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拿破仑帝国曾经强盛一世,最终为何会走向灭亡?

拿破仑帝国曾经强盛一世,最终为何会走向灭亡?

引言

伟大的拿破仑在二十四岁时指挥炮兵参加1794年围攻土伦而崭露头角。长期以来,他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职业军人,一个军事史和战争史的勤奋学生。他一方面认为步兵是基本的兵种,一方面又承认步兵顶不住炮兵的巨大火力。

拿破仑·波拿巴的兴起

1.伟大的名将

1795年10月5日,他用火炮对付巴黎的暴民拯救了督政府。他因此意识到革命的军队可以作为控制国家的工具。革命实质上已经造成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使解放民族的力量走向对外战争。这样便创造了有助于产生强有力的领导者的局势,这样的领导者能够实行强有力的领导和运用革命的强制手段。拿破仑是一个具有超常野心和自负的人,百折不挠地实现自己命中注定的事。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异常机敏,把战争领导集中于一人手中的绝顶天才。

他在《格言录》中写道:“一人者,万人也。”因此,他认为战胜之道,首先是统一指挥。对他来说,这就是集中一切现有的部队于主战场上,由一个司令官指挥。但只有他拿破仑才具有这种能力和才干来驾驭革命的法国的庞大军队,做到指挥自如。波拿巴具有一种独特的才能,能够使他自己有的特点在他的士兵身上表现出来,提高他们的虚荣心,从而唤起巨大的战斗精神。他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他激励他们追求荣誉和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他的统帅之道,基本的一点是亲自领导,维持士兵的极大的忠诚。最后,拿破仑的天才还表现在他的军事方案中。他把指导战争的政治和军事的领导权最后集中于一人手中,细致地制定大战略和军事战略。他具有独特的内省精神,在决定行动方针之前,非常缜密地考虑各种可能性。这就必须掌握仔细的准确的情报,以便确定敌人的可能意图,并尽量减少不确切的情况。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使用远程骑兵和间谍。杰出的富勒将军对拿破仑军事原则的分析,说明拿破仑强调进攻、快速(即机动性)、战略突然性、在决定性地点集中优势兵力和对安全的密切注意。由于拿破仑的军队是大革命形成的,而技术上的发展对军事的支持,乃是全欧洲的普遍情况,所以拿破仑的成功应正确地归因于他的作战原则。

2.意大利战役

1796年3月,拿破仑指挥向意大利的进军,这样决定,部分原因是督政府成员害怕他的野心。拿破仑沿热那亚海岸推进,迎击他的是奥地利与皮埃蒙特的联军,他们控制着通往波河的各个山口。拿破仑集合队伍,许以荣誉和战利品。他计划从两敌之间实施中间突破,然后各个歼灭。开始时遭到惨重的挫败,尔后他便集中攻击奥地利军,孤立其较弱的同盟者即皮埃蒙特。后者随即退出战争。这样他便获得数量上的优势,使他得以机动制胜固守曼图亚堡垒中等待增援的奥地利军。

根据督政府的命令,拿破仑洗劫了北意大利;随后他成功地击败了前往曼图亚增援的奥军。1797年1月14日里沃利会战之后,被围的堡垒宣告投降。拿破仑随即向奥地利进军。由于在意大利的损失,维也纳军力削弱,被迫求和。这次战役表明,拿破仑的胜利是由于他往往以几个师为单位实施出色的机动,逐次地击败奥军。同时,他也赢得了军心,奠定了他在群众中的声望的基础,进而把他拥上皇帝的宝座。

3.埃及战役

面对一支胜利的军队,以及这支军队的领导们日益增长的政治抱负,督政府成员同意了拿破仑的计划:通过埃及向印度进攻。他们希望这样能够破坏英国的贸易。这个设想具有通过对外冒险吸引军队、人民和波拿巴的注意的作用。1798年7月2日,拿破仑在亚历山大登陆,成功地占领了这个古老的城市,但是法国固有的海军弱点注定了这一战役的命运。霍雷肖·纳尔逊于8月1日在阿布基尔湾击败拿破仑的舰队。拿破仑在圣地打了一场非决定性的战役之后,于1799年8月23日启航回国,把他的大部分军队留在后面。埃及战役虽然增加了拿破仑的声望,但并未给法国带来什么利益。

4.马伦戈战役(1800年6月14日)

波拿巴在埃及作战之际,英国、奥地利、土耳其、俄罗斯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取代1年被傘破仑对奥地利的军利所破坏的第一次同盟。同盟军解放了意大利,并似乎准备得人法国本土。法国面临着一次国内政治危机,反对督政府的军事政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这次政变。他一跃而成为三执政的第一执政,经公民投票,他的统治期为期十年。革命的民主局面结束了。

第一执政根据1798年征兵法建立后备军六万人,此后该征兵法一直是法国征募新兵的依据,直到1870年。拿破仑率其新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抵意大利境内奥地利军的后方。马伦戈战役开始时拿破仑并不得手,由于他早就部署好的一个师团及时赶到才使他免于失败。拿破仑很晚才认识到后备军的重要性。在这次战役中他几乎遭到失败,这使他进一步坚定了必须保持己方交通线畅通无阻这一信念。几个月以后,订立了休战协定,结束了与第二次同盟的冲突。

5.特拉法尔加败绩(1805年10月21日)

自1793年以来一直与革命法国作战的英国于1802年签订亚眠和约。因此,拿破仑得以集中精力来巩固他的政治势力和实现与其目标一致的、使法国繁荣和恢复秩序的重大的内政改革。两年后拿破仑自称皇帝,但很明显,这是革命的产物,实际上他是一个加冕的雅各宾派篡位者。拿破仑称帝归因于人民的意愿,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他们的军事工具、一支以人民为基础的庞大的军队把他拥上宝座的。波拿巴是一个十足的革命产儿,即使在恢复专制制度时,他还是体现出革命的许多方面。然而和平是短暂的。

1803年5月重新对英启衅,拿破仑开始集中军队,企图入侵英国。像在无敌舰队时代的西班牙一样,入侵英国要求法国起码能够暂时控制具有战略性的英吉利海峡。战争一恢复,优势的英国舰队便封锁了法国的主要港口。1805年10月15521日,纳尔逊使用最新发展的大帆战术,用两列纵队攻击队形,在特拉法尔加的海军决战中,击败法西联合舰队,法国成功的希望破灭了。

英法之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海洋控制权的斗争从此结束。特拉法尔加战役同时产生了一个副作用,一方面是英帝国得到一服刺激剂,而西班牙则因海上势力的毁灭注定要失去它的帝国。对于拿破仑来说,特拉法尔加战役迫使他回到严格的地面战略上去,这是他驾轻就熟的,但这也意味着他必须找到一种非军事手段来对英作战。

6.乌尔姆和奥斯特利茨战役(1805年)

这一年年初,英国与奥地利、俄罗斯和瑞典缔结第三次反法同盟。同盟的目的是破坏拿破仑对既定秩的威胁。1805年时的拿破仑大军可能达到顶峰了。军官都有战争经验,二十万人的军队中半数是老兵,新兵在大陆和平期间也都受到良好的训练。拿破仑估计奥地利可能向巴伐利亚进军,他在特拉法尔加战役之前便命令他的军队以及行军东进。间谍已向他提供了有关敌人意图的详细情报。因此他命令骑兵前往黑森林打掩护,派遣军队防范俄国人可能向慕尼黑以东进军,并扫荡多瑙河一带的奥军。结果是实现了对前进的奥军的战略突袭和包围,迫使奥军未经重大抵抗就于10月17日在乌尔姆投降。

拿破仑运用突然袭击和机动歼灭奥军之后,乃转向俄国人。因为奥地利有可能召回在意大利的军队来对付他,所以拿破仑大胆地向当时已进到印河的俄国人进攻,打算尽可能把他们赶回东方。他派出的一支分遣队威胁了俄军的交通线,于是他们撤向奥尔穆茨。拿破仑选择在布尔诸东面以六万五千人布防,然后命令独立分遣队接近八万二千人的俄军。他故作和平姿态以欺骗沙皇和奥地利皇帝。

但是拿破仑的地位也是危险的,因为到了12月中旬,增提的部队一到,奥俄联军的兵力将增加一倍,不仅如此,月中的士的十八万人也有加入战斗的可能。幸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由于俄军在奥尔穆茨缺乏供应而急于在拿破仑完成集结以前发动攻势。法国皇帝决定在奥斯特利茨附近故意暴露较弱的右翼。同盟军的主攻正好指向法军右翼,结果便拉长了俄军的左翼。拿破仑则加强了自己的左翼,选择12月2日的适当时刻突入敌人中心,包围了俄军打算用于主攻的部队即合围部队,将其歼灭。

这一胜利是如此具有决定意义,以致不到二十四小时奥军即行求和,于圣诞节的第二天接受了非常苛刻的条件,包括取消历时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拿破仑认为在他加冕周年之时进行的这场奥斯特利茨战役是他的杰作。他在决定性地点造成局部的数量上的绝对优势,然后,在关键的时刻以机动取胜。在战斗之前,根据作战方针把主力部队部署停当,丝毫不容改变,这样就解决了如何更好地使用规模异常庞大的军队的问题。然而,这样也就使下属军官丧失除了局部主动性以外的一切主动性。由于不许将军们发挥独立性,从而埋下了拿破仑最终失败的种子。

7.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1806年)

普鲁士企图通过与拿破仑交涉取得汉诺威,多次作出努力之后,才选择参加反对欧洲独裁者的战争,但为时已晚了。拿破仑已开始重新绘制欧洲地图,建立一个在法国卵翼下的王国联盟。普鲁士是建立这个大陆体制的一个障碍。他的庞大的陆军仍然是腓特烈时代的军队,在指挥,战术和后勤方面均已过时。普鲁士军队仍按十八世纪的方式接受线式队形和排枪射击的训练,没有统一指挥、辎重队列长而笨重。在军事会议上杂乱无章地制定计划之后,普鲁士军队部署在图林根森林附近,观望拿破仑的意图。

可以预言,拿破仑将对普军左翼进击,以切断他们与俄国盟军的联系。1806年10月14日,法国皇帝在耶拿击溃普军,不过在他的军队前进时,不断采取正面攻击。在此期间,拿破仑的部将达乌在奥尔施泰特以北十三英里处与普军主力遭遇。敌人拥有二对一的优势但没有集中起来,达鸟获得了一次决定性的胜利。拿破仑立刻开始无情地追击,直捣柏林,彻底歼灭普军及其萨克森同盟军。

8.艾劳和弗里德兰(1807年)

拿破仑仍然面临着俄国军队,因此他向东普鲁士推进,但双方部队都进入了冬营。2月8日,艾劳狂风暴雪,拿破仑发动一次突然袭击,采取正面进攻,虽然敌军退却了,但他自己的军队也消耗过大而无力追击。双方都返回冬季营房。这是拿破仑第一次在对阵战中未能得逞。6月,在初战中遭到严重伤亡之后,拿破仑突破了弗里德兰附近的俄军主要防线,给敌以沉重打击。这次会战完全是以进攻制胜,特别是炮兵发挥了威力。沙皇遭到如此惨重的失败,以致他不仅求和,而且希望联盟。

同样,法国皇帝也乐于媾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与拿破仑在提尔西特谈判,同意瓜分普鲁士,并划分各自在欧洲的霸权范围。俄国同意参与法国反对英国商业的各项措施。波拿巴达到了他的权力顶峰。随着俄国的失败,没有哪个大陆国家在战场上与之对垒了。只有英国拒绝和平,使其不能巩固所获。

失败的战役

拿破仑在特拉法尔加丧失了他的舰队,使他没有希望直接接近他的不共戴天之敌大不列颠。结果,他选择了经济手段,1806年11月21日在柏林宣布大陆体制,封锁欧洲对英国的贸易。他打算使英国因此而减少收入,从而不可能支付在长期战争中所带来的债务。拿破仑希望他能够破坏英国维持战争的财政能力,驱其走上破产的道路,并迫使它接受自己提出的和平条件。

1.半岛战役

葡萄牙在传统上是英国的贸易伙伴,它是法国经济防线上一个最严重的缺口。所以拿破仑于1807年7月19日警告里斯本关闭一切港口,不许对英国船只开放,十二天后,又向丹麦发出同样的警告。英国对此作出反应,派纳尔逊夺取丹麦舰只,炮击哥本哈根,惩罚丹麦以儆葡萄牙,使其留在英国阵营之中。拿破仑强迫西班牙允许法军假道西班牙领土前往葡萄牙。他出于无心地打开了伊比利亚的潘朵拉盒子,这与后来对俄国作战一起,使他走上覆亡的道路。

1808年3月,他推翻了西班牙王室,把他的哥哥约瑟夫扶上王位,这个祸端就揭开了。5月2日,马德里人民起义,随即点燃了民族主义的火焰,随风燃遍半岛。皇帝以为叛乱会很容易扑灭,虽然他有把握控制的仅仅是在他的士兵滑膛枪射程之内地区。西班牙的道路很坏,而且很少,地形崎岖,山峦起伏,农业仅能湖白。

7月19日,一支法军在巴伊仑投降;不可战胜的拿破仑军队被击败了,这对双方士气的影响都是深刻的;西班牙人一直利用他们的这个有利条件。约瑟夫逃离首都,那年夏天法国皇帝遭到四万人的伤亡。8月,英国人的一支远征军在葡萄牙登陆,命运注定这支部队不久之后将使这位欧洲征服者丢脸,并在1815年滑铁卢之役使他遭到最后的失败。波拿巴集中全欧的老兵团,亲自担任指挥。

12月2日,攻马德里。一个月后,不顾严重的霜冻和冰天雪地,十二天长驱二百一十四英里直捣阿斯托尔加。他赶走在他之前到达的英国人,但他的征服计划已经打乱了,西班牙起义者已赢得了集结力量所需的时间和空间。此后,伊比利亚半岛一直折磨着这位终于被迫停止前进的皇帝。拿破仑虽然回到了巴黎,但留下了一个战场,在那里西班牙临时政府维持着一支十三万五千人的处于战备状态的军队,而法国的公文传送必须由整个骑兵中队护送。由阿瑟,韦尔斯利爵士率领的新的英国远征军加剧并鼓励了西班牙的骚乱,继续成为法国的一项经常负担。

武器与战术1809年的英国陆军,像其他欧洲军队一样,步兵的标准武器160是滑膛燧发枪。训练有素的军队每分钟可发射二至三发,一百码内射击准确。韦尔斯利的轻装部队采用两列“稀疏的红衣横队”进行作战,每个列兵都能射击。此时法国采用的战术是以二十四列密集的纵队。他们依靠更多的是一种似乎是不可战胜的心理影响,而不是靠实力冲击。散兵掩护纵队。当法军与通常沿着两翼有掩护的山脊部署的英国步兵对垒时,它们的正面和翼侧都遭到英军射击,在这样的战斗中,英军横队从未被法军队击败过。

2.瓦格拉姆战役(1809年7月5日-6日)

拿破仑和法国的威望在西班牙遭到重大损失。结果,奥地利再次参战。法国皇帝向多瑙河方向打出去,再次运用机动战术分割优势的敌军,1809年4月在阿本斯贝格和埃克米尔将其各个击破。拿破仑向维也纳进军,企图在埃斯林附近、在奥军主力面前再渡多瑙河。起初拿破仑企图实施机动,随即迫不及待地改为以密集队形实施直接攻击,但攻击受挫,这给欧洲带来了进一步的希望。

拿破仑作了适当的准备和集中了庞大的优势兵力之后,到7月初,在瓦格拉姆附近再次向敌人进攻。战斗的第一天,他发动不惜代价的正面攻击。翌日,他重复同样的战术,以防他的左翼被围。拿破仑倾其全力在能起决定作用的奥地利援军到来之前取得胜利。奥军撤退了,又一次接受了痛苦的和平,但这一次不仅是由于战败,财政危机也是同样重要的原因。拿破仑的胜利虽然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但是,他在埃斯林和瓦格拉姆没有表现出与他过去的胜利紧密相连的灵活性;相反他依靠的是密集的炮火和兵力,然而这二者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在半岛的失败

奥地利再次被击败之后,拿破仑在西班牙部署了三十万大军。韦尔斯利现已封为威灵顿子爵,他挡着进攻里斯本的法军,及1611811年年初,他组织了一次进攻。现在,他在半岛已掌握了主动权。尽管法军在数量上占很大优势,但他和他的西班牙盟友一直保持着压力,箝制着拿破仑的大批军队。

1812年间,威灵顿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战役,迫使敌人集中,付出的代价是把更多的乡村地区让给了西班牙游击队。翌年夏,他把法国人驱入比利牛斯山,1814年初侵人法国南部。拿破仑在半岛遭到他第一次的严重挫折。半岛战争成了使他大吃苦头的痛疽。他的失败给欧洲所有被压迫的民族以鼓舞,对他的敌人具有巨大的精神作用,并使他在后来的作战中不能把重要的力量投入主战场上。

4.俄国战役(1812年)

拿破仑和沙皇的联盟是短命的,因为俄国不久发现恢复与英国的传统贸易格局是有利的。1810年以后,法俄关系迅速恶化,沙皇于1812年1月与英国签订了秘密协定。拿破仑从欧洲所有的盟国和属国以及法国本土征集了一支六十八万人的大军,侵略军规模之大,不得不取道人们预计到的最可能的路线直接接近。

1812年6月24日越过涅曼河,四天以后进入维尔纳,由于等待后勤供应,停留了两周;在维切布斯克又复耽搁两周。在此期间,俄军于8月初在斯摩棱斯克集结,但当法军到达时即行转移。至此,拿破仑已进退两难。他不能在斯摩棱斯克过冬,因为他无力供应已进至那里的军队的粮食,而且已加入反对他的行列的瑞典又威胁他的后方。因此,他必须在入冬以前撤退,否则就继续向莫斯科进军;他大胆地选择了后者,希望占领莫斯科,产生决定性的政治作用,并带来和平。

结语

9月7日,在博罗迪诺发生血战,但这一战并非决战,拿破仑再次放弃机动,而是以炮兵密集射击,使用密集的兵力实施简单的正面进攻。一周以后,他到达俄罗斯古都。但亚历山大一世拒绝投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意大利战役,政府,波拿巴,奥地利,法国,革命,帝国,军队,拿破仑,一世,观点评论,波拿巴,奥地利,法国,英国,拿破仑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意大利战役,政府,波拿巴,奥地利,法国,革命,帝国,军队,拿破仑,一世,观点评论,波拿巴,奥地利,法国,英国,拿破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意大利战役,政府,波拿巴,奥地利,法国,革命,帝国,军队,拿破仑,一世,观点评论,波拿巴,奥地利,法国,英国,拿破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