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汉书》、《后汉书》、《辞海》等资料记载,匈奴最早活跃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的燕、赵、秦以北地区,公元前208年至公元前202年的7年间,冒顿(挛鞮氏)单于率领匈奴大军先行征服了西域地区的东胡、楼兰、乌孙等20余国;再行向北征服屈射、鬲昆、浑窳、丁零等数国;后又向南占领白羊河南王、楼烦、河套以南之地,并建立“匈奴单于国”政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漠南北的政权国家,控弦之士达30万余,成为北方当时最强大的民族。
然而,此时西汉初立,民生国计尚处于发展恢复的起步阶段。为此,匈奴见有机可乘,屡屡率兵南下袭扰汉朝国土,汉朝多以防御坚守国策为主。
公元前135年(武帝建元六年),22岁执政的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开始执行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反攻的国策转变,卫、霍军团多次攻入漠北,匈奴遭受巨大打击,国势渐衰。后来,到了公元91年(东汉永元三年),窦宪派耿夔、任尚兵出居延,深入五千余埋在,在金微山大破北匈奴。最终,长达数百年的汉、匈战争,以匈奴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接着,匈奴人便迅速退出蒙古草原,开始向西逃窜,从此走上了民族大迁移的道路。
期间,最为后世所传唱的,便是征西大将军陈汤率领2万精锐铁骑,正面大败匈奴军队,一战斩杀匈奴大单于首级。从此,陈汤的那句霸气豪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流传于世。
后来,在长达近两百年(公元91年至公元290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的天之骄子、北方苍狼匈奴人,好似人间蒸发失去了消息,中外历史难觅其踪。
然而,翻开《波斯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洪钧的《元史译文补正》等资料,则不难发现匈奴人踪迹。
匈奴(匈人)人迁移的路线:伊犁河流域(今新疆哈密,遭到汉将司马达的攻击,继续败退)→锡尔河流域(今中亚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地,又遭到汉军攻击,继续败退)→顿河以东、里海以北(杀死阿兰国王,征服了阿兰国,开始恢复元气)→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公元374年,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率领匈奴大军,大败东、西哥特人)→征伐罗马帝国(东、西哥特人越过多瑙河,逃进罗马帝国避难)。
从匈奴人的迁移路线,可以分析出匈奴人的一个发展里程。
一战:征服阿兰国,建立根据地。
二战:发展壮大,积蓄资本。先于俄罗斯草原稍作休整,接着分兵三路,一路袭扰罗马帝国;二路于公元384年征伐美索不达米亚,并成功占领爱德沙城;三路于公元396年,攻击萨珊波斯帝国。
三战:嚣张霸气,进军东罗马。公元395年,匈奴大单于乌尔丁曾这样要挟东罗马帝国,有一次对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省总督讲:“凡是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只要我愿意,我就能够征服。”可见,当时匈奴人在欧洲有多么的嚣张与霸气。公元400年,匈奴大单于乌尔丁率领匈奴大军,不断向西扩张,迅速占领多瑙河盆地,且一度攻入意大利疆域。公元408年,乌尔丁挥师侵入东罗马帝国,并抢得大量财物,谁知在返回途中,竟遭到罗马人的突然伏击,大单于乌尔丁不幸身亡。
四战:匈奴帝国强势崛起,逼迫东罗马纳贡互市。乌尔丁大单于死于,奥克塔尔继位大单于,并以匈牙利平原为政权中心,并布达佩斯附近设立王庭,建立匈奴帝国。不久,奥克塔尔大单于病故,其弟卢加继位大单于。公元422年,大单于卢加两度攻入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马其顿等地,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屈服,以每年纳贡350磅黄金为议和条件,取得匈奴人的退军;426年,卢加大单于再次攻入东罗马帝国,以东罗马帝国开放边境互市为条件,再次取得匈奴人的退军。
五战:多次逼迫东匈奴翻倍纳贡,匈奴人的黄金时期到来。公元434年,卢加大单于病逝,其侄子阿提拉和布列达共掌王庭。不久,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出兵攻打东罗马帝国,最终以东罗马帝国将原来年纳贡350磅的黄金数额翻到年纳贡700磅的黄金数额。公元445年,布列达单于遇刺身亡,阿提拉独掌匈奴帝国。不久,匈奴兵锋直指北欧和东欧,逼迫盎格鲁撒克逊人逃亡英伦三岛,所遇日耳曼和斯拉夫各部族尽皆败溃,陆续投降匈奴,成其为仆从军,从而彻底稳定了欧洲的东方和北方。公元447年,阿提拉大单于又一次大规模出兵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屡战屡败。这时,匈奴又另遣一路骑兵,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直达东罗马都城君士坦丁堡。为此,东罗马帝国大为震惊,请求议和。次年,东罗马向匈奴赔偿6000镑黄金、年贡提升至2100磅黄金,而求得匈奴退军。
六战:决战西罗马、西哥特联军,两败俱伤而退。公元450年,阿提拉大单于的匈奴兵锋,已令欧洲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数国、数个部落尽皆臣服。接着,野心勃勃的阿提拉大单于,再次将征伐的目光放在了西面的西罗马帝国,并提出了索要西罗马皇帝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妃、以半个国土为嫁妆的条件。结果,被其所拒。为此,阿提拉大单于集结50万大军(含仆从军),大规模出兵西罗马帝国,一举攻到了西罗马的高卢(今法国)。兵锋所向,无不臣服。很快,匈奴大军便开始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今法国巴黎)。
这时,原本与西罗马敌对的西哥特人,感到了“唇亡齿寒”之忧,随即放下两国仇恨,与西罗马联合出军奥尔良,一同对抗匈奴大军。
公元451年6月20日,在奥尔良城外,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展开了生死大战。仅一天,双方战死者就高达15万余人。结果,以西哥特国王战死,残余队伍率先退出战场而告终。同时,这一战对于阿提拉来说,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损失也极为惨重,由此三国共同罢兵。这一过程,怎么看都有点像魏吴蜀三国鼎立的情形。
七战:阿提拉挥动“上帝之鞭”,围攻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公元452年,通过一年休养生息,匈奴帝国再次恢复到鼎盛状态。接着,阿提拉大单于挥动“上帝之鞭”,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其北部所有城市皆被匈奴人所攻占。此后,阿提拉又以得胜之师,攻陷西罗马帝国重镇奎莱亚,很快大军便抵达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
这时,眼看西罗马将彻底臣服在阿提拉的脚下,谁知匈奴军中突发瘟疫,又见东罗马帝国援军将至,阿提拉遂答应了西罗马皇帝的议和请求,在罗马人的目光下满载战利品退军而去。同时,威胁西罗马皇帝,如若不能尽快将荷诺利亚公主送到匈奴,匈奴大军将会再次来犯。
是否正应了那句俗语:“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公元453年,阿提拉大单于新婚之夜的第二日,竟然被人发现血管爆裂而亡。事后,虽然出现了多种猜测,但依旧没有任何依据。因此,阿提拉之死,便成为一段难解的历史之谜。葬礼当天,为了悼念这位伟大的国君,匈奴人纷纷剪断头发,刺破脸颊,以此来祭奠他们心中的英雄,并成为自己永远的怀念。同时,匈奴人将阿提拉的棺椁设为三层:外层为铁,中层为银,里层为金,意为永恒不朽。接着,匈奴人将阿提拉的棺椁埋在了干枯的河床下,然后将一条河流堵截,待蓄足水时,突然掘开堤坝,如此泥沙冲击之下,阿提拉的棺椁便不知去向了。此外,为了安全期间,匈奴人又将所有参与安葬阿提拉的奴隶尽皆处死,因而阿提拉的墓葬之地便成为了千古之谜。
事后,阿提拉的诸多儿子为了争夺大单于之位,相互攻击,匈奴帝国大夏瞬间轰然倒塌。公元468年,阿提拉唯一存活的儿子,为了重振匈奴昔日辉煌,在对战东罗马帝国大军的战斗中不幸身亡。从此,匈奴人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看到这一切,令人非常难以置信,曾经被大汉军队追杀的犹如“丧家之犬”的这支匈奴残兵败将,流亡到了欧洲后,竟然可以横扫各国,改变欧洲历史,引发欧洲社会的大变动,并被欧洲人称为闪电的鞭子,从而令欧洲人闻之胆丧。同时,匈奴的英文名为hun,意为野蛮人或破坏者,可见欧洲人对于匈奴人有多么的惊悚。
由此可见,大汉军力有多么的强大,大汉军人有多么的自信,才会诞生征西大将军陈汤“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豪言来。就算到了东汉末年,汉朝的军队对上任何外族军队,大汉军人依旧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