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能在当时落后的东北建立强大军队?以后勤为中心进行研究。
古代治兵事者深知“国之大事”兵事筹划得当与否对国计民生的严重影响,一旦兵事预筹及作业不当,则不免国弱民贫。临机决战多有变数,然军需筹划则关乎庙算与人事、尤其是战役后勤与战术后勤,人事能否尽力而为、得体制之助力且不受军需后勤体制与运作固陋所滞自然能够发挥极大作用。
就此而言,满清开创期领袖主导政策、奠定传统与基调,鼎盛时期皇权调试政策、创制体制,转型时期皇权因袭制度与传统,虽每有尝试、并或能以政策救济体制之穷,却局囿于体制而不能负担领导、更新体制之重任,终因人事之不修而军事一再挫于强敌。
努尔哈赤时期以及皇太极统治早期暨天命、天聪年间是满洲军事后勤体制建设的萌芽期。在这个阶段,逐渐萌芽并确立了满族氏族战略后勤体制的一般性原则:部族本位原则(TribePrincipia)、属地原则(ApanagePrincipia)、直接成本最小化原则,并逐渐确立以皇权为制度核心的传统。
从政治面分析,较之需要更为稳定和效力的管理体制配合的战略后勤思想和体制的建立,满洲用兵初期的战役后勤建设、战术后勤建设在满洲军事后勤体系里面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既和满洲国初立时期军事形势严峻、氏族本位的管理体制有关,又历时性地证明了在满洲贵族体制早期贵族群体自身动员的高效能可以补偿管理体制的动员体制辐射面较低的缺陷、而避免战役后勤和突发性后勤建设滞后。’
从军事面分析,满洲用兵,以骑兵为精锐和骨干,这对于满洲军事后勤体制的建立是有重要影响的。满洲攻伐明朝辽东时,满洲国皇帝逐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战略后勤筹划。满洲国皇帝开始有意识地在战略规划中核计用兵人数、预估战争规模,并开辟自然交通线。并且在满洲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建设能够保障供给、预筹军需之储备基她。
满、明之间早期的战争多为速决战、歼灭战,故而战胜者自身之消耗既少而所获之战利品相对较多,这成为早期满洲军军事装备的重要来源。
战略后勤的重要内容即为军需筹划,而其重要的一项便是满洲士兵的军粮问题。战事一开则军需供给关系立呈畸形状态,满洲以及汉边的农业难于支持无限的军需消耗。更何况道路漫长、转送艰难,成本高昂。
就战利品缴获与金国战略物资储备关系而言,国家储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是以皇室与八旗平分的分配形式进行,皇权威权也不得不兼顾“牛录一八旗”为基础的部落原则暨所谓“赏不出之公家,伐必入之私室,有人必八家分养之,地土必八家分据之……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于一整黄旗贝勒也。
满洲国的土特产品商贸收入和税课利入是其积聚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
满洲国的工矿业在以牛录供应劳役经营为基础上,继承汉边经济基础上也颇能维持其战争
物资制造的消耗。
满洲士兵的战斗口粮多为炒面,自然以其易于制作、便于携带、保存时间久长、食用方便故也,这种军用食品长期成为清朝士兵战时标准军需配给。
就战术后勤而言,单兵军行的限于携带能力,在作战行军期间、依酌兵行之地的情况,就地筹粮或者捕猎来紧急补救。就满洲士兵早期的战斗口粮的食品结构,在满洲国时代、农业生产的建立和扩张,其作物多为春小麦、谷子等杂粮。
其普通居民的日常食品多小米之类的粮食。诸如棉花之类的种植,以及鱼盐之利又使得其居民日常生活足以自给而毋庸依赖外来商品交易以避免了贸易上的剪刀差分割其财难于和清朝盛时的相比,但满洲士兵之主食似亦不仅面食而已、且在战斗行军过程中本亦难于保证面食充分供给。
满洲国士兵己用的冷兵器及轻便武器,均由满洲各士卒自行负责。“满洲军的重型装备供给,凡是每牛录可以就近凭借材料、技术上可以单独制造完成,其装备由每牛录独立负责,并由每牛录制造、保管、使用,在战术层面上也随每一牛录而携带、运输,不过最终统归军权独裁的皇太极调派。但皇太极却掌控了满洲火器制造与技术、以及使用火器的新生兵力,并藉此初步强化了金军的攻击力。
就武器装备、军事技术力量而言,满洲由单纯的冷兵器武装自身进化为兼用重型火器、且重型火器的制造不再局囿于八旗本位而调度之权归于满洲皇权手中。就军事物资供给而言。
文宗一方面壮大八旗氏族的力量以培植根本来壮大整体力量;一面开始有计划地超越八旗部族的资源和管理体制、筹划皇权统辖下的战略资源储备和整合。军需后勤交通线与作为军事通讯构成之一的后勤通讯线,在执行机关和空间覆盖上本有功能替代的现象。而且这后勤通讯体制、军事通讯体制的建设特点尤其能够说明在和明朝长期斗争之际,满洲军所致力于战略后勤的建设,深受到明朝在辽东管理体制与旧有设置的影响。
满洲军在辽东锦、义方向的军行路线即其战略后勤交通线之一暨“义州路线”、且“义州路线”亦做战术后勤保障交通线。’其另外一条军行交通线似为“广宁一牛庄一耀州一盛京一浑河一锦、义”取向。“满洲军在辽东半岛的交通路线大致走的是“盛京一鞍山一海州一盖平一木厂骚”的交通路线。
自然也是因袭明朝路站旧制。满洲至朝鲜的交通路线基本采用了明朝设置的朝鲜入贡旧路。相对来说,满洲国水路交通线比较落后,基本是内河航运水道。军需后勤工具,辽东地区大致仍然为大车即牛车、独轮车以及剖木为舟。而动力源也基本上依靠人力、畜力,水力的利用因为其东北季候原因以及水道运输的滞后而不在整个动力源中据有重要位置。
以上种种证据表明,满洲入关之前,天聪年间以前就已经逐渐开始帝国的建设与扩一张暨体制的建设,这种建设与扩张自然包括军需后勤制度在内;而即使是这种军需后勤制度的建设本身既得益自满清帝国皇权卓越领导力与强健的执行力,亦深受其时氏族建设之传统、袭承明朝辽东旧有制度等其它建设要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