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朝出现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然而,乾隆的好大喜功,并没能使得清朝有什么好的发展,反而耗尽了国力。更何况,乾隆在为一共六十年,这对于清政府是个极大的削弱。直到嘉庆即位以后,嘉庆不得不面对这个烂摊子:国库虚空、官员腐败、人口过多、宗教起义、灾害频发。
嘉庆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开始进行各种改革措施。在位时的嘉庆,崇尚节俭,勤政务实。并且以身作则。根据史料记载,嘉庆送给师傅的礼物,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物品。或许早年的嘉庆,就对乾隆时期的奢靡之风有所抵触。
嘉庆亲政以后,便处置了和珅这个大贪官。并且下了命令,各地都禁止进攻古玩书画,他想由上而下的制止这种奢靡之风。的确,官员的奢侈都是百姓的苦难,嘉庆帝深知这一点,做的也很好。
与雍正乾隆一样,嘉庆也非常勤政。每天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直到天黑了还要在蜡烛之下批阅奏折。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睿亲王就下命令把奏折撤下,不要让嘉庆帝太过操劳。嘉庆帝得知以后,却非常生气,并说,所有奏折,都必须拿到我面前,不可以擅自撤下。
乾隆后期,国内盛行粉饰太平的风气,嘉庆帝也对此进行了治理:嘉庆四年,浙江遇到了大旱灾。只是偶尔下了几滴雨,浙江巡抚就上奏说天降甘露。嘉庆帝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并且告诫巡抚不可以粉饰太平。次年,云南发生水灾,云南巡抚却说收获很好,嘉庆帝龙颜大怒,立刻将云南巡抚革职查办。
由于皇帝都居庙堂之高,看不到江湖之远处的民间疾苦,因此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前途,都会进行粉饰太平,尽管嘉庆帝对此痛心疾首,却并没有能够根治这股风气。
经过嘉庆的的一番整顿,改革有了一定的效果,治理了贪污之风。但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国库管理、民商政策等与民生有关的方面,并没有进行什么改革。
嘉庆帝改革的失败,主要在于他太过于保守,不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嘉庆帝所作的《守成论》中,就体现了他的思想观点“守成二字,所系至重”。他认为开国君主都有着英明神武的决定,后辈好好遵守就是了。他还认为如果妄行改革,祸福难测。如果全面改革,会引来祸患。
嘉庆帝有着勤奋,却没有天分。在位时间内,并没有改变大清朝走下坡路的局面,进而导致了后期的清王朝,与西方列强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