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时代将军府
新旧交替的社会往往充满着动荡和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无人能够幸免于难,日本的幕府末期就是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处处充满危机,战争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在众多战争中,幕府政权与天皇政权之间的战争是主线,其次就是日本社会爆发的地方实力者之间的战争,包括会津之战和箱馆之战等。
电影《浪客剑心》的时代背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主人公绯村剑心被称为“刽子手拔刀斋”,他是个有原则和自身坚持的人,他绝不杀害一人的誓贯穿全剧言。他是新旧时代的见证者,或者可以说他是旧时代的武士,新时代的流浪者。
浪客剑心主人公
戊辰战争---幕府的灭亡之战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社会正处于幕府统治末期,幕府将军德川家茂于1866年抱着长州征讨失败的遗憾离开人生,一年后,支持幕府的孝明天皇突然去世,这对幕府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事情,加深了幕府集团和天皇集团的对峙程度。在此背景下,幕府政权的军队与天皇政权的军队进行了多场残酷的战役。
1.伏见鸟羽之战
德川幕府统治末期,许多日本的有识之士纷纷加入了尊王攘夷运动的行列,要求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力和幕府交出实权,全国范围内出现的反对幕府统治的声音加深了德川幕府摇摇欲坠的统治,于是德川庆喜在1867年底鼓吹大政奉还。一来是为了减少民间民众和地方大名的反对声音;二来是以退为进,将虚权交还给天皇,实权仍然掌握在以幕府将军为首的幕府政权手中。
孝明天皇
德川庆喜的大政奉还在初期实际上动摇了很多准备倒幕的藩国统治者,他们开始支持德川庆喜,也想在混乱的局势中分一杯羹。天皇的坚定维护者们发现了大政奉还对天皇政权的威胁,于是天皇于1868年正式颁布了《王政复古大号令》。要求德川庆喜解散幕府军队,自己也要辞官纳地这引起了德川庆喜的不满,加上支持天皇的西乡隆盛在江户城袭击支持幕府的人,所以幕府派成员怨声载道,甚至埋怨德川庆喜对天皇政权的步步退让。
在幕府派的支持下,德川庆喜率领一万五千多人的军队前往京都,但此时的他并不准备攻打京都,但受到萨摩藩的挑衅后,幕府军队兵分两路,准备与天皇军队作战,一路是伏见,一路是鸟羽。
德川庆喜
首先是鸟羽之战,由于幕府军队最初无意与天皇军队作战,所以武器装备并不完全,双方装备差距较大,结果幕府军队很快就被打败。其次是伏见之战,伏见是窄巷,双方军队在窄巷中斗智斗勇,结果幕府军队因枪支较为落后,无法应对萨摩藩的四斤炮而失败。
伏见鸟羽之战的意义有二:一是正式掀开了幕府政权与天皇政权之间斗争,幕府则是背上了攻打天皇的骂名。二是幕府政权和天皇政权的实力在这场战役中暴露无遗,为西乡隆盛等人下决心解决幕府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场小试牛刀的战役后,日本最著名的戊辰战争也将上演。
西乡隆盛
伏见鸟羽之战实际上已经拉开了戊辰战争的序幕,幕府军队在伏见鸟羽的失败,增强了倒幕军队的信心。这场战争的积极策划者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为了表明倒幕军队推翻幕府统治的必要性时曾说:“二百余年太平旧习污染了人心,一旦动起干戈,反使天下耳目一新,中原,构成盛举。决然一战,乃是死中求活的着眼点,最为紧要之务。”所以,戊辰战争是幕府政权与天皇政权之间的一场必然战役。
2.戊辰战争
德川庆喜率军队逃回江户后,幕府的幕臣们分成了“主战派”和“恭顺派”,两派的主张方向不同,但也有些相似建议。从这里可以看出,面对倒幕军队的进攻,幕府内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意见分歧,这也就为后来幕府的倒台埋下了隐患。
戊辰战争
德川庆喜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接纳了“恭顺派”的建议,开始疏远“主战派”,还任命“恭顺派”中的海州为陆军总裁,主持幕府大小事情。胜海舟虽然是“恭顺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还是有激进的一面,因为就“恭顺派”而言,这一派别并非是无条件投降,而是采取一种以退为进的办法最大限度的保护幕府利益。胜海舟执政后即派出军队与倒幕派军队作战,以阻止官军的进军江户。
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胜海舟还决定与明治政府进行和谈,若幕府利益得不到保障,他也将火烧江户城,做玉石俱焚之举,此事也能看出舟的激进一面。然而,事态的发展超过了胜海舟的预料,天皇军队的攻势越来越猛,一路过关斩将,占领了关东平原,对江户城形成了包围之势。
战争时日本武士
1868年3月,幕府“恭顺派”与天皇政权达成了“无血开城”的协议,要求幕府交出武器,德川庆喜去关东的水户,因为水户是德川家族的发源地。
协议签订后,田安龟之助改名为德川家达,代替德川庆喜掌管德川家族,戊辰战争终于以政府军的胜利而告终。至此,德川家族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对日本的统治也正式结束,未受大规模破坏的江户城最终成了日本明治政府的首都。
内战频发的日本
戊辰战争后,德川幕府已然灭亡,原先在幕府时代被掩盖了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在幕府时代被打压的一些藩国在幕府灭亡后开始蠢蠢欲动。由此,日本进入了内战时期,出现了会津之战和箱馆之战等战役。
会津之战
1.会津之战
幕府军队战败后,一部分军队在幕府步兵奉行大鸟圭介的带领下逃到了会津藩,而此时的会津藩藩主松平容保也被明治政府列入了必须被铲除者的行列。所以松平容保也立志要与明治政府的军队决一死战,很快会津和庄内两藩就结为同盟,并发表“讨萨檄文”,会津之战正式爆发。
政府军在大村益次郎的率领下,兵分三路讨伐同盟军队,在白河地区,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的作战。为了彻底打败政府军队,同盟军队进行了多次进攻,结果全部失败。
白河的控制权一直掌握在政府军队的手中。同盟军队在这场白河攻防战中屡战屡败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同盟军队只是东北两藩力量的结合,政府军则是整个日本国家力量的结合,所以两者所存在的实力悬殊是不容忽视的;二是因为同盟军队和政府军队的支持基础不同,同盟军队早已被列入“叛乱者”行列,所以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尽管它与外国势力有所联系,但它终归未能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而成功,反而是节节败退。
大鸟圭介
1868年9月,政府军包围了会津藩,会津藩最终在多次战败后,正式开城投降。会津之战失败后,很多反政府的人在会津城集体自杀,为了起到震慑作用,明治政府禁止为这些战败者下葬和建碑立祠,还将会津藩整体迁移到斗南藩,目的是为了防止会津藩的反政府势力暗中反对政府,进行秘密的反政府活动。
2.箱馆之战
在会津之战进行的同时,在日本的北海道又发生了反政府的战斗,即箱馆之战。幕府海军总裁本武扬于1868年11月攻占了虾夷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日本北海道。
本武扬作为德川幕府的重臣,他与大鸟圭介等人有着不同的策略,他不以推翻明治新政府的统治为目标,而是希望与明治政府和平共处,建立一个所谓的“虾夷共和国”,自己任共和国总裁。除此之外,他还拉拢落魄武士,将“虾夷共和国”描述武士的安身之地,各国领事也是争取的对象。
本武扬
然而,明治新政府已经推翻了德川幕府,绝不可能忍受“虾夷共和国”的存在,所以明治政府派黑田清隆北伐虾夷。在这场北伐战争中,海军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政府军以密集的火炮优势打败了“回天”舰的偷袭,制海权被政府军控制,虾夷军队已然回天乏术。政府军登陆虾夷后,本武扬已到了穷途末路之境,在部下的劝阻下,他也只能开城投降,重演德川庆喜开江户城投降,“虾夷共和国”最终灭亡。
至此,德川幕府及其残余势力最终灭亡,日本内战结束,正式进入了明治新时代。
总结
被称为“刽子手拔刀斋”的绯村剑心真正实现了往日所立下的誓言,即不杀害一人,绯村剑心就像是日本社会的孤立者或者另类,他有自己的坚持。然而,从真实的幕府末期到明治早期之间的历史来看,像绯村剑心这样能在战争频发的日本独善其身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日本武士都被卷入了幕府末期的残酷战争中,他们或为幕府将军而战,或天皇权力而战。
日本幕府末期爆发了很多战争,包括幕府将军与天皇政权之间所发生的戊辰战争和各地大名之间的内战。从伏见鸟羽之战到箱馆之战,幕府末期的日本是动荡不已的,但这些战争的最大“功效”在于打碎了腐朽的幕府统治,为日本建立统一的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日本也因为这些破旧迎新的战争而顺利开启了明治维新时代。
参考文献:
1.《菊与刀》
2.《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