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在看一部清宫剧,其中有讲到选秀的桥段,这些秀女都是来自各旗的大家闺秀,或是正黄旗,或是镶黄旗。当看到这里的时候,就发现有人在弹幕上争吵起来,吵什么呢?就是在清朝的满洲八旗中,哪一旗是地位最高的。
我看到有人说,镶黄旗是地位最高的,可立马就有人反驳道:“正黄旗是正的,地位当然比镶黄旗高,你不懂就别乱说。”看到这里,笔者顿时觉得这位朋友有些可爱。
确实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正”就是地位要高一些,就好比古代官员要分正一品、从一品,现在的官员也有正级和副级一样。因此很多人都以为,正黄旗中带有“正”字,而且黄色是皇家御用颜色,所以肯定是正黄旗地位最高。对此笔者只能说,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清朝的八旗制度,其实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满洲人喜欢狩猎,而且狩猎时要结伴而行,这种狩猎的集体,他们称之为“牛录”。既然是集体,自然就需要一个首领来指挥,于是这个指挥者就被称为“牛录额真”。
后来牛录除了会一起狩猎之外,还会以组织的形式对外防御或征战。随着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就把多个牛录组织成一个更大的单位,并以旗帜作为标志,以防发生混乱。旗帜在满语中叫“固山”,所以这个比牛录更大的单位,就被称为“固山”。
努尔哈赤兴兵初期,一开始以黑旗为标志,随着统治人数增加,他便将黑旗军交给弟弟舒尔哈齐指挥,自己则另设红旗军率领。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开始对军队进行改造,于是规定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固山,也就是一个旗。同时将他们分为黄、白、红、蓝四旗,以纯色分辨。
可是后来人数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努尔哈赤就决定将军队设为八个旗,于是就有了满洲八旗。这时候正黄、镶黄二旗归努尔哈赤亲率;正红、镶红二旗由其次子代善统领;正白旗归其第八子皇太极统领;镶白旗归其孙杜度统领;正蓝旗由其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镶蓝旗由其侄阿敏统领。
八旗原本并无地位高低之分,可皇太极上台后,为了加强皇权,他先将自己的正白旗改为正黄旗。又夺了杜度的镶白旗,并改为镶黄旗,交给自己的儿子豪格掌管。因此从这时起,正黄、镶黄两旗正式由皇帝亲自控制,其余六旗交给宗室统领。
后来正蓝旗主莽古尔泰犯事被诛,皇太极就将正蓝旗,与自己统领的正黄旗进行重组,最后分出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前两旗由他亲自统领,正蓝旗交给儿子豪格统领,这是最初的上三旗。
皇太极去世后,豪格在争夺皇位之战中失败,被多尔衮构陷,死于狱中。接着多尔衮将他统领的正蓝旗降为下五旗,又把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抬为上三旗。
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亲政,他便将统领正白旗的权力拿到手上。就这样,正黄、镶黄、正白三旗,正式归皇帝亲自统领,称为“上三旗”,之后也没有变过。
到了雍正时期,经历过九子夺嫡的雍正心有余悸,于是决定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削弱宗室对各旗的控制,雍正又对下五旗进行严格区分,最后规划下来,实际下五旗的主要势力,也都归皇帝直接管控了。
另外,雍正规定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其中镶黄旗又被称为“头旗”,也就是说,实际上地位最高的,并非大家理解的正黄旗,镶黄旗才是真正的老大。
(参考文献《努尔哈赤一六〇一年建旗考辨》《皇太极独掌两旗考》《八旗旗主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