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是嘉庆帝的第二子,他在统治大清的30年里颇为励精图治,极力主张肃弊清风、振邦兴业,这位毕生崇俭戒奢的皇帝虽不如康熙、乾隆那样能御统盛世、富强国家,可到底也算是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的一任好皇帝。
道光帝一生育有9子,后来承继大统的乃是他的四皇子爱新觉罗·奕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咸丰帝。
最早在道光皇帝年近五旬之时,他已有了立储的想法和人选,于是将自己的心血和期望全都倾注在了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的身上。
可惜当时大清皇室里的这根“独苗”既不成器又命弱福薄,身体孱弱的他竟在挨了父皇一脚之后导致旧病复发,最终死在了公元1831年的春天。
其后,害怕后继无人的道光帝如同开了挂一般,接连临幸妃嫔,相继又生出了6个在史册中均赫赫有名的皇子。
那么身为当年皇家帝苑中仅存的一个皇长子奕纬,怎么就能被瘦小枯干的父皇踢一下就死去了呢,当年那段真实的史实究竟如何?
道光帝出生于公元1782年秋,因其生母是嘉庆帝的嫡妻、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以他的身份着实十分尊贵。
身为乾隆皇帝的孙子,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自小就展现出善于骑射、矫健聪慧的优点,使得乾隆帝一直对这个皇孙甚为喜爱、评价颇高。
嘉庆元年,14岁的爱新觉罗·旻宁大婚娶妻,迎娶的是户部尚书布彦达赉的嫡女钮祜禄氏,也就是历史上道光帝的嫡后孝穆成皇后。
嘉庆四年,嘉庆帝按祖宗秘密立储的规矩将二皇子爱新觉罗·旻宁立为大清储君,立储诏书就藏在了乾清宫那块“正大光明”的匾额之后。
公元1820年7月,嘉庆帝在热河打猎的过程中突然病重,众臣子闻讯后立即从乾清宫取得了那份立储诏书,当众宣布了旻宁的太子身份。
2个月后,嘉庆帝殡天,旻宁即位称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道光皇帝。
自打大婚后,父皇嘉庆帝又接连为二皇子旻宁纳了数位妾室,可不知怎么的,旻宁的妻妾起初怀孕生产的皆是公主。
直到嘉庆十二年夏,旻宁在潜邸的后花园中偶然临幸了一个负责洒扫庭院的婢女辉发那拉氏,才在10个月之后迎来了他第一个儿子爱新觉罗·奕纬的降生。
眼看皇长孙出世,高兴不已的嘉庆帝先是亲自为皇孙取了名字,然后将辉发那拉氏抬位,让她拥有了二皇子侧福晋的身份。
身为大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承继皇位的君主,道光帝的秉性不但非常传统而且还特别守旧,他认为奕纬和他的生母的出身都十分低微,因此一直都对这对母子持冷漠疏离的态度。
嘉庆曾在自己的一次寿诞晚宴上特封小小的皇长孙爱新觉罗·奕纬为多罗贝勒,以示自己这个皇爷爷对晚辈的亲切关爱。
而嘉庆帝殡天之后,道光帝竟然下诏除掉了奕纬原本贵为“多罗贝勒”的一切待遇和名号,让他的一切都跟普通皇子并无二致。
此外,道光因为不喜欢奕纬母子,对奕纬的学业也素来不关心、不过问,使得这对皇家父子的关系一直都很淡漠。
可见,爱新觉罗·奕纬这个“珍贵”的皇家子嗣尽管倍受皇爷爷嘉庆的喜爱,但也同时特别不受父皇道光的待见,这也导致了奕纬逐渐养成了不学无术、知识浅乏、放荡不羁的个性。
公元1829年,已然50岁的道光帝开始在内心默默地计划起立储的事情。
这一年,道光帝的三皇子奕继刚刚满月便早早夭折,让他在伤心难过之余想起了2年前仅仅出世了5个月的二皇子奕纲也不幸早夭的悲伤往事。
看着镜中已经泛起了白霜的鬓发,道光帝决定马上确立储君,以防自己万一有所不测,国家也会有平顺的政权交接,皇子们也不会为了争权争位而挑起什么动荡之事。
在二皇子和三皇子接连早夭之后,作为仅剩的皇子,大阿哥奕纬终于得到了道光帝的无限关注和百般重视。
可奕纬大概是因为自幼便不受所有人的“待见”,光是身子骨孱弱不说而且还智力平平、性情偏激易怒,所以他厌恶读书、脾气不小,几乎没有半点仁君贤主的样子。
而道光帝彼时也只能“揠苗助长”,他一边给奕纬物色了学富五车的大学士当老师,一边频频地过问奕纬的学习情况、健康状况,一心想早日将这个大阿哥打造成一个合格的王朝接班人。
一次,久病刚愈的奕纬在御书房跟随老师研读经典,老师苦口婆心地说:大阿哥应倍加勤勉,用功读书,以后好做治理天下的君主!
可奕纬却嫌老师太过啰嗦,反口便嚷道:若我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把你砍头。
大阿哥奕纬这番并不礼貌的“戏言”很快就传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
正统持重、尊师重道的道光帝哪能忍受得了皇子如此口不择言,他马上命太监叫来了奕纬,然后不等奕纬跪稳请安便飞起了一脚,可偏偏那一脚正好踢中了大阿哥的下身,只听“啊!”的一声惨叫,面色惨白的奕纬当场便闭气倒地,昏死了过去。
奋力救治了半年之后,福薄命弱的大阿哥奕纬还是因为旧疾复发、体弱难支而不幸亡故,终年才24岁而已。
再度失去了一位皇子之后,道光帝痛定思痛,随后便更加辛勤地投入到后宫孕育子嗣的“大事”之上。
幸好道光帝后宫妃嫔的肚皮还是十分争气的,自奕纬过世后的第3年开始,道光帝相继又迎来了6位小皇子的降生。这其中,便有于道光二十六年被册立为太子的四阿哥、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
公元1846年,老迈的道光帝已经64岁了,他见诸位皇子已经长大,便欣欣然决心确定储君的人选。
彼时,四皇子奕詝和五皇子奕誴均已满14岁,六皇子奕䜣是13岁,其余的3位皇子奕譞、奕詥、奕譓都是不满6岁的稚童,所以这一次,道光帝便选中了14岁的四皇子奕詝为太子,也即后来的咸丰皇帝。
半年前,五皇子奕誴已经被道光过继给了哥哥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故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储君人选最终应当在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訢二人当中抉择而出。
而在暗中博取父皇欢心的“表演式”角力赛当中,奕詝又因为得到了恩师杜受田的高明指点而稳稳胜出,令道光帝认为四皇子奕詝“不意伤生以干天和,不欲以猎狩之长而与诸弟相争”,实乃有德有义的仁孝君子。
公元1850年初春,道光帝因病崩逝在圆明园的慎德堂,终年69岁。
根据道光帝的遗诏,四皇子爱新觉罗·奕詝继承大统,成为了大清国的第九位皇帝咸丰帝。
道光帝的五皇子名为爱新觉罗·奕誴,他与咸丰帝同岁,只是比哥哥咸丰帝晚出生了6天而已。
实际上奕誴并不受道光帝所喜爱,因此这个小皇子便被道光帝过继给了膝下无子的惇恪亲王绵恺。
后来,奕誴继承了惇恪亲王的名爵和财产,成了京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惇亲王。
又因为奕誴生性不拘小节、平易亲民,总喜欢混迹在街头巷尾开心地吃喝游逛,所以,这位颇能“知民之疾苦”、“与庶民同乐”的王爷还得到了老百姓一个爱称——“小五爷”。
京城人士都说惇亲王奕誴粗略中不乏诙谐细致,而唯有他才最知晓民间的疾苦,也常常不拘身份尊卑地替百姓出头请命,弄得慈禧太后都对他忌惮不已。
正因如此,这位王爷才有了“贤王”的口碑,才成了京城百姓心中最喜爱的皇室宗亲。
说起道光帝的六皇子奕䜣,那可是清末声震海内外的皇室铁帽子王、常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全权钦差大臣”。他聪明机敏、颇有心机,故而又被保守派和清流派称为“鬼子六”。
本来在道光帝的诸位皇子之中,要数六皇子奕䜣年少有为、睿慧多才,是处理复杂局势的个中高手。
可惜道光帝选择继承人的标准“与众不同”,最终敲定了奕詝为下一任国君,并在遗诏中直接钦定了六皇子奕䜣为恭亲王,嘱其务必辅佐咸丰帝治理国家。
1861年辛酉政变发生后,恭亲王奕䜣直接被慈禧拉进了权力的漩涡中心,后来,奕䜣身兼数职,参政议政、总理外交要事,是晚清权势煊赫的重量级人物。
道光帝的七皇子名为爱新觉罗·奕譞,辛酉政变后,奕譞被封为醇亲王,掌管紫禁城内最精锐的禁军部队“神机营”。
别看奕譞受此重用,可他一向谨慎小心、处世低调,每日三省其身,唯恐不慎犯错受过,祸连自己和家人遭逢不幸。
大概就是因为醇亲王奕譞特别低调持重、善于管教子孙,所以公元1875年同治帝不幸崩逝后,慈禧太后便挑中了奕譞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来继承大统,也就是说,醇亲王奕譞才是光绪帝的亲生父亲。
道光帝的皇八子名为爱新觉罗·奕詥,咸丰帝亲政后,敕封奕詥为钟郡王。
同治时期,奕詥负责统管内务府,奕詥为人品行端正、忠正不阿,却不幸于同治七年因病早逝,终年才24岁而已。
奕詥身殁后,同治帝赐谥号为“端”,并命醇亲王奕譞将第七子载涛过继为奕詥的子嗣,继承了他的爵位和家产。
道光帝的皇九子名为爱新觉罗·奕譓,他是奕譞的同母胞弟、光绪帝的叔父。
道光三十年初,奕譓被敕封为孚郡王。同治时期,孚郡王奕譓奉命管理正蓝旗觉罗学事务,补授内大臣,赏亲王头衔。
可惜这位皇族王爷也福气浅薄,年仅33岁便匆匆病亡,光绪帝追封其谥号为“敬”。
道光皇帝的9位皇子之中,除了早逝的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之外,其余的6位皇子都是各有其能、各有优点的好男儿。道光帝最被后人所诟病的就是他在大清国内外交困之际选错了接班人——因为过于看重皇子的“仁孝”和“修德”,使他错选了本质懦弱的奕詝继承了江山社稷。
倘若那个时候道光帝能够选干练精明的六皇子奕䜣来继承大统,或许大清走向倾颓覆灭的步伐还不至于那么快,毕竟咸丰帝主政的表现是那么地令人叹惋着急,那么令人深深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