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得益于“秘密立储”制度的乾隆皇帝,在乾隆元年,便将深得雍正皇帝厚爱的嫡长子永琏秘密立为皇储,无奈永琏早夭;乾隆十一年,富察皇后的第二子永琮降生,乾隆皇帝册立嫡子为皇储的希望再度燃起,怎料永琮再次早夭;两位嫡子早夭后,乾隆皇帝放弃了“立嫡”的想法,改为“立贤”原则,五阿哥永琪又走进了乾隆皇帝的视线,可是永琪在乾隆三十一年因病不治身亡;这让乾隆皇帝几乎彻底放弃了立储的想法。
乾隆三十八年,已经6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不得不面对皇位传承问题,综合比较之下,乾隆皇帝将各方面还算说得过去的皇十五子永琰,秘密立为皇储。
可是乾隆皇帝活的时间也太长了,到了乾隆四十三年,这个已经68岁高龄的老人依然稳居皇位,统领大清王朝,当时距离秘密立储已经整整五年,乾隆皇帝突然颁布了一份谕旨,部分内容如下:
“不知朕践阼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大体意思:我在即位之初曾经向上天祷告,如果老天爷给面子让我能在位六十年,我会禅位于太子,不敢超过爷爷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的纪录。
那么,既然是向上天祷告,想必是无人得知,乾隆皇帝为何将这件事公布天下呢?他又为何非得在六十年的时候,选择禅位呢?
历史上,主动做出禅位选择的帝王仅此一位!
这里面,固然有康熙皇帝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乾隆皇帝作为一代帝王对大清王朝的深谋远虑、理性选择。
首先,康熙皇帝作为乾隆皇帝最为推崇和敬仰的帝王,康熙皇帝就像神一样存在于乾隆皇帝的心中,对于康熙皇帝的一切,乾隆皇帝终其一生都在模仿和追随,虽然模仿的并不像,追随的已经改变了初衷。对于乾隆皇帝而言,他这样一个出身卑微,毫无优势可言的皇子能够得到雍正皇帝的青睐,能够在当时如此复杂的政治局面中成功登基为帝,绝对离不开康熙皇帝的特殊关照和厚爱。既然奉为神明,既然倍加推崇,乾隆皇帝又怎么敢破坏掉他爷爷在位六十一年,这样一个亘古未有的纪录呢!
另外,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乾隆皇帝68岁,马上就要到了康熙皇帝69岁龙驭宾天的年龄,可是乾隆皇帝依然没病没灾的在掌控着这个偌大的王朝,帝位依然稳固,这不免让外界甚至朝臣们质疑他对皇权的贪恋甚至痴迷。乾隆皇帝不可能察觉不到这样质疑声音,更不可能对这种声音置之不理,毕竟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能活那么久。为了消除质疑,为了保住自己完美的名声,他总不能在康熙皇帝驾崩的年龄自杀吧,所以他只能从在位年限上区别于康熙皇帝,以平息朝野和外界的质疑声音。
还有一个原因,小编认为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乾隆皇帝对于后世皇帝和大清王朝未来命运的理性考虑。
除了清初时期的皇太极壮年继承皇位,皇太极之后的顺治皇帝和乾隆皇帝倍加推崇的康熙皇帝都系年幼继位,都被安排了辅政大臣辅助朝政。甚至乾隆皇帝自己这样壮年继位,也被雍正皇帝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辅助处理朝政,顺治帝和康熙帝亲政过程的艰辛,乾隆皇帝或许不太熟悉,但他自己在亲政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和无奈,甚至还出现了“弘晳逆案”这样的宗亲悖逆之事,他是深有体会。他不愿后世皇帝再度面临这样的困难和艰辛,所以他决定自己亲自辅政,给予后世皇帝最坚定的支持,为后世皇帝保驾护航,直到自己龙驭宾天。
另外,对于其父雍正皇帝的继位合法性直到乾隆朝还在被质疑,可想而知当初的雍正皇帝面临这些质疑声音时心中的困苦和烦闷。乾隆皇帝虽然在雍正元年就被雍正皇帝秘密立为皇储,而后又在雍正朝长达十三年的时间里千方百计维护他皇储的位置和形象,就是这样,乾隆皇帝在继位以后仍然被质疑过。乾隆皇帝不想将让这种被质疑的痛苦再转嫁到后世皇帝身上,唯一的做法就是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公开宣布皇位继承人人选,并且禅位于他。
纵观满清一朝,嘉庆皇帝是继承皇位最合法、最正统、最不容置疑的!
乾隆皇帝一生纵然不尽完美,甚至犯下过无数无法弥补的过错,但就其主动禅位的做法,是没有任何一位帝王能够做到的。就算他禅位后仍然大权在握,也只是对于嘉庆皇帝执政能力不放心前提下的帮扶和提携。乾隆皇帝不该被冠以种种恶名,应该给予其客观积极评价!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史通鉴》、《清高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