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曾国藩一生名声斐然,是很多人的榜样,但这两件事却让他后悔不已

曾国藩一生名声斐然,是很多人的榜样,但这两件事却让他后悔不已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的四大名臣之一,对清朝末年的各方面均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能成就大事的人大多有常人不可企及之处,曾国藩自然如此,比如封官进爵时,他从不自傲自满,反倒经常告诫自己“盈满则亏”;遇到战事不顺,乃至细碎的陋习,他都会一一反省,尽可能地做到有错就改。如此日积月累,他便逐渐成了世人眼里“完整无暇”的榜样,毛主席评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而蒋介石更直言他是“国人精神之典范”。

然而,虽然名声斐然,但却有两件事让曾国藩极其后悔,其中一件关乎家族兄弟情义,而另一件如果往大里说,那就是关乎黎民苍生。

1850年左右,洪秀全等人兴起的太平军坐大,曾国藩受诏协办团练,他以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兵法为样本,挑亲友、族人为将领,选憨厚忠实之民为军士,于是很快就练成了一支十分团结、可堪大用的主力军队。不过有战争的地方就会有牺牲,1858年十月,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跟随将领李续宾单兵冒进,被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合围,李续宾与曾国华均死于战场。得知消息后,曾国藩派人去往收尸,却只寻到一具没了脑袋的躯干,于是内心十分悲痛,而让他更后悔的是,自己一年前因芝麻小事和曾国华争辩不休,伤了兄弟和气,现在却是阴阳两隔,因此“实有愧于为长兄之道。千愧万悔,夫复何言!”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也多次提起这件事情,并以此为戒遇其他兄弟约定“兄弟和睦”为家风第一要义。

其实,曾国华确实有军事才干,尤其是曾国藩被石达开围困江西南昌时,曾国华受了曾国藩的指派,“倍道走武昌,乞师以拯兄难”,这才从胡林翼处搬来了五千湘军解江西之困。所以,曾国华之死,于情于理都是曾国藩心头之痛。

而另一件可能改变当时中国之命运的大事,则是曾国藩攻克太平天国南京后,湘军去留之选择。清朝兴起于八旗子弟的勇猛,后来又吸收了汉人组成绿营,不过到了清末这两支主力都成了酒囊饭袋之流,根本没有实力与太平军争锋,这才让曾国藩等人有了兴办团练的机会。在巅峰时,曾国藩一人统率的湘军多达十几万,而且由于曾国藩的湘军粮饷自筹,多是有同乡之人,所以几乎是一支只听命于曾国藩的私人武装。

北宋赵匡胤因为掌握了强大的军力而黄袍加身,此时也是很多人劝曾国藩学赵匡胤,当此之时,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如果曾国藩整合太平军的力量,兴兵于江浙,进可以民族大义挥师北伐,退可联合江南割据一方。然而,曾国藩却选择了“裁去湘军,以表忠于朝廷之志”。然而,当时的清朝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他却履行着教科书似的忠诚,而没有改天换地,救民于水火的格局。

不过,在曾国藩临终前,当李鸿章前来探望时,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那就是“悔不该裁撤湘军,伤了众将士的心”,而且一再告诫李鸿章不要学他“自剪羽翼”一定要手握兵权。如果曾国藩真的保存实力,饶有作为,当时之中国大概会有新的出路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兄弟,曾国华,清朝,一生,榜样,曾国藩,太平军,李鸿章,名声,湘军,观点评论,曾国华,赵匡胤,曾国藩,太平军,李续宾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兄弟,曾国华,清朝,一生,榜样,曾国藩,太平军,李鸿章,名声,湘军,观点评论,曾国华,赵匡胤,曾国藩,太平军,李续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兄弟,曾国华,清朝,一生,榜样,曾国藩,太平军,李鸿章,名声,湘军,观点评论,曾国华,赵匡胤,曾国藩,太平军,李续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