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自入关以后,就迅速被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原地区汉文化所影响、同化,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影响得以“完美”继承。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孟子》,最早将封建婚姻制度予以确定,并在儒家占据统治思想的同时,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导道德依据和礼教标杆。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就是这句儒家经典之言,成为了封建皇权社会中,男性婚娶嫁配的最高准绳。作为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集大成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成为了清朝婚嫁制度的基本组成。
这就是清朝女子出嫁的嫁妆中,为何会有“开裆裤”这样一个突兀物品存在的原因所在。
何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这样的婚姻中,婚嫁男女双方从未蒙面的情况,极为常见;即使有过一面或者数面之缘,也绝达不到一见钟情或者日久生情的程度。
也就是说,在清朝的婚姻制度中,自由恋爱是一件有违封建礼教、传统伦理道德的“可耻”之事,绝大多数的婚配双方都是从未蒙面,就立马送入洞房,行夫妻之实的所在。
出家之前,在传统思想的熏陶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除了父亲和兄弟,其余男人一概避而远之。如此保守的思想,女性的羞怯程度,可想而知。虽然在出嫁之前,女性亲属会将周公之礼的相关,予以灌输,但一对从未蒙面的小夫妻,刚一见面就要面对人生的“大事”,就要突破自幼所受到的伦理道德束缚,会有多么的难为情!很可能会达到“数夜不能成事”的尴尬地步。
阻碍男女双方成事的最大障碍,就是让人怦然心跳之解衣宽带的“艰难”过程!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低下,最大、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男性的附属品,就是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
连夫妻之实都不能顺利完成,又该如何完成传宗接代的主要任务呢?
为了解决这种封建制度下必然产生的“不便”现象,“开裆裤”这个绝对有破天荒意义的“工具”就出现了。
新婚之夜,女子将陪嫁嫁妆中的“开裆裤”穿上,既方便男子行事,又避免了女子在宽衣解带过程中的扭捏和羞耻;在保证对封建礼教尊重的同时,还得以顺利完成传宗接代的必要过程。
如此操作,恐怕连思想远比封建社会开放的现代人看来,都足以心跳加速、面红耳赤。
经过这关键的一夜之后,女孩成功升级为女人,对于丈夫的感情和态度也会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开裆裤”这个突破男女双方关系的重要工具,也就会失去使用意义,搁置一旁。
笔者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封建礼教制度中体现孝道、尊崇伦理道德的限制,对于男女双方、对于婚姻本身,对于神圣爱情都是极大的伤害乃至践踏。如此荒唐的婚姻制度下,竟然衍生出“开裆裤”这样荒唐的“解决办法”,在感叹古人所谓“智慧”的同时,对于现今婚姻制度的科学、合理、人性化倍感庆幸。
参考文献:《孟子·滕文公下》、《清代野史大观》、《大清律例·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