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正蓝旗曾被裁撤且正白旗最初也非上三旗,顺治时期正白旗方得提升

正蓝旗曾被裁撤且正白旗最初也非上三旗,顺治时期正白旗方得提升

清朝时期的八旗分为“四正四镶”,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在这八旗之中,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被称为“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领;而剩余的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则被称为“下五旗”,由宗室王公统领。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黄色作为是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专属颜色,因而镶黄旗、正黄旗,这两个以黄色为旗帜与装束主要颜色的旗划归皇帝亲领,本无可厚非。那么,以白色作为旗帜主色调的正白旗,为何也能位居“上三旗”之列?

努尔哈赤时期的正白旗,其实地位是非常低的

“八旗”制度的最终形成,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此时的努尔哈赤以黑旗作为军队标志,故称“黑旗军”,这就是最初的“一旗”阶段。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后,另外设立了“红旗军”,并由他亲自统领,而此前的“黑旗军”则交由他的弟弟舒尔哈齐统领,这一时期被称为“两旗”阶段。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对所属部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整编,以纯色为辨,建立黄、白、红、蓝四个旗,此为“四旗”阶段。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调整,在此前“纯色四旗”的基础上,增加了“镶色四旗”,“八旗”制度就此确立。

紧跟着,到了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而“八旗”制度的“优势”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成为了日后大清王朝能够最终一统天下、定鼎中原的重要基石。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之中各旗的统领以及势力各不相同。

正黄旗,45个牛录,由努尔哈赤亲领;镶黄旗,20个牛录,也是由努尔哈赤亲领;正红旗,25个牛录,由努尔哈赤的次子、“四大贝勒”之中的大贝勒代善统领;镶红旗,26个牛录,由代善的长子岳托统领;正蓝旗,21个牛录,由努尔哈赤的五子、“四大贝勒”之中的三贝勒莽古尔泰统领;镶蓝旗,33个牛录,由“四大贝勒”之中的二贝勒阿敏统领,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他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正白旗,25个牛录,由努尔哈赤的八子、“四大贝勒”之中的四贝勒皇太极统领;镶白旗,15个牛录,由努尔哈赤之孙、其长子褚英之子杜度统领。

尽管努尔哈赤在创建“八旗”制度的时候,并没有就八个旗的地位高低做出过任何指示和安排,名义上,八旗之中各旗的地位是平等的。然而,努尔哈赤毕竟位居大汗之位,是后金政权的实际统治者,并且满洲人历来是“以黄色为尊”,所以由努尔哈赤统领的两黄旗自然地位也就是最高的。

而到了努尔哈赤晚年,他又从自己统领的正黄旗、镶黄旗之中,分别授予由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剩余的20个牛录则作为了努尔哈赤统帅的亲军。与此同时,努尔哈赤还明确表示阿济格将继任镶黄旗旗主,多铎则是会统领正黄旗,在他驾崩后所统帅的亲军也全部交给多铎。

镶黄旗

此时,努尔哈赤所统领的亲军以及心腹将领大多都出身于镶黄旗,再加上努尔哈赤之后也一直都是直接统领镶黄旗作战,这就使得镶黄旗成为了八旗之中名义上的“头旗”。

至于此时由皇太极统领的正白旗,以及在这之后被他从杜度手中夺下的镶白旗,地位却是最低的。

一方面,按照八旗围猎和驻防位置次序,皇太极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分别被安排在了左右翼之末的位置,这是对其地位非常明显的暗示;而另一方面,此时的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也是排在最后一位。所以,无论是从驻防位置,还是其旗主皇太极在后金朝堂上的地位来看,正白旗在八旗之中,排名都是属于末流的。

皇太极时期的“上三旗”中,并没有正白旗的位置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成为新任后金大汗。

登基后的皇太极随即进行了“黄白互换”,即将原本由自己统领的正白旗,以及由其长子豪格统领的镶白旗,与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统领的两黄旗进行旗帜互换。至此开始,皇太极亲领正黄旗,豪格统领镶黄旗,而阿济格成为了镶白旗旗主,多铎则是正白旗旗主。与此同时,原本处于左右翼之末的两白旗,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被排在了左翼之中的位置。

这个时候的多铎统领的正白旗坐拥35个牛录,是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阿济格和多尔衮共领的镶白旗,也有着30个牛录,实力仅次于正白旗和镶蓝旗,排在八旗之中的第三位,这便引起了皇太极的巨大不安。

爱新觉罗·皇太极

于是乎,皇太极先是废黜了阿济格的镶白旗旗主之位,改由多尔衮担任,以借此拉拢多尔衮,并在他们兄弟之间制造间隙。在这之后,皇太极又对两白旗进行了一次拆分重组,让多尔衮统领正白旗,多铎改为统领镶白旗,借此进一步限制两白旗的发展。

不仅如此,皇太极为了实现“南面独坐”,加强中央集权,先后扳倒了统领镶蓝旗的二贝勒阿敏,以及统领正蓝旗的三贝勒莽古尔泰,同时极力打压大贝勒代善,尤其是对于莽古尔泰和他的正蓝旗,皇太极进行了极为彻底的清算,甚至还一度吞并了正蓝旗,使得“八旗”短暂进入到了“七旗”时期。

紧跟着皇太极又对两黄旗进行了大规模重组,成立了新的正蓝旗,并让自己的长子豪格统领,而他自己则统领新的镶黄旗和正黄旗。

爱新觉罗·皇太极

这样一来,皇太极时期镶黄旗、正黄旗、正蓝旗的“上三旗”地位就此确立。

然而,按照努尔哈赤在天启二年(1622年)确立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各旗要平均分配战利品以及新增的人口和部众,这就使得正白旗与镶白旗因为其坐拥的丰厚“家底”,实力始终都是难以被撼动的,尤其是多铎,他统领哪个旗,那么哪个旗就是八旗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

而为了能在绝对的硬实力上超过两白旗,皇太极也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势力,同时将新建的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划归为皇帝直接统领。经过皇太极的不懈努力,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之前,由他与豪格统领牛录数量达到了117个,就此超过了由多尔衮三兄弟统领的两白旗的98个牛录。

顺治朝时期,八旗之中的“上三旗”与“下五旗”最终确定

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年仅5岁的顺治皇帝“出人意料”地继承了皇位,只不过这一时期的大权掌握在多尔衮手中。此时的多尔衮在不断排除异己,加强对于朝堂掌控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充着自己所统领的正白旗的势力。

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将豪格折磨致死,还夺下了其手中的正蓝旗。之后,多尔衮又将两白旗和正蓝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组,由他自己统领正白旗和镶白旗,他的弟弟多铎则改为统领新的正蓝旗。

而多尔衮也在这一时期,将正蓝旗踢出了“上三旗”的序列,让自己的正白旗加入其中,至此,正白旗的“上三旗”地位就此得以确立。

爱新觉罗·多尔衮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薨逝,亲政后的顺治皇帝在对多尔衮及其党羽进行清算的同时,还夺下其统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其中,正白旗改由皇帝亲领,镶白旗则是交还给了被遭到多尔衮迫害的豪格家族。

至此,八旗之中“上三旗”与“下五旗”的格局划分与家族世系正式确立,即“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由皇帝本人亲领;“下五旗”中,镶白旗隶属于肃亲王豪格家族世系,正红旗隶属于礼亲王代善世系,镶红旗隶属于克勤郡王岳托世系,正蓝旗隶属于豫亲王多铎世系,镶蓝旗隶属于郑亲王济尔哈朗世系。而这一个格局也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方得,顺治,牛录,时期,八旗,皇太极,地位,正白旗,镶黄旗,努尔哈赤,知识科普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方得,顺治,牛录,时期,八旗,皇太极,地位,正白旗,镶黄旗,努尔哈赤,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方得,顺治,牛录,时期,八旗,皇太极,地位,正白旗,镶黄旗,努尔哈赤,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