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皇帝一言九鼎,古代的皇帝,一旦下达了某个诏令,就必须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实。
就因为如此,民间还有个传说。说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个湖南官员想为家乡做点好事,于是在皇帝出行的路上,用蜂蜜写了一行字“澧州粮米可免”。等到某天皇帝经过的时候,看到这行字,一时信口照念了出来,结果身边官员扑通跪了一地,立马谢主隆恩。好家伙,皇帝都亲口说出免粮了,可不是金口玉言嘛。据说当时皇帝也没有生气,而且兑现承诺,,不再收澧州粮米税收了。
但是,民间传说毕竟是民间传说,即便再怎么样用真龙天子的光环加身,皇帝终究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做到,真的一生都从无反口。
你比如拿朱元璋来说吧,当初建功立业的时候,朱元璋给多少功臣颁发了免死铁券,但是又有什么用呢?该杀的还是杀了,最终免死铁券的解释权,还是在皇帝身上。
而在清朝也有这么一件比较打脸的事情,就由雍正自己当着全国人发下的誓言,最终还是被他儿子乾隆打脸了。
在大家的印象里,雍正都是一个比较暴君的形象,残忍好杀,事实上还真不是这样,雍正做皇帝,也是比较有宗旨的。该杀该放,自有自己的一套主张。
当时有个穷酸秀才,名叫曾静,也是比较抑郁不得志吧,也总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想来想去,他的脑筋动到了反清复明这个点上。而好笑的是,此人既有这种改朝换代的思想,却无足够匹配的能力,全靠一腔热血,不问情况。
他听说岳飞有个后代叫做岳锺琪,在川陕当总督,权力很大,而且拥兵十万。他就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不可自拔了,既然是岳飞的后代,一定很赤胆忠诚心,一心想恢复汉人河山,而岳锺琪也有这个实力,迟迟不肯动手,就是缺少了自己这样一个智囊啊。
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给岳锺琪,信的大概主题主要有两点:一是痛斥满清江山,直指雍正罪行;二是恭维岳锺琪一番并点明主题,你有兵我有才,不如我们一起造反恢复汉人江山云云。对于一个没有接触,仅靠自己一腔臆想的清朝官员,写出这封信,可以看出,曾静十有八九患有臆想症。
面对这么一个臆想症患者的反动书信,岳锺琪自然是莫名其妙,也不可能按照他的话去做,当场就像雍正揭发了这么一个人,有着严重的反清复明思想,必须当乱党分子处置了!
按理说,面对这样一个发动派,十之八九的帝王都会选择血腥镇压,要不留着他过年啊?何况雍正这么一个有着冷血名声的皇帝。然而,这次雍正确实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没有杀曾静,反倒把他留了下来。
为啥呢?因为雍正有自己的另外一番考虑,他觉得,单靠杀人是无法解决事情的,只会更让群众觉得自己十恶不赦。不如就让曾静给自己当活招牌,去为自己辟谣,宣传自己的正面事迹。
于是,雍正先是给曾静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把他反清复明的思想给扭转过来了,然后派遣曾静到全国各地去宣讲政策,现身说法,主要中心思想也就一个:关于雍正皇帝的一切不利谣言,纯属编造,事实该是,,,,,,,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曾静到底是犯下了辱骂皇帝,怀有异心的大罪,雍正真的就这么放过他了吗?不止全国人民不相信,曾静自己也是不相信的。怎么办呢?为了显示自己不心虚,也为了让曾静安心给自己干活,雍正放下身段,向曾氏、向群众写起保证书来了:我发誓,我绝不杀曾静,而且“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求杀戮”。
这下好了,雍正不仅保证自己不杀曾静,还保证自己的子孙也不杀曾静,皇帝金口一开,那就是金口玉言啊,何况那么多人都知道的。曾静安心了,觉得自己这条小命,就这么保住了。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雍正亲口许下的承诺,当乾隆登基,却仿佛当他爹放了个屁一样,丝毫不当真,一登基就把曾静给杀了。在乾隆看来,啰啰嗦嗦解释那么多干嘛,既然此人有异心,直接解决就是,皇帝就是天子,还用得着和大家解释保证吗?他觉得他老爹雍正委实是太啰嗦了。
于是,雍正当着全国人民许下的诺言,就这样,他儿子一登基,立马就给他打脸了。乾隆下令把曾静拉到菜市口,“咔嚓”一声割了头:“曾静大逆不道,虽处之极典不足蔽其辜!”切齿之状,宛然在目前。
曾静本以为保住了一条命,没想到,终究还是逃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