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8年,14岁康熙找来一帮少年,以切磋为名,将58岁鳌拜摔倒在地,就此给他定了30条大罪。鳌拜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手握40万重兵,为何不造反?
鳌拜是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也是顺治皇帝最看重的大臣。
1661年,顺治去世,弥留前,他将皇位传给8岁的三皇子玄烨,并为儿子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其中之一就是鳌拜。
鳌拜是老臣,以“忠贞”闻名。但很多人都觉得他会造反,因为他确实胆大妄为。
自从成了康熙的辅政大臣,鳌拜就开始一人独大,如果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哪怕是康熙要护着的人,他也会想办法杀掉。
比如,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不肯和鳌拜换地,就被鳌拜参了一个“藐视上命”的罪名,要求处死他们。
康熙也不是傻子,他知道这是鳌拜在以权谋私,便不允许处死他们,只是鞭打100下,没收家产。
岂料,鳌拜直接假传圣旨,先把人杀了,气得康熙好几天不理他。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未亲政的岁月里,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他一直琢磨着处理鳌拜。
但鳌拜是满洲第一巴图鲁。如果单独论武力值,单打独斗能够拿下他的,几乎没有。
加上身份尊贵,一般人也近不了他的身。
最后,康熙想了个办法,他以练习布库戏为由,挑选了不少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等时机成熟,邀请鳌拜比试,将他摔倒在地,然后丢进了监狱。
此后,康熙就让大臣收集鳌拜的罪行,足足给他定了30条大罪。
有人说,鳌拜手握40万重兵,为何不造反?
首先,鳌拜的确军功赫赫,手握镶黄旗,但他在军中的威信,是靠着追随皇太极、顺治打出来的,如果用来造反,追随他的人就没这么多了。
其次,鳌拜的确在朝堂只手遮天,但这都是因为他没有造反的心。其他3个辅政大臣,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不怎么管事,但也乐于给鳌拜找点茬子。
比如,康熙亲政后,苏克萨哈作为辅政大臣,请求卸任,明晃晃就在暗指鳌拜:现在小皇帝亲政了,我卸任了,你也该麻溜卸任了!
最后,鳌拜自己忠心耿耿,压根没想过要造反。
皇太极时期,鳌拜跟着他南征北战,顶着炮火,靠着近身肉搏拿下了皮岛之战,有了“巴图鲁”的封号;松锦会战中,他又大败明军,打得吴三桂、王朴、唐通等人连连撤退。
顺治时期,鳌拜跟着阿济格进攻李自成的农民军,对付张献忠的大西农民军。最艰难的时期,鳌拜始终忠于顺治,被多尔衮三次迫害,差点丧命。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过往,顺治才将鳌拜视为心腹,并且让他从单纯的武将,转变为管理国家事务的大臣。
顺治十三年,鳌拜旧病复发,顺治还亲自去他的府上探望,可见恩宠非凡。
康熙登基后,鳌拜虽然跋扈,虽然猖獗,可他本质上还是个忠臣,并没有任何造反的意图。
这一点,从康熙给鳌拜定的30条大罪里也能看出来。
鳌拜的罪名包括“背负重托欺君擅权”“内外俱用奸党失天下人仰望皇上之意”等,甚至还有“轻慢皇太后”……
但这三十条大罪里,没有一条说鳌拜造反的。
而在定罪时,康熙念及鳌拜年事已高,又军功卓著,便对他免除了死罪,只是囚禁起来。不过,被囚禁后的几个月里,鳌拜就病故了。
如果鳌拜真的想要造反,恐怕康熙会当场要了他的小命。
有句话说得好,会咬人的狗不会叫。
在影视剧中,鳌拜总是被当成权势滔天的逆臣来演义,但我想,他应该真的不曾想过要造反。
若是他真的想要造反,恐怕在一开始就会韬光养晦,等待机会一击必中,而不是在康熙面前各种挑衅。
只可惜,如今提起鳌拜,大家想到的,都是“骄横跋扈、贪婪不法”的形象。
或许有些人就是这样,活得久了,人反而糊涂了。
若鳌拜对待康熙,也能如对待顺治一样,那么他的身后名,或许也不会这么差。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