储君人选不宜公开透明化。自己暗中观察比较,才能避免诸子间兄弟相残的悲剧发生。
皇十四子胤桢之所以被康熙帝看重,还是因为胤桢具备出众的军事能力。在兄弟常宁,福全,相继老去病故以后。年老的康熙已经不能亲自率军亲征。康熙五十六年,西北地区再次发生战乱,无法披甲上阵的康熙帝为了稳定军心,也为了将八旗大军交托给自己信任的人,他只能封胤桢为大将军王。
面对建功立业的绝佳时机,诸皇子可谓是蠢蠢欲动。就连武功不佳的胤禛都曾有过毛遂自荐的念头。幸好胤禛得邬思道点播,决定推荐已经被康熙帝选中的胤桢领军出征。为了钳制胤桢,胤禛采纳了邬思道献上的釜底抽薪之计。利用年羹尧控制西北大军的粮草供应, 以此来辖制胤桢。
身为皇帝的康熙,难道会不知道胤禛想利用粮草来辖制胤桢吗?康熙帝是必然知道的,康熙帝希望由军事能力出众的皇子代替自己御驾亲征。但皇子统领大军在外,也会让身为皇帝的康熙感到有些不安。胤禛的计谋是符合康熙帝自身利益的。身在京城的胤禛就在康熙帝眼皮子底下,便于把控。
而且皇十四子胤桢可是八爷党中的一员。胤祀已经在康熙帝的心中打上了结党营私的标签。让胤桢领兵出征,掌握军权,正可以将八爷党分裂,削弱八爷党的实力。这样的局面也是康熙帝愿意看到的。身为诸位皇子的君父,康熙帝不希望儿子们手足相残,但前提是自己的皇位能够坐稳。想要坐稳就需要让诸皇子相互争斗,各方势力保持平衡。
在胤桢为了胤祀,与胤祥发生冲突的时候。康熙帝就见到了胤桢聪明的一面,但康熙帝也见到了胤桢桀骜,性格冲动的一面。这样性格的皇子,未来继承皇位会不会对兄弟痛下杀手呢?反观胤禛就有所不同,胤禛让康熙帝看到了为大局着想,愿为君父分忧的孤臣一面。临终之际康熙帝选择了胤禛,当时的康熙更是告诉胤禛戒急用忍,要善待你的兄弟。
健康时候的康熙帝必然要以坐稳皇位为前提。临终之际的康熙对胤禛的嘱托才是慈父一面的表现。康熙帝封胤桢为大将军王,只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利用胤桢的领兵能力,打赢西北之战。换言之将胤桢当做维护自己皇权工具的康熙,根本没有立胤桢为储君的想法。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侵权删除
撰稿者:月光下的怀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