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1952年郭沫若送苏联的这件国礼,其实是一件古代发明的“赝品”

1952年郭沫若送苏联的这件国礼,其实是一件古代发明的“赝品”

1953年,中国发行了《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其中一套“中国古代发明”一共有4枚,分别是司南、地震仪、记里战车、浑天仪。司南是国人熟悉的指南仪器,公认出现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代。司南跟很多古代的发明一样,只留下了文献记载并没有实物流传下来。今天我们熟悉的司南,其实后人根据文献记载复制的,如果了解内情的人就会知道,其实它的指南功能是打了折扣的。

1952年郭沫若要出访苏联,他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制作一具司南,预备作为国礼送出。司南是公认的指南针的前身,战国时代的典籍《鬼谷子》中曾有记载:“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成书于东汉的《论衡》中有“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的记载。

1945年,中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就是根据《论衡》里面的记载,考证出司南应该是勺形的指南器具:底座是一个外方内圆的盘子,中间是一把勺子样的磁石。细长的勺柄是S级,扁平的勺口是N级。底座是个光滑如镜的青铜盘,随意在这个底座转动勺子,勺柄指向正南方,勺口指向正南方。司南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小学生都知道,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磁石的南北极分别指向北方和南方。之后出现的指南针,也是依靠这个原理工作的。小小的指南针,在没有GPS定位仪的年代,成为西方航海家不可或缺的好助手。

可是,让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没想到的是,复制司南并不顺利,他们用尽了办法天然磁石制作的勺子就是不指南。原因是磁勺和底盘之间的摩擦力太大了,磁石的磁力无法克服摩擦阻力,即便将底座从木盘换成青铜也不行。指南针体积小,且构造跟司南不一样,所以轻易能克服摩擦阻力。工作人员努力把磁勺打磨得极尽光滑,这具“司南”还是很不给面子,就是指不了南。无奈之下,最后只好用电磁线圈给磁勺充磁,勺柄才指向南方。即便如此,这具“司南”还是随郭沫若出访,并且作为国礼送给苏联,可是这跟《论衡》里面记载的司南完全是两回事,要知道古代肯定没有电磁线圈给勺子充磁。

虽然早在1945年,王振铎就声称成功复制天然磁石司南,但是后来的专家只看到相关的论文,并没有见过实物。看来,司南跟东汉的“候风地动仪”、北宋的“水运仪象台”一样,都是古代的“神器”。这不是千夜胡诌的,的确是一些历史学家和科学家的说法。所谓“神器”就是有文献记载,甚至还有图纸流传的古代仪器,后世人利用现代技术也无法百分之百的成功复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古代,司南,苏联,中国,底座,郭沫若,文献,勺子,指南,磁石,观点评论,王振铎,司南,苏联,郭沫若,磁石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古代,司南,苏联,中国,底座,郭沫若,文献,勺子,指南,磁石,观点评论,王振铎,司南,苏联,郭沫若,磁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古代,司南,苏联,中国,底座,郭沫若,文献,勺子,指南,磁石,观点评论,王振铎,司南,苏联,郭沫若,磁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