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是文化意识的体现,其中的一举一动,无不反映出当时的文化倾向,当时的文化倾向表现为崇古和崇尚封建伦理的没落情调。
崇古是现实的文化内容遗乏的表现,人的精神无以寄托,只好向古代寻求慰藉。封建伦理与封建政治有直接的关系。强调伦理的实质就是要百姓遵守封建的纲常礼教,宫廷的文化生活也不例外。
嘉庆时期的宫廷文化活动如雍正、乾隆朝,多反映在园居生活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号称“壶井”天下,是为士大夫的隐逸而制造的“小宇宙”。即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虚拟自然山水的风景世界。乾隆帝在京西兴建三山五园,追求在园林里领略秦皇汉式的气势,但嘉庆帝的命运却甚至连作像乾隆帝那样宏图之梦的福分都没有,只能在先人旧业上添一些自我安慰的色彩。
此图画的是嘉庆帝身着汉装在宫中鉴赏书画古玩。
在清代,儒风与士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此画中的嘉庆帝以读书为雍容,与当时呈盛势的考据学相呼应,滲透着精神意向中的劝人为善,社会和谐的内容。
此图根据中国古代《孝经》的内容,描绘了各种孝敬长者的情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宣扬社会伦理,就是在家庭孝敬父母,在社会尊老爱幼,在国家效忠皇上和封建体制,从而有利于封建专制制度的延续。清代中期开始,封建统治的手段已经濒临枯竭的状态,为缓和社会矛盾,摆脱社会危机,封建统治者便极力强调利用伦理的武器来达到维持统治秩序的目的。自乾隆时开始,文化领域中宣扬伦理道德的风尚日盛,一直延续到嘉庆时期。此图为黎明仿乾隆前期画家金廷标的《孝经图》所绘。
静宜园,即香山,位于北京四郊,是清代的皇家园林之一。嘉庆帝即位后,不仅在静宜园新添景点,而且还亲自手书题字,表现出对静宜园和园林景点的青睐。然而他的着眼处并不是在连绵的远山峰峦,而是小处幽雅宁静的景致,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上的萎缩。
牌楼位于静宜园人园处,座落于连绵山麓,以体现皇家园林的气派。
翠微亭掩映在山石树木之中,具有别开一面的园林效果。
嘉庆帝在静宜园内新添的景点静心斋,是他为静宜园添加白已的色彩所作的努力。然而他没有豪情也没有能力达到父皇造园的境界,只能添一些幽雅闲静的小景见来聊以自慰。
此鱼池位于静宜园静心斋。茫茫山海,点缀碧池,游鱼穿游,嫩荷浮舟。虽不失风雅,但颇显牵強。
精心斋鱼池旁,有嘉庆帝题写的知鱼亭匾。
凤鳞洲位于圆明三园之一——綺春园东湖之中,是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建的景区,从此成为嘉庆帝流连忘返之地。“霞辉北渚连青屿,云起山崖掩萃鬓,唯愿安澜朝四海,不求炼药采三山”。
鉴碧亭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于绮春园新建景点。此亭临湖而建,似乎是在望水沉思,显得孤僻而无奈。图中新亭为1993年在原址上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