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成语赞扬了东晋时期的大文豪陶渊明先生不肯屈从于权贵,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说到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自然而然联想到中国近代的另一位大文学家朱自清同志,他也是著名的爱国作家,尤其是他“拒绝美国救济粮而被饿死”的故事,更是成为教育学生的经典例子。
对于朱自清我们并不陌生,翻开小学以及中学的语文教材,他的《荷塘月色》《背影》《春》这些文章都被选入了课文,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朱自清于189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从小他就智力过人,尤其是写了一手的好文章,不出意料,这位学霸中学毕业之后便成功地考入了北大的预科班,又过了一年,他进入了北大的哲学系,在学校期间,他也曾参与过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名优秀的爱国青年人,在后来北大学生传播新思想的演讲中,他也为新思想的传播做了很多贡献。
虽然他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和革命,但是他却在革命时期为文化教育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有很多朋友,而他的那些朋友,诸如闻一多,李公朴等人,都是革命烈士,他们私交甚好,朱自清也频繁出席这些烈士的追悼大会,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不过关于朱自清是因为距离美国救济粮饿死的这一传闻确实是增加了杜撰的成分,那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子的呢?一代文豪朱自清又是因为什么而离世的呢?
1948年初,当时的美国企图扶持日本军国主义,对此作为清华教师的朱自清先生自然是以身作则,拒绝美国的救济粮。并且他也写到:“中国人是需要有气节和尊严的,中国人是不接受美国的施舍。”由此可见,朱自清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是确有其事,也确实体现了朱自清骨子里的爱国和清高的气节。
但是,仔细想想,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怎么可能因为少了美国那点粮食就被活活饿死呢,这句话显然是有悖常理,哪怕是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大学教师的收入也是高出一般人的。那朱自清又是为什么而离世的呢?
其实如果多读一读朱自清的书和日记,那么我们便可以从中寻找到答案了,朱自清那本日记记录从1924年到1948年整整24年的生活。在朱自清的日记里,1924年的11月份就已经开始出现关于胃病的描述,只不过当时的记录大致是胃部不适,晚上难以入睡。过了六年,当时的朱自清在欧洲游学,此时他的日记里关于胃病的描述就更加详细了,他在日记中写道,“也许是由于喝了太多欧洲的红酒,导致胃病严重了吧!”
时间来到1933年,也就是那本经典的课文《春》中,他再次描述道胃病。这个时候他的胃病经常犯。再往后翻看他的日记,关于胃病的描述就更多了,频频出现“胃不好,胃剧痛”,这些词汇,可见,此时他的胃部疾病是愈发严重了。
有一天,吴晗将“抗议美国支持日本军国主义的政策,并且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书,带到朱自清先生跟前,此时朱自清自愿签名。美国的面粉是细面,更有助于养胃,如果朱自清先生可以吃上细面,的确能够缓解胃部压力。但是即使是这样,对于已经病入膏肓的朱自清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他的离世和接不接受美国粮食是关系并不大的。
1940年的时候,朱自清由于看病等原因,不得不将家人送去成都生活,因为那边的物价比较便宜些。而此时的朱自清就直接在食堂吃饭,此时他的胃部已经不能吃任何杂粮糙米了,他每天只能喝一些牛乳和泡一些藕粉。
到1945年的时候,朱自清先生已经完全吃不下任何东西,只能喝一些汤汁,这样的生活又过了三年,1948年八月的某一天,朱自清先生的胃部突然感觉到不适,他的胃突然穿了孔,经过抢救,暂时挽回了一条命,可是当月的12日,他的肺部又相继出现了炎症症状,而胃部又再次出血,最后还是抢救无效去世了,此时的他仅仅50岁。
结语
虽然朱自清先生并不是因为美国的救济粮才去世的,但是他的生前饱受胃病的折磨,死亡的过程也是很痛苦的。不过对于国人来说,一位爱国作家死于疾病也总好过死于美国的强权吧!
参考资料:《晋书陶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