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留发不留头,这位明降将至死不剃头,为何明末清初,明朝将士凡是投降满清的,都要求必须剃发。也就是顺着头颅周边剃光,只留中间一绺铜钱大小的头发,编成一个小辫子,称之为“鼠尾辫”。
而且满清有严格的规定,叫做“留发不留头”。不过,有一位投降满清的将领,至死都拒绝剃发,却没有被满清所杀,而且还获得皇太极的高规格接待。这是怎么回事呢?
崇祯元年(1628),兵部尚书王在晋轻信谣言,弹劾张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王在晋再弹劾张春通阉党克军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张春被劾无实,乃释之。崇祯三年(1630)正月,永平失守,起任张春为永平兵备参议。张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众,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升张春为参政。
明军渐渐支撑不住,吴襄的军队最先溃败,张春收拾残兵,重新立营。后金军队以战车为前导,马兵步卒在后面放箭,冲击明兵营地。明军以枪炮力战,后金军队箭矢如雨,宋伟的军队溃败。明军兵卒拥成一团,遭到砍杀,“如捻死聚挤之虫”,监军张春和几十员将领被俘。
张春不肯归降,最初绝食求死,以后又拒绝剃发,始终是明朝衣冠。他的妻子听说前方的坏消息,六日不食而死。
永平失守后,张春向朝廷上书提出建议,崇祯皇帝非常满意,大学士孙承宗也十分欣赏他,这才让他在朝廷中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朝中大臣认为,张春是一名颇有见解,颇懂军事的边将。
大凌河之战爆发后,祖大寿被困,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状,形势十分危险。离大凌河较近的松山城、宁远城相继进行了三次援救,可惜因为兵少,都被皇太极一一打退。朝廷准备下血本,派出四万大军,一定要营救祖大寿。
而皇太极真的非常容忍张春,甚至要求他“坐于贝勒古尔泰下”,这种安排在之前可是绝对没有过的,这样高的待遇反而给了我们一种张春快要死了的不好预感。而席间也有人斥责张春“端坐不为礼”,然而皇太极并不介意,他认为张春是真正的贤才。而这次宴会,皇太极也借机强调了满汉一家的想法,要求归顺的人剃头发换衣服,只有张春拒绝剃头。
而皇太极也非常有耐心,将他安置在三官庙,时不时给他做做工作,张春开始给皇太极出谋划策,然而剃头这事张春却咋也不答应,直到死也没有剃头,更没有跪拜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