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已经年到了不惑之年的坎普·吉列,还是一个为了生活而奔波的销售员。
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是长达二十多年的销售生涯,还是让他格外注重自己的仪表,每天刮胡子更是他早上的必备工作。
但是那一天出现了一点小麻烦,因为他的剃须刀已经钝到需要找人来打磨了,他在为此懊恼的同时,也突然想起了他一阵的经历。
当时他正在推销一种一次性瓶塞,他很好奇这种东西为什么会如此畅销,当时的客户告诉他,这种瓶塞很便宜,用完直接再换新的就行。
一道灵光划过了坎普·吉列的脑袋,我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可以用完就扔的廉价剃须刀呢?
坎普·吉列16岁就辍学,他的积蓄也不足以他去请专业的人来设计,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中年男人的不甘。
现在看来,手动剃须刀很简单,不过是一个手柄,加一副可替换的刀片,仅此而已。但是在当时,坎普·吉列为了设计出一款经济适用的剃须刀,却花了五六年的时间。
1901年的年底,已经四十六岁的坎普·吉列才真正拿到了剃须刀的专利。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坎普·吉列发明剃须刀只是一件运气占了大多数成分的巧合,但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都知道坎普·吉列16岁就开始辍学,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坎普·吉列的家境也曾优渥。
他的父亲曾经营着一家五金商店,老爷子不光生意做得好,还有一个爱好和一项兼职。
他的爱好是用五金店里的小东西组装新的东西,甚至有些东西他还申请了专利,那么一个在那个年代的小店老板,为什么会有申请专利的意识呢?
这和他的兼职有很大关系,他的兼职是——专利代理人。
坎普·吉列除了父亲不一般之外,母亲也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妇女,她在相夫教子之余,还曾出版过有关烹饪的畅销书。
后来如果不是一场大火烧掉了他家的基业,那么坎普·吉列可能会通过学习,去当一个华尔街的白领。
不过即使家庭出现了意外,但是坎普·吉列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不能再算是一个普通人。
他在做销售时,除了当过明星销售员,出版过书籍之外,其实也有一个发明的梦想,他的同事就曾鼓励他去发明一些能赚钱的东西。
也就是说,那个让他灵光一闪的早晨,并非是个毫无缘由的例外,而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畅销的产品,好的创意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与之匹配的营销,不过这对于创新产品来说,前者有时候就足够了。
1901年,坎普·吉列的剃刀公司成立,四年后他的刀片销量就已经达到了10万以上,这一方面是因为吉列剃须刀的创新,还有一方面则是当时的专利制度给吉列剃须刀的“独霸天下”进行了保驾护航。
等到吉列剃须刀的专利过期时,吉列的年销量已经过亿,两次世界大战,更是把吉列带向了世界。此后吉列几乎是一骑绝尘,在剃须刀这个领域是一路狂奔。
不过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会遇到自己的瓶颈,吉列剃须刀自然也不例外。
1982年,吉列剃须刀的创始人坎普·吉列已经去世了快半个世纪,吉列剃须刀的掌舵人也是几度换人,虽然当时吉列的营业总额依然在山之巅,但是增速却基本上停滞不前。
稍微让吉列动弹起来的,是当年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杯,作为1870年就开始赞助足球世界杯的赞助商,那一年吉列获得了一个正对球门的广告牌,随着赛事的盛大举办,吉列的品牌效应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不过这次的回光返照,并没有真正的让吉列重新崛起,1987年,已经上市的吉列公司净资产超过五亿美元,而到了1988年,这个数字竟然变成了负的8500美元。
当然造成这种原因的,不光是吉列本身的问题,还有一些金融大鳄操作股市的原因在里面。
就在吉列因为现金流陷入困境时,已经在投资领域声名鹊起的巴菲特伸出了“友谊之手”,用大约六亿美元帮吉列救了急,当然这次交易也让巴菲特成了吉列的最大股东。
不过巴菲特对于吉列的影响却并不止于这次的“救命之恩”。
2004,在巴菲特的大力促成之下,年销售额已经过百亿的吉列剃须刀公司,和比它块头更大的日化品巨头宝洁“联姻”,这次联姻让吉列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纪元,当然也让股神赚的盆满钵满,就是不知道坎普·吉列如果泉下有知,又会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