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是发生在清朝中期的一次农民运动,持续时间长达十几年之久,影响之深远,对当时的清政府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最终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在清政府和国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若要深层次的剖析失败的原因,有一点就不能被忽略,那就是发生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为了争权夺利,天王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回京诛杀东王杨秀清。9月4日,北王韦昌辉率数千精兵赶回天京,与燕王秦日纲会合后攻击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属和部下被尽数杀尽。在此次事变中,平民也不能幸免,随后北王韦昌辉血洗南京城,约2万余人被屠杀。事变的最终结局是:韦昌辉和秦日纲被处死,翼王石达开独木难支,再加上得不到天王的信任,在1857年带领大军出走。
此次事变,太平天国内人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天火本来大好的战略被空间因此被清军逐渐蚕食,在形式上一直处于下风。如果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政治上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那么四年后,发生在安庆的一场保卫战,则是太平军的军事上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庆是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上游的重要门户,安庆的得失,对太平天国后期战争的全局关系极大。当时,清军的战略是:第一步攻武汉,第二步夺安庆,第三步陷天京。通过三步走的策略,期望一举彻底的剿灭太平天国运动。1859年冬,清政府派湘军曾国藩坐镇指挥,乘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的机会,大举向东进犯安庆。由于安庆是天京的最后一道门户,天京的物资,粮食,陆路必须经过安徽来补给,安庆的得失关系着天京安危,所以太平军决心全力保卫安庆。
1860年5月,清军水师提督杨载福率水师猛攻安庆下游的重镇枞阳。太平军叛将韦志俊(韦昌辉之弟)挖开枞阳附近的罗德洲和下首的堤坝,引水进入后湖,使得清军得以水陆并进。太平军守将连添福、万宗胜率师奋战,相继阵亡。六月二十日,枞阳沦陷,安庆危急。
1860年11月,英王陈玉成率军十万多人,自桐城南下,在垌城西南三十里的挂车河与清军李继宜部展开激战,杀得清军尸横遍野。眼看正是胜利在望,不料被叛徒韦志俊突然从直捣练潭,切断了太平军的粮道,太平军被迫追撤回到桐城,因而第一次救援安庆失败。
1860年秋冬之间,忠王李秀成率南路大军从太平县出发,经繁昌、石台而入黟县,离曾国藩设于祁门的指挥部只有六十里路。曾国藩惊恐万状,写了一封遗书,准备兵败自刎。可惜。李秀成没有乘胜直捣祁门,也没有按预定的路线向湖北进军,却擅自挥师浙江,转向江西去了,结果失去了良好战机。
1861年4月27日,英王率部折回,冲入重围,与湘军进行一系列战斗,终未能解安庆之围。因西征失败,陈玉成回救安庆,并派兵入城助守。太平军和清军各派援兵,双方层层交战。5月20日,鲍超、成大吉两部湘军共万人抵达集贤关外,并立即进攻关外赤冈岭太平军四座营垒,被刘玱琳击退。湘军在赤冈岭附近修筑炮台数十座,从6月2日始,不断对赤冈岭四垒实施轰击。
安庆守军因长锁被困,粮食吃光,只好搜食猪、狗、树叶、树皮,许多战士活活饿死。九月四日夜,清兵在安庆马山脚下挖掘地道,暗暗通到城下,装上大量火药。九月五日上午八时,清军点燃火药,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开几十丈的缺口。守将吴定彩、叶芸来率领太平军将士用躯肉堵住缺口,拚死奋战。最后,全城两万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
湘军攻陷安庆后,由于攻城的湘军士兵伤亡巨大,湘军首领曾国藩在1861年9月5日由东流赶到安庆城内,恼恨的下令:“兵丁大索三日”,于是,湘军士兵公开抢劫奸淫,屠杀淫掠,三日安庆城内四万余人死于湘军屠城,安庆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安庆保卫战持续了近两年,太平军的失利,在战略上失去了主动,长江以南再也无险可守,周边城市纷纷被湘军攻陷,至此,军事上开始太平军节节败退。陈玉成兵败后退守庐州,被洪秀全革职。次年湘军攻打庐州,陈玉成败退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将其送给清军,被处以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