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三人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任职期间推行了洋务运动,鼓励贤才,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可如此能干的晚清大臣,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只是一个普通的耕读人家而已。他参加过数次科举考试,才登科及第,历经十余年官场浮沉,终于官至二品。只因曾国藩曾信奉一个道理:
而曾国藩也从人生经历中,还悟出了四句真言,若是你能参透其中的道理,或许也能出人头地。
封建社会时期,没有显赫身世的曾国藩,只能依靠科举考试,入仕为官,才有一番作为。
他的一生就在于一个“挺”字。这个“挺”可以说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也可以是挺身而出,有勇有谋。
曾国藩历经会试落榜,但他并未因几次失败,就此放弃,反而是潜心学习,更加努力去迎接下一次考试。而皇天不负有心人,曾国藩终于登第,走上了他的仕途之路。
在他入朝为官后,他也不是横冲直撞,贸然猛进,而是有足够清晰的大局观,能明辨是非,挺身而出,主动建立湘军,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他的人生当中,曾遇危难之际,但依旧能坚韧不拔,不轻易气馁,在这种信念支撑之下,定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没有任何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是在这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才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因此男人欲成大器,并非全靠“人脉”二字,而是遇到挫折与磨难之时,贵在坚持,挺下去。
曾国藩曾用此话评价弟子李鸿章,说他做事果断,能直截了当切入重点,抓住最核心的部分去实行。
而曾国藩本人也是这样的做事态度,他不畏权贵,不拘泥于封建约束,直接表达并实行他的看法与行动。
因此晚清许多大臣都认为,曾国藩乃毒辣之人。
男子若想成大器,自然是不能表现出过于软弱,柔懦寡断的个性,并且切记以妇人之仁来看待问题。
男子若是犹犹豫豫,不断徘徊,可能眼见即将到手的机会,都会错失。
所以男子欲成大器,必须要果断取舍,切勿优柔寡断,只要在合法的范围,不违背自己的心意的情况,下定了决心,看准了机会,就可以立即去执行。
自古以来,中国受到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在处世之道,待人接物上,是遵从为“爱与敬”。
曾国藩也深受其影响,在其行为举止之中,处处体现出“敬”字。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才能获取他人的尊重,这是基本的常识。
男子欲成大器,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都得与人交际和合作,也就意味着需要与人建立友好的关系。想要与人处好关系的前提,便是学会尊重。
不因其身份地位,年龄大小,相貌好坏,而区别对待。并且不管对方于你来说是否有用,都应该保持一颗尊敬他人的谦虚之心。
曾国藩也因待人谦和,尊敬他人,被人赞颂。他不曾因对方的官职身份高低,就对人区别对待,可见他处事的态度,为他获得了周围人的赞赏。
曾国藩一生为人谦和,待人真诚,即使是朝野中有人与其意见不合,处处针对他,曾国藩也不气恼,仍然宽容对待。
与之齐名的晚清名臣左宗棠,曾经就和曾国藩不太对付。左宗棠便在朝堂上与其作对,经常提出与曾国藩相反的意见。
但曾国藩并不因此愤怒,反而以一颗赤诚之心,来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曾国藩没有因左宗棠的处处针对,对其改观,而是欣赏左宗棠的才干,多次举荐帮衬左宗棠。
男子欲成大器,能力是重要的一部分,但要学会包容,宽恕别人的错处。切勿太过苛刻,这会使得庸人自扰之,用他人过错来惩罚自己。
曾国藩的这四句真言,让人能够了解到欲成大器,并不只是光凭人脉,还需要修身养性,有能力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