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总是带来苦难,但对于一小部分人而言,它又何尝不是一夜暴富的良机呢?二战时期,英国政府为对抗德国可谓是穷尽手段,死马当活马医,聘请了各式各样的人才,但当局很快就察觉,其中一部分根本就是跑来混吃混喝的,例如我们今天的主角路易斯·德·霍尔。
霍尔原名路德维格·冯·霍尔,于1903年1月出生于柏林。别看名字里带个“冯”,他家跟普鲁士贵族可丝毫不沾边。相反,霍尔家境贫寒,以至于17岁那年就被父母强行要求到一家银行实习,挣些零碎补贴家用。谁料流年不利,4年后便被解雇。随后的若干年里,霍尔只能勉强混混日子,直到纳粹党魁希特勒上台,带着犹太血统的霍尔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被清洗,于是于1935年出逃至英国。
在自己的自传中,霍尔将自己离开德国的理由写得冠冕堂皇。他说:“我再也无法忍受希特勒的政权,也无法尊重这个国家的法律。在德国,正义就是残酷和蠢话的同义词,我受够了,就来到了英国。”
越是自卑的人越喜欢自我鼓吹,初到英国的霍尔欺负周边人不了解他,自称是匈牙利贵族。可当别人问他会不会说匈牙利语时,他却绕起了弯子,说自己母亲是奥地利人,父亲是匈牙利人,自己现在是英国人,会说德语、英语和法语,能说些意大利语,还略懂西班牙语。听者质疑道:连匈牙利语都不会说,你还敢自称匈牙利贵族?霍尔便一脸不快地回怼道:爱信不信吧!
有趣的是,霍尔的妻子并没有跟随来到英国,而是跑到了南美洲的智利。她也在当地谎称自己是罗马尼亚公主,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初来乍到,霍尔并不急着在英国谋出路,反倒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本接一本地读书。根据英国情报五处的卷宗记录,霍尔并不是在恶补专业知识,也不是阅读理论著作,而是童谣和神话。他曾解释说,自己来到英国后就立马感受到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精神世界,想要快速融入它,必须要经历一个类似的过程。“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在童年时期成型的,所以想要了解英国人,成为英国人,就必须从童谣开始。”
霍尔要求自己每天都必须读完一本书,就这样坚持了5年,当他感觉自己积淀足够,准备出道当一名作家时,战火烧到了英国本土。
对平民而言,战争意味着苦难,但霍尔却从中看到了机会。彼时,在首相丘吉尔的主持下,英国情报机构成立了一个被称为“特别行动处”的机构,网罗各行各业的人才用以对抗外敌。霍尔见状,到处宣称自己精通占星术,可以帮助英军预测战场局势。
有戏谈曰“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多数人把它当句玩笑话,在二战时的英国,神学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二战期间,皇家海军的“巴勒姆”号战列舰被德军潜艇击沉,全舰官兵无人幸存。英国政府担心这样的消息会打击士气和民心,于是向公众隐瞒消息,坚称那艘战舰仍在某处海域同德军作战。然而,有个水手的母亲牵挂儿子安危,找到一位名叫海伦·邓肯的女巫帮忙打探“巴勒姆”号战列舰的下落,后者在做完某种神秘仪式后,竟准确地说出了“战舰被击沉,无一人幸免”的事实。
此事在当时英国社会引起了不小轰动,神棍们也由此走入了当局的视野,霍尔则捞了个便宜,当即被特别行动处招募,还临时获得了陆军上尉军衔和可观的薪水,被安排居住在伦敦市中心派克街的一间豪华酒店中。
霍尔的到来让大部分情报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不理解,许多部门高官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抵触——难道我们拼死拼活搞来的情报,还不如一个神棍张嘴就来的胡言乱语可信吗?更何况霍尔确实是个非常烦人的家伙,他总是管不住嘴,除了吹嘘自己的身家背景外,还特别喜欢跟别人说自己认识某某权贵——在他口中,连伦敦市长都成了他的亲戚。
英国情报部门曾三令五申要求他保持低调,不准透露他跟政府的合作,霍尔却逢人就说自己跟英国战争部关系非常,连自己住的大房子都是对方免费提供的。他的存在令英国政府怨声载道,但事实上,情报系统并非想要借助霍尔的特殊能力直接扭转局势,而是更多地影响敌人的决策,迷惑敌人,将计就计给对方造成打击。
根据情报部门负责人约翰·戈弗雷所说,德国之所以难以对付,很大程度上在于希特勒并非一个传统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的决策诡计多端变幻莫测,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令人难以捉摸。而纳粹政权又带着一定的迷信色彩,许多高官非常吃这一套,或许霍尔能够帮助英国情报部门打入德国决策层内部,摸清对方的想法。
英国政府对霍尔抱着极大的期待,后者却几乎一事无成。他总是用极其含糊的“预言”糊弄过关,例如曾在1942年12月预测,倘若希特勒在明年7月份前8天作出重要决策,那么英军一定会蒙受惨重损失。战局多变,连一个小时都不容耽搁,谁又会关心大半年之后会发生什么呢?再例如,他曾在1941年6月预测“希特勒大限将至”,一年内就会遇刺身亡。
其实,霍尔也做出过一些准确预测,如中途岛战役的发生、蒙哥马利击败隆美尔等等。但在他多到数不清的预言中,这些“成果”实在渺小得有些可怜。越来越多的人摸清了他的斤两,开始讨厌他,把他称为“狡猾的利己主义者”。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宣布参战,这样的结果让英国政府长舒一口气,在后者看来,美国的参战将意味着二战局势转危为安,像霍尔这样的“临时工”自然失去了利用价值。1942年2月的某天,当霍尔习惯性地返回自己的豪华包间时,却意外被告知自己已失去了房间的居住权——没错,他被解雇了,失去了军衔,连整个部门都被解散了。
原本,英国政府打算把他直接扫地出门,有人提议将其流放到偏远地带,防止他泄露政府机密。然而军情五处担心纸包不住火,万一让民众知道了英国政府曾重用神棍,试图借助迷信活动打击德军,这样的闹剧会严重降低英国政府的威信。最终,当局决定小退一步,给霍尔提供了简单的工作和可以维持生计的薪水,同时派人严密监视。
某天,身为虔诚教徒的他在教堂里遇到了红衣主教舒斯特,主教向他提议,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写一些好的作品,“有朝一日,那些会成为后人评判你的标准。”霍尔大受启发,从1948年到逝世的1961年期间,他一共完成了23部作品,在宗教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鉴于其贡献,霍尔被教廷册封为爵士,终于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