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官员丢官丢命还是平步青云 全靠一张嘴

清朝官员丢官丢命还是平步青云 全靠一张嘴

曹振镛是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不倒的元老,足足当了54年官,其中有22年担任殿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几乎从没有犯错,也未遭到皇帝贬斥,堪称政坛“常青树”。

有人询问曹振镛当官的秘诀,曹振镛回答了6个字:“多磕头,少说话。”

这个故事见于朱克敬《暝庵二识》:“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多磕头,少说话”,就是曹振镛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屹立不倒的秘诀。在这句话的背后,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生怕说错一个字的大臣。

详细分析“多磕头,少说话”6个字,再结合清朝官场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曹振镛说得其实不无道理。对于清朝官员来说,事情做得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说错话。俗话说:“祸从口出。”话说多了,难免会说错话。那时候,惹得皇帝或者上司不高兴了,你还有好果子吃?既然如此,干脆就少说话了。

清朝历史上,不乏有官员因为说错话丢掉官职的例子。

中法战争结束后,台湾巡抚刘铭传着手恢复在战争中被损毁的台湾基隆煤矿。由于基隆煤矿被损毁得太严重,要重建的话需要大量资金,而地方政府的财力又很有限,拿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呢?

刘铭传最初的想法是引进英国商人投资,但遭到了朝廷的否决。后来,有商人主动找到刘铭传,要以官商合办的形式承办基隆煤矿。应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办法。朝廷不用出钱,还可以分得红利,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商人提出要求,请官方不得在用人、财务方面进行干预。这也无可厚非。毕竟,那些不懂技术和业务的官僚瞎指挥、乱指挥的危害,谁都懂。

如果刘铭传足够“聪明”,就不会将商人提出的要求奏报朝廷,自己按照这个要求去办就行了。但是,他太老实了,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明了入股、分利情况后,还添加了一句:“除矿务,一切事宜由商经营,官不过问。”

这句话,在朝廷掀起轩然大波。以庆郡王奕劻为首的一帮人激烈反对,并弹劾了刘铭传。没过多久,刘铭传遭到“革职留任”的处理。刘铭传灰心失望,自己辞职了。一年后,基隆煤矿就彻底垮掉了。

丢掉官职算什么?有的人还因为说错话,丢了脑袋。

雍正皇帝登台后,扳倒了年羹尧。此后,雍正皇帝还打击与年羹尧有牵连的人。

此前,户部侍郎汪景祺曾经写了两卷《西征随笔》,被搜查到,送到雍正皇帝面前。雍正皇帝看到《西征随笔》有“狡兔死,走狗烹”几个字,大怒,在首页题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于是,汪景祺被枭首示众,脑袋被悬挂在北京菜市口刑场的通衢大道上示众,一挂就是10年。直到乾隆皇帝上台后,才由左都御史孙国玺奏报朝廷,将汪景祺的头颅择地掩埋。

当然,官员如果会说话,懂得如何拍皇帝、上司的马屁,倒是可以大说特说。只要把皇帝、上司的马屁拍舒服了,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在这方面,和珅、李莲英等人都是高手,凭借一张嘴将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哄得高高兴兴,自然是青云直上。和珅官至殿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李莲英也是赏戴二品顶戴(清朝制度,太监最高只能赏戴四品顶戴)。

【参考资料:《清史稿》《暝庵二识》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靠,清朝,朝廷,汪景祺,错话,基隆,皇帝,曹振镛,脑袋,刘铭传,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全靠,清朝,朝廷,汪景祺,错话,基隆,皇帝,曹振镛,脑袋,刘铭传,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全靠,清朝,朝廷,汪景祺,错话,基隆,皇帝,曹振镛,脑袋,刘铭传,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