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广东人在海外建国——兰芳共和国成共和制先驱,国祚百年而亡

清朝广东人在海外建国——兰芳共和国成共和制先驱,国祚百年而亡

罗芳伯画像

1776年7月《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一个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正式诞生。

几乎在同一时间的东南亚,一个来自中国广东省的客家人在西婆罗洲(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坤甸成立了名为“兰芳公司”的独立组织,并随后在次年(1777年)正式宣布成立“兰芳共和国”。这也成为亚洲地区最早的共和制国家。

而这一切的故事,都要从一个叫罗芳伯的中国人开始说起。

一、罗芳伯其人

罗芳伯,其本名为罗芳柏,是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 出生于当时广东省嘉应州(今天的梅州市)的一个客家人后代。

客家文化

后世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通常尊称其为“芳伯”,此称呼如此流行以致后世经常会将其本名混淆为“罗芳伯”,而在历史记载中也将这一错误保留了下来,统一称之为罗芳伯,而将其本名逐渐遗忘。

实际上,远在罗芳伯之前。从明代末期开始,我国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份的客家人,由于所在地区地狭人稠、资源不足的现状,很多人便纷纷试图出海谋生。而东南亚往往是选择的重点方向,同时由于前一代客家人的出海定居,他们通常更乐于在海外抱团互助,更愿意帮助刚刚抵达的亲友或者乡亲在东南亚立足。由此进一步使当地的华人能够形成以亲友和乡亲为主、紧密团结的社团力量。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已经三十多岁的罗芳伯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乃怀壮游之志”,决心出海谋生。

与此同时,当时我国沿海地区传言在婆罗洲有巨大金山,客家人出海后在婆罗洲通过淘金获得巨大财富的各种传闻在内地不胫而走。因此,大批的沿海地区淘金客蜂拥而至,而婆罗洲当地的统治者也乐于让华人到此淘金,他们便可以靠着向华人淘金客收取地租和税金,轻松获得巨大财富。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772年,罗芳伯南下来到今天的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其在《游金山赋》详细记录了他当时的心路历程:

盖闻金山之胜地,时怀仰止之私衷。地虽属蛮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岁值壬辰,节界应钟。登舟自虎门而出,南征之马首是东。携手行之,亲朋百余;共济同舟,色相一空。予自忖曰:既从虎门出,定直达龙宫。无何望长天,觉宇宙无尽;下临无地,想云路可通。

到达西婆罗洲后,此时的罗芳伯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且因为在乡试中屡屡败北,连秀才的功名都没有取得,不得已才被迫背井离乡,在当时所谓“乾隆盛世”幻象下,像罗芳伯这样的移民无疑属于“盛世弃民”,属于不折不扣的“人生失败者”。

然而,在到达东南亚之后,罗芳伯的逆袭之路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并在短短几年内就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这些让人震惊的巨大转折,或许是源于此前罗芳伯在国内被抑制的技能树,在东南亚的土地上获得了恣意的生长。

东南亚

首先,虽然当时的西婆罗洲(加里曼丹)已经有不少的中国人跨海至此居住,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以苦力的身份来到此地,基本上不通文墨,很多是不可不扣的文盲。

而在这群人里,“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的罗芳伯无疑是处于鹤立鸡群的俯视地位。虽然科举屡屡失利,但罗芳伯的文化背景却是所有人中最高的。更为重要的是,罗芳伯不仅文化素养远超其他同胞,而且他还曾习得各种武术,且为人有勇有谋,颇具胆识。更为重要的是,罗芳伯的格平和,凭借这一点他不但能够团结华人,而且还能与当地的土著人合作,所以很快就深受当地土著以及华侨的拥戴。

逐渐地,罗芳伯凭借其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优秀的团结组织能力,在西婆罗洲坤甸一带的中国人与土著人中,赢得了极高的威信,被各地的同乡会推举为华人领袖。

二、罗芳伯创建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在罗芳伯逐步树立起威信,并越来越得到本地华人的拥护的同时,华人社团的外部竞争压力却在逐渐增大。

兰芳公司印章

罗芳伯虽然通过努力将曾经散乱的华人团体凝聚成为一个庞大的社团,但其与婆罗洲岛上其他七个采矿公司、与爪哇岛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各方外部势力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长期纷争,使罗芳伯必须要不断强化华人团体的自身力量,以有效对抗外部风险。

而罗芳伯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方面的矛盾和斗争,使华人社团能够有效立于不败之地。

实际上,早在18世纪初期,在大批华人劳工作为淘金的苦力涌入西婆罗洲时,虽然这些华人劳工受到了当时各苏丹国(当时的印度尼西亚存在很多各自独立的小国家,首领称为苏丹)首领的欢迎,但与此同时,荷兰也在此时开始将殖民的触角逐渐深入印尼半岛地区,其中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其殖民利益的代表。

在此过程中,罗芳伯领导的华人社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必然会产生各种直接而又激烈的正面冲突。

乾隆37年,罗芳伯第一次来到今天的加里曼丹岛后,首先到达了东万律(今天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万那县的一个镇),并迅速在这里站稳脚跟。

罗芳伯立足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一个以保护华人社团为主要业务的帮会组织,取名兰芳会,而这个名字的来源据说是由罗芳伯的最有利搭档——陈兰伯(后来成为兰芳共和国的第一任领袖,罗芳伯为第二任)与罗芳伯,各取名字中的一个字组合而成。

兰芳会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当时盘踞在印尼岛上的另一华人社团——天地会。经过多次交手,天地会的力量被兰芳会极大削弱,天地会的势力范围被兰芳会收入囊中,这成为兰芳会势力的第一次大飞跃。

此后,盘踞在婆罗洲的荷兰殖民者开始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频频向坤甸(今天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的首府)一带发动武装侵略。当地的苏丹首领很难抵抗荷兰殖民者的强大火力,节节败退。

在这样的情况下,婆罗洲的苏丹开始向罗芳伯和他的兰芳会求援,罗芳伯便趁机率领队伍联合当地苏丹的武装力量一起,打退了荷兰殖民者的入侵,同时又协助苏丹平定了当地土著人的趁机叛乱。

这些举动无疑增强了苏丹首领对于罗芳伯与兰芳会的信任。同时为了嘉奖兰芳会在击退殖民者与平定土著方面的巨大贡献,苏丹首领慷慨赠与。将包括东万律在内的大面积土地划归罗芳伯管辖。

旗帜样式

而这些领土面积内不仅涵盖了数十万的人口,同时在地下还存在着南北几十公里的高质量产金地带,这对于罗芳伯和他的兰芳会无疑是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发展机遇。

随后,罗芳伯凭借快速增长的实力,将周边其他大大小小、四分五裂的各种团体、商会、村寨进行了有效而合理的整编,将分散的各类采矿公司也纳入麾下,并将自身武装力量整合使其初步具备了军队的组织形态,整体实力获得跨越增长。

至此,曾经的帮会社团组织——兰芳会,参照荷兰殖民武装力量——东印度公司的形式,正式于1776年更名为“兰芳公司”。

紧接着,在1777年,罗芳伯又再次将“兰芳公司”更名“兰芳共和国”,并建立自治政权。同时将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由此诞生。

兰芳共和国的位置

在建政之前,很多人推荐罗芳伯作为国王,但罗芳伯并不同意以王相称,建议施行兰芳大总制,所以兰芳共和国也称兰芳大统制共和国。以坤甸或东万律为首都,并将1777年定为“兰芳元年”。罗芳伯称“大唐总长”或 “大唐客长”,意为华人客居海外的首长,且“国之大事皆众议而行”。前后历任十二位总长。共和国下辖的行政区划为三级(省、州、县),各级领导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兰芳共和国没有常备军,但有一个军事行政管理单位,以征兵制管理民兵。

三、对于兰芳共和国历史的争议

实际上,在史学界对于“兰芳共和国”到底是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兰芳共和国”实质上是海外华人移民的结社组织与公司体制的结合与延伸。他们所施行的体制,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村里中的乡绅议事,推举耆老作为领导的传统而已。

另外一个经常被拿来质疑“兰芳共和国”的例子是:

虽然兰芳共和国在实质上已经成立,但对于罗芳伯而言,他深知自身实力与荷兰殖民者以及东印度公司而言差距悬殊,而荷兰殖民者对于吞并兰芳共和国的野心从未有一天减弱。

同时,在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乾隆时期,荷兰人对清朝的实力颇有顾忌,所以在立国之初,罗芳伯就立即打算向大清称臣,并派员前往北京朝贡并表明心迹。同时向清朝计划称臣时依旧使用“兰芳公司”之名,而非“兰芳大统制共和国”,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激怒朝廷。而这也经常被当作否认兰芳共和国是一个独立国家的例子。

但这样作对于罗芳伯与他的兰芳共和国而言,无疑是最有利的一条途径:

第一,当时的乾隆年代,中国处于繁荣昌盛时期,满清朝廷的威望可以震慑荷兰人的野心;

第二,作为一个“盛世弃民”,罗芳伯虽然在海外风生水起,但如果敢与满清皇帝平起平坐,也担心会犯谋逆之罪,连累身在故国的宗亲友人;

事实上,满清朝廷虽然没有正式承认过兰芳共和国,但乾隆派重臣接见了罗芳伯派到北京向朝廷称臣纳贡的使者,而这样的关系已经足以使荷兰人有所忌惮,收敛对于兰芳共和国的野心,且一直未敢大举侵犯。

此后,形势逐渐变坏。先是1795年,罗芳伯病故,领导实力受损。同期由于中法战争爆发,荷兰人认为此时清朝无力再顾及境外的事,于是开始部署征服兰芳共和国的行动。到1884年,荷兰计划征服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终因武器远落后于欧洲殖民者而失败。荷兰虽并未公开宣称已占领兰芳地区,但却在实际上扶植一个傀儡政权进行操纵。

殖民侵略

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国的占领。至此,兰芳共和国国祚一百零七年后,正式灭亡。

而回到最初的问题:兰芳共和国究竟是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我们认为这是确凿无疑的,它是一个由帮会演化成公司,并由公司最终定型成为独立国家的实体组织。

四、后世对于这个国家的纪念

后来,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首次将罗芳伯在南洋开疆拓土殖民建国的事迹发表于世,这段历史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人了解,并引发国内史学界的关注。

相对于罗芳伯和兰芳共和国在国内的默默无闻,他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却相当深远。直到今天在东万律还有以之命名的“兰芳公学”。而在坤甸有一座纪念罗芳伯的纪念厅和墓园,在厅内悬挂对联:

百战据河山,揭地掀天,想见当年气概;

三章遵约法,经文纬武,犹存故国冠仪。

最后,我们以印度尼西亚前领导瓦西德在《罗芳伯传》评价作为结束:

1787 年华盛顿当选首任领袖,实现联邦的美利坚,建立共和之体制。然我国客属领袖罗芳伯于 1777年就已在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东万律创立了“兰芳大统制”共和政体,比早了 10 年。以历史贡献论,罗芳伯绝不亚于华盛顿。罗芳伯堪称与华盛顿并列的世界伟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驱,客家人,华人,国祚,广东,兰芳,社团,独立国家,罗芳伯,共和国,观点评论,罗洲,兰芳,荷兰,罗芳伯,兰芳共和国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先驱,客家人,华人,国祚,广东,兰芳,社团,独立国家,罗芳伯,共和国,观点评论,罗洲,兰芳,荷兰,罗芳伯,兰芳共和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先驱,客家人,华人,国祚,广东,兰芳,社团,独立国家,罗芳伯,共和国,观点评论,罗洲,兰芳,荷兰,罗芳伯,兰芳共和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