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反贼,大汉奸。
吴三桂
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叛国投敌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像吴三桂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还真的不多。
吴三桂本是大明总兵,可他却在明朝最需要的时候,投降了满清。据说这里面还有一些故事,但不管怎么说,在当时投降异族,称为汉奸不为过。
那么既然吴三桂投降了满清,帮着人家鞍前马后,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还被封为平西王。为什么三十多年过去了,又想起来造反?
满清统一了中国后没有了后顾之忧,最大的隐患恐怕就是三藩了。
吴三桂作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并可掌控当地军队、赋税等,可以说当时的三藩权力甚大。
可是吴三桂已经年近七旬,垂垂老矣,而北京那边还有人质在手,何必急于一时,这些老家伙没有几年可活。
更何况吴三桂这样盘踞西南,发展势力,主要是为了自保,根本没想过造反,否则这个时候肯定不是最佳时机。
然而年轻气盛的康熙在铲除鳌拜后可谓野心勃勃,他绝对不会养虎为患,一心要撤藩。
武大郎喝药,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干脆反了。
所以吴三桂造反其实是无奈之下的不得不反。
反倒是反了,可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彻底让他失去了希望。
既然你要反清复明,你好歹假模假样的找个姓朱的当皇帝,结果他自己当了皇帝不说。还把国号改为大周,这就名不正言不顺,搞得自己师出无名,弄得很被动。
很多人甚至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让中原被蛮夷统治,又亲手杀了永历帝,毁了大明复兴的希望,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所以根本不会帮他。
而且看似果断造反,可吴三桂不仅没有了年轻时的果断,也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他并没有势如破竹,跨过长江,挥军北上,以致丧失了最佳良机,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