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谈起江竹筠这个名字,可能知之甚少,但如果说起江姐,那么至少在中国范围内,知道的人可就太多了。
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文学,都是用江竹筠“江姐”作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上级领导在视察重庆时,也都曾提到过这位著名的巾帼英雄江姐,并且深情地朗诵了赞美江竹筠的诗句:“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足以看出,中国人民对于这位烈士的敬佩之情。
而为什么江竹筠又被叫做江姐呢?
江姐的由来
1920年8月,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的自贡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出生贫寒,却不甘平庸发奋读书,在1939年成功入党,献身于革命,作为地下党员,她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与共产党员彭咏梧假扮夫妻,以此来伪装自己的身份,党交付于她的任务她都出色地完成了。
1948年,江竹筠被叛徒出卖后,在监狱里她受尽折磨,但始终英勇无畏、守口如瓶,她守住了党的秘密,无论是怎样的诱惑和酷刑都撬不开她的嘴,狱友对她非常敬佩,因此亲切地称呼她为“江姐”,最终,敌军将她残忍地杀害了,她倒在了革命的前夜、黎明前的黑暗里。
江姐的一生是历经坎坷的,但她也是自强不息的。她被外国人誉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为了革命,她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其实在江姐死亡前,江姐就有了预感,敌对党不会轻易放过她,她已经做好了随时为革命献身的准备,监狱里没有纸笔,她在狱中用竹签磨成笔,在清水里加入被火烧焦的棉花,形成墨水,以此来写下绝笔遗书。
“我们有必胜的信念和把握”、“希望他能跟随他父母的脚步,以建设新中国为志向,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终生”江竹筠的遗书中写满了对儿子彭云的期望,希望儿子能记住自己作为中国人,长大后能够建设祖国。信中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和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她是一位英雄,但同时也是一位母亲。这份信感情真挚,十分动人,看见过的人不无感动。
幼子彭云
可惜,出人意料的是,江竹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并没有完成母亲的遗愿。
长大后的彭云考进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他本来留在东北,但在1980年,彭云作为公派留学生,去往美国深造,并且在美国获得了硕博学位,成为了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他的妻子易小冶,本来是他的大学同学,也在美国取得了硕士与博士学位。而他们爱情的结晶“彭壮壮”现年25岁,年少有为,在美国已经取得了硕士学位。
彭云一家子都在美国,自然会有人怀疑他们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彭云在听到这种传闻时断然回答:“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烈士的后代!”,作为烈士子女,他终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但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回国时,彭云只说出了两个字“老了”,至于为什么彭云这么说呢?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彭云非常喜欢研究计算机,但当时国内的计算机科研环境还不太成熟,并不太适合他,因此他去往了美国,想要在美国做出一番成绩,但还没等做出什么就已经老了。他一直都在纠结着回不回国,但不知道自己回国能做什么,就一直拖着,直到自己已垂垂老矣。
彭云回乡
1995年,彭云带着妻子回到了中国,他们远渡重洋来到了他们的故乡自贡,祭奠母亲。
在自贡他们受到了自贡市领导的接待,市领导热情地向彭云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自贡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在市委的陪同下,彭云前往了烈士陵园,他的母亲长眠的地方,这里,还有母亲江竹筠的雕像,这是后人为她建立的,为了纪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彭云在雕像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摆上花篮,离去前,他在留言簿上留下了一句话“永远缅怀母亲江竹筠烈士”。
市委还对彭云说,“我们的父老乡亲一直在关心你们,想念你们,几十年后,你们终究还是来看望家乡,纪念你们的母亲,作为你们的同乡,我诚挚地欢迎你们。你的母亲是全国人民都崇敬爱戴的巾帼英雄,她的英雄事迹众所皆知,我们为能有这样一位优秀的革命战士而自豪。”
彭云笑了笑,说“自贡是我母亲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多少年了,我其实一直都想回来看看,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是第一次回来,我和我的家人都非常高兴,作为烈士子女,我也希望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些力,有需要我的地方,您尽管提。”
是啊,彭云深深爱着他的故乡,即使他很久都没有回来,但他也一直没有忘记他的故乡,从他的孩子彭壮壮在他的熏陶下对中国一直怀着深切的感情就能看出,即使他没有回国,但他却培养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孩子,他终究没有忘本!
也许是骨子里流淌着的烈士热血在作祟,也许是父母教导下的爱国情怀,最终,彭壮壮做到了他的父亲没有完成的事情,他最终没有跟家人一起生活在美国,而是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中国,替他的父亲完成祖母的遗愿:建设祖国,为国效力!
小结
江竹筠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她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意志始终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我一直认为,民国的浪漫不是属于才子佳人,不是属于军阀太太,而是属于这些为革命付出一切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