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大年初一的晚上,慈禧太后都会在宫廷里大摆宴席。这场宴席,被宫女太监们称作“天字第一号筵席”。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场“天字第一号筵席”有啥不一样。
这场宴席,通常摆在宁寿宫或体和殿。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经在宁寿宫住过一段时间。体和殿则是翊坤宫的后殿,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时,经常在这里进膳。
根据《宫女谈往录》的记载,“天字第一号筵席”的规模并不大,实际上只有3桌,表示天、地、人之意。3张桌子水平排开,摆放的饭菜一模一样。老天的那桌摆在最东边,大地的那桌摆在最西边,中间则是代表着人的1桌,由慈禧太后享用。通过这样的摆设,传达出一个信息:慈禧太后是唯一能与天地并列的人物。
到了上菜的时候,总管太监李莲英站在宁寿宫或体和殿门口,指挥太监们将菜肴从御膳房搬出来,送到3张桌子上。由于御膳房与摆宴席的地方有比较长的距离,因此需要许多太监在中间负责传菜。据记载,一共有500名太监传菜。冬天的晚上,皇宫里早不早就亮了灯。传菜太监之间,每5步就放了一个灯笼。远远地看去,这支传菜队伍就像一条长长的火龙,场面极为壮观。
值得一提的是,这500名太监不是一般人物,他们“都是精选出来的,年老的不要,年小的不要,一过了腊八就开始训练,不许出一点差错。据说每天练习的时候,用白布托着粗碗,有时用砖代,练一次要用两疋白布。”
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来训练传菜太监,一定很费钱吧?这是肯定的。不过,宫廷里办事,只要求排场浩大,丝毫不会在钱力物力上打算盘。
菜肴摆好后,司膳太监叫道:“膳齐!”随后,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陪同下,缓缓走出来。慈禧太后首先向东边一桌合十致意,再向西边一桌合十致意,然后坐到中间一桌上。
等慈禧太后入座后,4名老太监鱼贯而入,向慈禧太后垂首请安。这4名老太监的身份不同寻常,他们都曾侍候过道光皇帝或者咸丰皇帝,平日不当差,只有在大年初一举行“天字第一号筵席”时,才会出来侍候慈禧太后,表示正统相承的意思。
宫女太监,将这4名老太监称为“四大金刚”,将500名传菜太监称为“五百罗汉”,加起来就叫“四金刚五百罗汉伺候西天太后老佛爷欢宴瑶池”。
慈禧太后用膳时,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并不入座,而是一边一个,均毕恭毕敬地站着。光绪皇帝执壶,隆裕皇后把盏,慈禧太后则高高兴兴地浅饮慢酌,“享受”皇帝皇后的贴心服务。
那么,“天字第一号筵席”都有哪些菜肴呢?大致有三类菜肴。一是“寿比南山”“吉祥如意”之类应景的吉祥菜;二是御膳房按照节日膳谱做的例菜;三是熊掌、鹿脯、龙虾、酒蟹等贡品菜。最特别的是最后一道菜,由李莲英带着几名太监,将这道菜肴顶在头上送上来:“只看见李莲英的孔雀翎子在脑袋后边乱动。张福(太监)恭敬地捧过来,打开,亲自递给皇上,摆在老太后面前。这是一盘隔年的煮冻饺子,东北叫煮饽饽,是老祖宗在进关以前过年的传统食品。吃饭不忘祖先,这从大年初一的晚上起,就要牢牢记住的。”
原来,从清朝开始,北方就有了过年吃饺子的习惯。
当然,慈禧太后一个人哪里吃得了这么多菜肴。当慈禧太后用完膳后,让李莲英挑几样好菜赏赐给4名老太监,剩余的菜肴全部分给太监们。至此,“天字第一号筵席”宣告结束。
【参考资料:《清史稿》《宫女谈往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