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清亡了?”这句话随着一部电视剧走红网络,成为耳熟能详的“后知后觉”代名词,开水锅里坐了七八年,起来还打冷颤,甚至还有很多人将这句话应用到溥仪的照片中,成为“时尚”表情包,不知道溥仪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当然了,这只是一句调侃的话。
晚清时期闭关锁国的彼端愈来愈凸显,欧洲列强在蚕食完西半球之后,便将魔爪伸向了衰落的东方帝国-大清。艾玛,还是叫清所算了。先用鸦片战争,腐蚀国民灵魂,然后又以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屈服,在中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国中国”(殖民地)。
庄士敦是英国人,早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1898年考入英国殖民部,随后被调往香港任职(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领土)。1904年,被举荐到位于山东地区的威海卫,担任南区行政长官(最后成为威海卫末任总督),在任期间,他四处游历,深受中国文化折服,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庄士敦任威海卫总督期间,竟然被聘请为末代皇帝溥仪(此时已退位)的老师。当时是1919年,虽然大清已经亡了六七年了,但是根据退位协定,溥仪等皇家旧部,依旧住在紫禁城中,享受皇帝待遇,生活开销等费用均由国民政府出钱。
因为庄士敦非常热爱中国文化,所以他非常乐意当溥仪这位末代君主的老师,在任教期间,他成为溥仪窥探高墙、乃至国门之外的视界之窗。溥仪因此变得开朗,剪去了代表旧思想的鞭子,戴上了代表新时代的眼睛。骑单车、打电话、穿西装、会见国内外嘉宾样样精通,彻底的由闷葫芦变成“人来疯”。
因为庄士敦给溥仪带来的是崭新的外界事物,因此溥仪对庄极为尊崇,庄士敦也倾其所学的教授溥仪。在溥仪大婚那天,还给这位洋老师授以“一品顶戴”,虽然此时这个所谓的高官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但庄士敦还是庄严的接过帽子,并戴在头上。
1930年,威海卫归还中国,庄士敦也结束了威海卫“总督”的职业生涯。泪别溥仪后,庄士敦返回故乡苏格兰,成为一名教师。闲暇之余,他将在中国的经历写成了基本书,因为在当时,中国对当时的西方世界来说。一直是神秘而又古老的传说,因此这些书籍在当时获得大卖,庄士敦收获颇丰。当他那本《紫禁城的黄昏》写完之后,他立刻跑到中国找溥仪为其作序,此后便极少来中国。
庄士敦终身未婚,他晚年在英国十分思念中国,于是便用积蓄在大西洋海岸买下一个岛屿-艾伦岛。并在岛上建起了房屋,将自己从中国带回的纪念品陈列起来,还升起了满清时期的“黄龙旗”,以表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敬意。在他逝世后(1938),艾伦岛再次转出,售价为300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