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咱们国家封建王朝的最后一站,再加上近些年清宫剧的兴起,很多人对清朝的历史都很是感兴趣,而这其中还涉及到清朝官员级别和现在官员级别的对应关系,虽然这里面有很多的对应关系,但是也存在不少的特殊情况,所以我们也只可以根据他们的职权管辖范围来做一个推测,大家是否想知道清代和现在官员的对应关系呢?接下来笔者来和大家一块儿好好聊聊。
先看清朝的核心级别,咱们以乾隆时期为例,那个时候是九品十八级制度。也就是说总共就分为九品,而每一品又分为正品和从品,这也算里面总共有十八个等级。但是如果再加上皇帝和太上皇这一个特殊的品级,算作超超品。而另外那些皇亲国戚,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还有被赐封的公侯伯爵位的功臣,以及驸马爷都是超品,绝对是高出正一品的,但是这是属于荣誉头衔,只是俸禄更加高。还有一类就是那种不入流的,九品以下的官府雇佣人员,咱们如果这样算,在清朝的官员总共是有二十一级的。
而再来看看我们国家最新的《公务员法》,这里面就规定我们国家的公务人员总共是分为12个职级,19个待遇级别。而具体的职务名称主要是根据担任的职务所属范围来确定,比如就包括部、省还有县长这些。
最常作比较的就是县令,在清朝时候属于正七品,如果对应现在的话,那就是县处级正职(正县长、正处长)就是7级的职务,这和县令刚好可以对得上。而那些高级别,笔者这里就不给大家做对比了,都是国家里面位高权重的人,人数也不多,对应关系还是非常清晰的。而至于清朝的不入流人员,这个就相当于咱们现在那些公务辅助人员。虽然也是公务人员,也可以穿着公务制服,但是是没有编制的。
讲到这里肯定有朋友有疑问,清朝明明还有一个核心机构,是军机处。那究竟是怎么对照的呢?这个关于清朝军机处大臣的品级是不定的,如果是亲王担任,那么就绝对是超品,但是如果是尚书担任,那就是从一品。职责应该和现在的中央常委差不多,掌管着全国大大小小事务的最后决策。咱们可以拿清朝主要的官职来说一下,以职责来看。正一品就是“三太”,即太师、太傅、太保,还包括各殿阁大学士、大将军。对应现在就是人大、国务院、政协、军委的最高长官,在咱们现在来说就是正国级。这在清代就是殿阁大学士、大将军,加太师、太傅、太保衔。
从一品是什么呢?即是“三少”,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外加“太子三太”,以及尚书。(这个官是古代的六部部长,现代被分成了两个级别,即2职级副国级,和3职级正省部级)、都御使(差不多相当于现在最高检检察长,属于2职级副国级,而这个刑部尚书则是现在的最高法大法官)。
正二品,即是“太子三少”,包括总督(当时的封疆大吏,主要是负责一省或者多省的地方军、政、法实权主官,这个官职在现在是完全找不到对应的,但是如果按照军事上来说,那就是大军区总司令,如果只对应一个省的话,就是3职级正省部级)、内务府总管(负责统管大内,相当厉害的一个官职)。从二品包括侍郎(当时是六部的副部长,职权相当于现在的4职级副省部级)、巡抚(负责一个省的行政、司法、军事,其实就是集中了省长、省法、省检以及省军区的职权,按照咱们现在职权大概是大于3职级正省部级的,可是又是小于2职级副国级),布政使(各省主官,归总督、巡抚管,类似4职级副省部级,主管民政、税务的副省长)。
正三品包括按察使(相当于咱们现在各省法院的院长,属于4职级副省长级),大理寺卿(地位比刑部稍微低一点儿,在当时主要是负责案件复核,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最高法院庭长,有可能是4职级副省部级,或者5职级正厅局级),学政(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教育厅厅长,4职级副省部级或者5职级正厅局级)。而从三品,只是盐运使(就算是咱们现在依旧是专营,可是自然是没有之前的盐运使权力那么大了)。
正四品包括大理寺少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的副厅长,一般是5职级正厅局级或者6职级副厅局级),鸿胪寺卿(放在咱们现在就是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一般是5职级正厅局级),道员(这个差不多是现在的省属厅局的厅局长,5职级正厅局级)。而从四品,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知府了,这个就是正厅局长,同时也是存在副省级市的)。
而再往小的说就是五六品的正从级了,对应这副市级,以及市属各局,大多时候对应的是6职级副厅局级,或者7职级正县处。当然这里面还有副省级市的副市级属5职级正厅局级。而之前聊得正七品,知县就是咱们现在的县长。而从七品到九品还包括县丞、知事、县主簿及其他人员,在我们现在是副县处、正乡科级以及副乡科还有科员、办事员等。而咱们这样推算四品官员差不多就是现在的正厅局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