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飞
提要: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中,人们总会给圣明君主创造的盛世冠以名号,比如说“贞观之治、开元之治”。而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也就是康乾盛世,真的能够跟之前的这些盛世相提并论吗?根据清朝一些史册的记载,康乾盛世的局面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矛盾似乎被掩盖了起来,各种衰败的气象随着时间的流失一步步显露出来。乾隆末年各种民变的爆发也让我们对康乾盛世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康乾盛世,是否是清政府鼓吹其功绩的“回光返照”呢?
皇帝接待外来使者
康乾盛世这个说法最早是从康熙亲政开始说起的,康熙皇帝干掉鳌拜之后,朝廷政事终于可以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彼时清朝跟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一样:圈地运动在疯狂地扩大,社会颇有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态势。康熙十五年,政府终于出台了解决政策。那就是不加收人口税,单单收取佃租。这样农民老百姓可以放心地生孩子,家中只要保证收成,加上劳动力数量的增多,日子总会好过起来的。而且不少外来高产量的农作物流入中国,也给农业经济的中国带来了一丝希望。解决完民生问题后,雍正接着把吏治给肃清了。打掉不少贪污的“大老虎”,稍微平息民怨之后,官场风气有了一定的改善。可雍正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有大兴文字狱,让文化发展被束缚住了。所以乾隆继位的时候,大清朝是一个经济强国,专制统治也十分牢固,乾隆沾了先帝的光辉,让大清朝延续了一段时间的繁荣。可到了乾隆晚期,其宠信和珅,开始了奢靡的享受生活,最后“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所谓的康乾盛世真正值得称道的时期只有雍正在位的这段时间。而康乾盛世的虚假也在乾隆皇帝统治末年被一个外国人给戳穿了,这个外国人就是英国特使马嘎尔尼。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嘎尔尼为特使,以庆祝乾隆皇帝80大寿为名出使清朝。在这次英国尝试进行友好往来的外交活动中,英国人看到了不少清王朝的不可理喻。
英国人笔下的乾隆时期“饥饿盛世”
当英国使团抵达天津白河口岸,乘坐小船进入大沽之后,受到了直隶总督的欢迎,还附带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用大量的礼物食品招待这些英国人。英国人当然十分意外,素来自恃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竟然会如此重视这次外交活动,难道中国已经富裕到了这个地步,连他们这样“身份卑微”的使者都会得到如此待遇。然而随着英国人对清朝了解的愈发深入,才发觉事情可能与他们所想的相反:
在仪式结束之后,一部分在运送途中死亡的家禽需要丢弃,英国人就直接将他们扔进了大海。大家先别觉得他们破坏环境,因为马上就有许多中国老百姓跳入水中,“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这下英国人摸不着头脑了,支撑得起如此排场的清朝,它的老百姓怎么会做这种事?使团一天天向北京靠近,在观察沿路简陋、破败的民居之后,英国使团得出了结论:康乾盛世徒有其名,清朝已经是目光所到之处尽皆贫穷落后的国家了。
所以,特使马嘎尔尼才会在总结这次外交活动中说到:“中国是一个神权专制的帝国,其实是一座雄伟的废墟,统治者残酷却胆怯,最终将堕落到野蛮贫困的状态。”的确,看透了清朝本质的马嘎尔尼再后来成为了坚定的主战派,要用武力教训清廷。在一百年后,他们也的确做到了,整个中国也进入了一段屈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