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近8000字吧,梳理了近千年历史,算是全面分析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爱恨情仇,文化因果,历史溯源,还有今日问题。
文章断断续续写了三天,写的时候还没开战,局势真是瞬息万变啊。
老规矩,没咋分段,不过逻辑还算严谨,希望各位能有所收获!
(克里米亚)
谈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问题,从克里米亚为起点发散是最好的突破口,因为最近的恩怨都在哪里汇聚,过往的历史,也能在哪里汇聚。
克里米亚这地方,之前是克里木汗国的地方,这个1443年建立的汗国,跟成吉思汗的蒙古人有不小关联,是钦察汗国裂开之后的产物。
当年的蒙古人,是给予东斯拉夫人240多年噩梦的存在。这噩梦,让俄国人在强势之后,跟蒙古人也是不死不休。
虽然跟蒙古人不死不休了,但斯拉夫人跟蒙古人依旧血脉交融。
原因也很简单,在蒙古统治时,原本的斯拉夫国家,都成了蒙古附庸,低头那是常态。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扒开每一个俄罗斯人里面,都住着一个鞑靼人。
这话可谓广为流传,但经历过斯拉夫人的复仇之后,这话又有了另一层意思:金帐汗国的皇冠,成就了今日的沙皇的皇冠。
(金帐汗国和俄罗斯)
蒙古众多汗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就是这么密切的存在。
这源自征服、反抗在征服的历史背后,除了是克里米亚的风云之外,也是俄国的风云。
1783年,沙皇俄国终于完成了对克里米亚地区的彻底征服,当时的克里米亚,是妥妥的俄罗斯人地盘,跟乌克兰没啥关系。
又过一百多年后,腐朽的罗曼诺夫王朝陨落,苏俄同志在1918年诞生了,克里米亚地区也在1921年10月,建立了”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名字改了一通,有了那么点复古感觉,不过这名字没用多久,就在1946年变成了克里米亚州,自治共和国变成了州,可见这地位是下降了的。
(赫鲁晓夫)
为啥要这样咧?原因无他,克里米亚穷啊,特别穷。
穷到当年赫鲁晓夫同志视察克里米亚时,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非常同情。
同情了咋整咧?
为了振兴克里米亚的经济状况,赫鲁晓夫就寻思,是不是让克里米亚并入乌克兰。
于是,1954年5月,克里米亚在俄乌合并300周年这一刻,成了礼物被送给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为什么要送给乌克兰人!
首先,乌克兰是苏联的主体加盟共和国之一,团结需要。
其次,乌克兰是苏联当时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均富需要。
再次,乌克兰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家乡,回馈老家。
最后,当时的赫鲁晓夫就在寻思搞俄乌一家亲,开始弄民族溯源工程,这个事就连历史上沙皇也搞过,本文后面会阐述。
这工程的意思,跟最近普老大谈的三国同源,有一样的意思。
那么这话有道理吗?追溯历史还是有道理的。
纵观欧洲早期文明史,先是希腊人在浪漫的爱琴海打闹,后是罗马人在地中海横行霸道。
这两个就是欧洲最早的文明人了,在这文明人之外,还有不少诸如日耳曼啊,斯拉夫啊,凯尔特啊这样的蛮族。
斯拉夫,和日耳曼和凯尔特,也被罗马人并称为三大蛮族,其中斯拉夫人,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蛮族。
按现在的研究说法,斯拉夫人最早起源在印度或伊朗一带,后来不断溜达就来到了今天波兰的维斯瓦河谷附近讨生活,如果按民族溯源看,波兰人跟东斯拉夫人也有亲戚关系。
公元4-6世纪的时候,因为蛮族驱赶效应的影响(匈人进攻),让斯拉夫人在这段时间产生了分流,从祖地迁移的他们,有的南下成了南斯拉夫人,有的西进成了西斯拉夫人,往东走的就成了东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分布)
这三支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迁移到今日乌克兰第聂伯河沿岸的东斯拉夫人。
迁移之后,东斯拉夫人就在河边组团过日子,进入了氏族制度时代,打猎、放羊,采蜂蜜,小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日子艰难了,就要想办法过好日子,于是打家劫舍成了必然!
当时的欧洲,最富有的是罗马人,不仅富有还裂开了(公元395年1月17日)成了东西两个帝国,裂开是欧洲的常态,裂开多了,欧洲就成了现在的散装欧洲。
东斯拉夫人,也是当时出了名的彪悍种族,在常年打劫东罗马的过程中,弄了不少财富。
按东罗马的历史记录就是:他们长期顺流而下,以打劫希腊地界为乐。这群人出手狠辣,毫不留情,罗马人俘虏了敌人,往往是做奴隶或者搞娱乐项目,东斯拉夫人一般都是杀掉,杀掉,杀掉!
那么为何这群人不将敌人当奴隶,反而要杀掉?这和当时东斯拉夫人所处的社会状态有关。
氏族公社时的东斯拉夫人没啥文化,也不懂奴隶这一说,抓了还要养,不属于浪费粮食吗?
从这个角度看,后来历史上的东斯拉夫人属于跳级生,在东罗马文化熏陶,还有北欧海盗的带领下,跑步从氏族时代,越过奴隶制,进入了封建社会。(农奴和奴隶制有区别)
8世纪的时候,东斯拉夫人经济发展了起来,氏族制因此全面瓦解进入了部落联盟时代,有了最早的国家雏形。
(北欧海盗)
然后,东斯拉夫人遇见了改变他们命运的人:北欧瓦良格人。
瓦良格这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的航母原本就叫瓦良格号。
据说乌克兰老工人在看着航母被拖走时,还泪流满面地说:这是我们的孩子,你要善待。
这插曲,就是一个国家盛衰兴亡的写照啊!
那么瓦良格到底啥意思?答案是维京商人。
当时没啥文化又穷的东斯拉夫人,对于在自己地盘到处游走,武力强悍还特别有钱的维京人,非常羡慕。
这群人在欧洲其他地方都被誉为海盗,但在打家劫舍的东斯拉夫人看来,其实算海商。
东斯拉夫人没钱,也就没了打劫的价值,维京人一般去串门都是路过,路过多了喝酒喝多了,这两个民族关系也还不错。(比喻一下,其实俄国人喝酒成风跟蒙古人有关系)
关系不错了,东斯拉夫人就寻思,为啥维京人这么有钱?凭什么我们这么穷啊?
不仅穷,还内斗。
公元862年,东斯拉夫人建立的诺夫哥罗德公国陷入混乱。
(现在都诺夫哥罗德)
一看如此,东斯拉夫贵族们居然起了找外援帮助自己稳定局面的心思,这一找就找到了关系不错还有本事的瓦良格人酋长留里克。
留里克是活跃在瑞典称王称霸的维京海盗头目,听说有人找他当老大,这样的好事那会放过,立马配合地带着自己兄弟们,武装进入了东斯拉夫小公国当起了国王。
就这样,东斯拉夫人有了正式的王国,这就是俄罗斯历史的开篇,留里克王朝时代。
基辅罗斯,这个国家也在不久后诞生了!
从名字就能知道,这公国的统治中心,是乌克兰首都基辅。
那么乌克兰和俄罗斯是不是一家人咧?
如果说留里克王朝是外人,俄罗斯的历史就要重写了!所以,答案很明显是的!
建成之后的基辅罗斯也很给力,在经过几代大公励精图治之后,在弗拉基米尔大公和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成了一个拥有五百多万人口,地域辽阔的欧洲第一大国。
(基辅罗斯)
这段时期的基辅罗斯,风光无比,跟东罗马帝国明争暗斗打打和和,沐浴了文明光辉,也占了不少便宜。弄得基辅罗斯,在欧洲威望值也不错,首都基辅甚至被称呼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强大的国家,是凝聚民族共识的关键,在这点上弗拉基米尔大公就做得很好!
公元988年,睿智的大公迎娶了拜占庭帝国的公主安娜为妻,随后就强令无数人去第聂伯河上洗澡(接受洗礼),洗完澡之后,大家都成了基督徒,教会也在基辅罗斯扎根了!
就此耶稣成了连接俄罗斯民族的纽带之一。
(大公的洗礼)
有了共同价值观,有了强势的国家,俄罗斯这个名字也第一次出现在了历史上,基辅也成了今日俄罗斯人公认的城市之母,三大古都之一。
当然也没多古老,千余年而已。
按俄罗斯人的说法就是:尊敬圣彼得堡,畏惧莫斯科,热爱基辅。
从这个角度看,可知俄罗斯人对基辅的爱有多深。
只是后来,曾经强大的基辅罗斯,又又又裂开了,成了不少的公国。(留里克王系一直保留,至于血统就不可考证了)
这裂开的国家中,最著名的两个是莫斯科公国和基辅罗斯!
公元13世纪的时候,这两个公国还有其他小公国共同遭遇了蒙古人的入侵,先后成了金帐汗国的附庸,也让东斯拉夫人分裂了。
(裂开的莫斯科和基辅)
分裂之后的莫斯科公国运气还不错,在吸收了蒙古文化和拜占庭文化后,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蛰伏,最终赶走了蒙古人,重振了东斯拉夫人,这就是后来的沙皇俄国。
至于基辅罗斯,那就悲催了!
在波兰人进攻蒙古之后,西部地区成了波兰人的地盘,至于东部,一直是蒙古人在把持。
被分割的基辅罗斯,沿河切割遭遇了不同文化的侵袭,就有了文化差异!
这就是今日乌克兰东西部文化差异的最早成因。
也是在这一段时期,乌克兰和乌克兰人,因为地理名词概念的延伸,被不断重复使用后,促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乌克兰人的诞生。
但是这概念有个定义,是地理学和民族学上的概念,而不是政治学上的概念。因为在当时,一直都没有乌克兰这个国家出现!
地理名字上的乌克兰地区,他的领土属于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还有克里木汗国。
虽然是同一个地理名词延伸下的民族,但处于东部的东乌哥萨克人因为离基辅罗斯更近,还有后来长期当沙皇俄国打手的历史,让他们在文化和传统上跟亲近俄罗斯人。
著名的哥萨克人叶马儿克(西伯利亚征服者)就是这打手的最好代言人,他的事迹感动的沙皇都说:哥萨克就是俄罗斯人,就是我们的兄弟。
反观乌克兰西部,因为多年波兰统治的文化影响,自认为继承的是罗马正统文化,信仰的也是天主教,跟东部还有俄罗斯人信仰的东正教虽然都祷告耶稣基督,但也有区别。
(现在也有天主教和东正教不同)
经过数个世纪的分裂和被统治以后,渐渐强大的沙皇俄国开始诉求东斯拉夫人的统一,跟波兰和立陶宛打了不少仗。(波兰和立陶宛在1569年7月1日才合并)
一看兄弟民族越来越强势,乌克兰人也动心了!
公元1648年,东乌人民在赫梅利尼茨基率领下,发动了反对波立联邦的战争,为了拥有外援,赫梅利尼茨基致函沙皇,希望有同样信仰(东正教)民族同源的沙皇俄国能帮助自己,可当时的波立联邦国力还很强,沙皇俄国反应比较谨慎,并没有迅速回复。
在孤立无援的境况下,东乌义军依旧打的很勇猛,哥萨克人首领博贡,在文尼察保卫战中率领哥萨克骑兵在冰河之上迎战波立军队。
有勇有谋的博贡佯装溃退,让波立军队深入湖面,进入了陷阱。
早就在湖面砸了许多冰窟窿的博贡,坐看波立军队陷入湖水中。
陷入混乱的波立军队遭遇惨败,不得不寻思,是不是找外援解决问题,就通过收买克里木汗国的方式,让克里木汗国从背后抽刀,逆转了战局。
情况危急,让东乌义军不得不再次求救沙皇。
那个时候,沙皇俄国跟波立联邦在领土谈判上也陷入僵局(1650年),有了下决心援助乌克兰义军的心思。
沙皇俄国出马,效果当然不一样!
经过四年争夺后,1645年3月,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前往莫斯科觐见沙皇,双方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和约》,东乌克兰在获得高度自主权的情况下,跟沙皇俄国结成了特殊同盟,也算并入了正在崛起中的沙俄。
(东乌哥萨克起义)
文化趋同的东乌克兰,成了沙皇俄国的地盘,这让波立联邦非常不满和担忧。
东乌克兰被合并了,西乌克兰当然是沙皇俄国后续的目标啊?
在不满和担忧之下,波立联邦和沙皇俄国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只是那个时候的波立联邦,早已今非昔比,打不赢沙皇俄国了。
18世纪时,沙皇俄国相继将西乌克兰区域还有黑海北岸大片土地并入版图,到1795年时,除了加利西亚(1772—1918年属奥地利)之外,今日乌克兰所有领土,都被沙皇俄国统治。
俄乌的结盟跟合并,让沙皇俄国收获了黑海出海口,打开了通往欧洲的大门,也改变了乌克兰的发展史,也让乌克兰文化进一步分流。
更靠近欧洲主流文化圈的西乌克兰,在文化上受西方影响更深,反观东乌克兰,则越来越趋同与俄罗斯,随后这趋同,在资源禀赋效应下越来越明显。
西乌克兰沃野千里,适合农耕,经济更发达,东乌克兰矿产丰富,但在工业时代以前,矿没啥用啊?不过东乌克兰人彪悍,打仗厉害,也让沙皇俄国非常欣喜。
一边经济好,仓禀足而知礼节,一边能打仗,穷山恶水出刁民。
从这个角度看,经济基础真是时刻左右政治和文化啊!
彪悍的哥萨克,成了沙皇俄国扩张的尖刀。
(哥萨克)
公元1700年,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了旷日持久的大北方战争,跟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
战争期间,彼得大帝不断征召东乌克兰哥萨克人参军,甚至以战争为理由,强行取消了乌克兰的自治权,这下犹如捅了马蜂窝。
本就随军作战牺牲不少,现在又取消了我们的自治权。
1708年,气愤的乌克兰人,在乌克兰酋长伊万·马泽帕带领下,发动了叛乱,联络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诉求同盟,指望用叛乱的方式,让乌克兰重获独立。(卡尔十二,一个逼的彼得大帝差点自杀的少年英主)
关于伊万·马泽帕这个人,还有个趣事值得说下。
今日乌克兰货币10格里夫纳纸币上的头像,就是伊万·马泽帕,这是苏联解体后,诉求独立意识的乌克兰人,为了重塑历史而作的举动。
(纸币上的伊万·马泽帕)
伊万·马泽帕的叛乱,让彼得大帝非常失望(两人曾经关系很好),派遣军队进攻哥萨克营地,两方就此结仇,不死不休。
1709年,乌克兰境内瑞典军被彻底击败,伊万·马泽帕也郁郁而终,乌克兰寻求独立失败。
战后,为了稳固乌克兰,彼得大帝专门设置了小俄罗斯部,在乌克兰全面推广俄罗斯文化,语言、价值观和社会结构,开始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俄乌一家亲。
一番刚柔并济举措之后,乌克兰贵族带头,抛弃了乌克兰语和传统文化,说乌克兰语的人,被说成是乡下人,俄语的官方地位确定了,自那以后的两百多年间,乌克兰成了沙皇俄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算得上一家亲。
历史就这么晃晃悠悠又走了两百多年,罗曼诺夫王朝时代的沙皇俄国,一直是欧洲强国,领土也一直在变大,乌克兰(加利西亚除外)就这么安分的在俄国版图之内,直到1917年!
1917年2月革命的爆发,让沙皇俄国成了历史名词。
一看沙俄没了,西乌克兰人又起了心思,在1917年3月,成立了一个代表资产阶级的中央政府拉达,这名字和俄罗斯自有名的越野车一样,我还开过,很有战斗民族范。
有了新政府,为了稳定局面,他们联络德国人,指望用抢先跟德国媾和,援助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方式,换取德国的承认。
谁曾想,偷鸡不成蚀把米!
德国人是来了,来了40多万人,但德国人一进乌克兰,就推翻了拉达政权,扶持了一个新的听话的傀儡。
(俄国新时代)
随后就是波澜壮阔的十月革命,还有苏俄跟媾和签署《布列斯特和约》,这份合约,让苏俄军队失去了进入乌克兰的权利,等于割让了大部分乌克兰给德国。
用时间换空间之后,不甘心的苏俄人,在后续又经历了干涉战争和内战的轮番磨难,至于《布列斯特和约》也就此作废,德国投降之后,红军开始反击,乌克兰部分区域重新回到了苏俄的版图,只是这回归,并不持久,在后续跟波兰的战争中,苏俄红军惨败华沙,西乌克兰,被迫割让给了波兰等国。
西乌克兰没了,东乌克兰还在,顿涅茨克还在!
1922年12月的时候,在列宁力主之下,苏联诞生了!
这个新生的国家,最早由4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这其中,作为加盟国的乌克兰,地盘其实不大,大概就是现在的顿涅茨克和周边区域。
组成苏联时,那自由进出的宣言,也在后续引发了严重后果,是引燃苏联解体的诱因之一。
这也是普老大抱怨列宁根源。
为什么要弄可以退出的联盟,为什么要在俄国的领土上,制造乌克兰这个国家?
1939年二战爆发之后,苏联跟德国一起夹击波兰,让西乌克兰地区全部回归,乌克兰终于迎来了区域统一,在苏联时代的统一。
(进攻波兰)
进入苏联时代之后,乌克兰的日子过的是喜忧参半!
列宁时代,还算好过,斯大林时代,为了配合经济建设的发展,还有五年计划的执行。
专注于发展重工业的苏联,采用农业补贴工业的做法,出口粮食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这工农业剪刀差,就让黑土地遍布的乌克兰,成了苏联经济发展的奶牛,遭遇了不堪的时代,土地肥沃的乌克兰人,日子特别不好过。
不愿意上缴多余粮食的举动,也让斯大林选择了反制,用流放和囚禁的方式处理问题。
结果就是乌克兰农业生产遭遇毁灭性打击。
这期间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了今日乌克兰人心中的伤痕,弄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心有间隙。
(乌克兰之伤)
斯大林时代之后,为了弥合这间隙,后续的苏联领导人对乌克兰都很好。
借助于优渥的地理位置,农业条件,矿产禀赋,旅游资源。
乌克兰一直是苏联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农业有沃野千里的黑土地,工业,有无数重工业企业纷纷落户乌克兰。
工农业都很发达的乌克兰,迎来了黄金时代。
只是这黄金时代,在后续依旧出现了问题。
1991年苏联的解体,很大程度上是人心思动的产物,富裕的乌克兰和俄罗斯,是主导苏联解体的关键国家,富裕补贴穷困的政策,也让乌克兰人心有不满。
不满之后,如何做?乌克兰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三国的领导人,用一纸《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告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
乌克兰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一个拥有世界第三大武器库的国家,一个强大却坡脚的国家。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今日乌克兰的困局。
刚刚独立的国家,需要外部世界的认可。
于是乌克兰成了俄联邦成员国,也跟西方关系不错,自由思潮迭起,让亲英、美派有了发挥的空间,只是这发挥的空间,很多时候都是背运!
经济改革,休克疗法,一轮轮作妖之后,一个欧洲潜力国家,变成了经济凋敝的国家。
武力强大的国家,容易让外部世界警惕。
这就让乌克兰遭遇了无数的劝说和提醒,你一小国有那么多武器,不是找不自在吗?销毁了好不好,裁军好不好,欧美说,我给钱,俄罗斯说,我帮忙。
乌克兰人说,你要保证我的安全,我就听你们的,然后,就自废武功了。
嗯嗯,自废武功了!
因为一个不在完整的国度,是无法维系这样庞大的武力的,乌克兰没有我们这种当裤子也要有剑的精神,就注定了有些事不由自己做主。
(自废武功)
那么为何武力无法维系,则和坡脚有关!
这坡脚又和苏联时代有关!
苏联的经济是用互助会的方式,弄得是华约一盘棋,在这棋盘中,蒙古是牧场,东德等东欧国家是轻工业基地,中亚五国是棉纺织基地,波罗的海三国弄点奢侈品啊之类的,苏联和乌克兰作为最主要的加盟国,是重工业和军工业基地。
这就让本来就产业畸形的乌克兰,产业在失去了互助会经济圈后,更加畸形。
畸形不说,还深度和俄罗斯经济绑定。
原因无他,乌克兰重工业和军工,本就是苏联产业圈中的组成部分。
从这个角度看,乌克兰离不开俄罗斯,俄罗斯也不离不开乌克兰,两国的关系,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互补的。
那么为何又弄成这个样子咧?
答案还是和东西乌克兰文化差异有关。
之前说过,克里米亚是苏联时代送给乌克兰的,上面都是俄罗斯族人,一直以来都有回归的诉求,在关系好的时候,这诉求还不明显,关系不好了,这诉求就更大了。
同样的,东乌克兰因为重工业发达,跟俄罗斯经济互补,对于俄罗斯经济的依赖也很大,再加上东乌克兰原本的哥萨克,本就更忠于俄罗斯,就让东乌克兰有了亲近俄罗斯的理由。
民族趋同是其三,文化趋同是其二,经济互补是其三。
而这三个趋同中,最有影响力的依旧是经济互补,简言之,饭碗都和跟俄罗斯做生意有关,你会自己去砸锅吗?
(东西乌克兰)
反观西部乌克兰,又是另一回事!
这民族,文化,经济上的拉扯,最后必定会影响乌克兰上层,进而引发左右摇摆。
乌克兰原本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和农业国,虽然偏科,但是潜力绝对不差。
黑土地是什么?财富之源啊!
同样的,矿产也是,如果搞的好,出口农产品能赚钱,出口矿产也能赚钱,就算再不济你安安稳稳收天然气过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但是这一切都前提是,要明白自身的定位!
定位很关键,特别是夹缝中的国家,缓冲区的国家。
谁曾想,左右摇摆的乌克兰,最后选择了一边倒。
经济寡头们弄去工业化,自断臂膀,弄的东乌克兰日子不好过,政策也在一边倒之后让俄罗斯不满!
再加上舆论宣传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东乌克兰越来越不满,西乌克兰越来越仇俄。
两方矛盾也就变成了势如水火。
后续,当然是接连的打击!
2014年克里米亚,是第一轮。
东乌克兰局势不稳,是第二轮,最近几天,又迎来了第三轮。
这就不适合多写了!
民族溯源之后,文化溯源之后,历史溯源之后,经济溯源之后,希望各位能有所得!
最后的最后,愿世界和平!
愿我们的同胞,多点同理之心。
在这个时刻,高呼乌克兰妹子如何如何?真的很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