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清朝将近300年的历史中,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到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共传承了12位帝王,但因晚清三位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未生育子嗣,所以清朝历史上也就只出现了9位“皇长子”。
这里的“皇长子”,一般指事实上的皇长子,也就是刨除早夭未得以序齿或者未活至成年之外的长子。
历数下来,这9位皇长子分别为:努尔哈赤长子——爱新觉罗·褚英;皇太极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顺治皇帝事实上的皇长子——爱新觉罗·福全;康熙皇帝序齿皇长子——爱新觉罗·胤褆;雍正皇帝事实上的皇长子——爱新觉罗·弘时;乾隆皇帝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嘉庆皇帝事实上的皇长子——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玮;咸丰皇帝皇长子——同治皇帝。
在上述9位皇长子中,除两位继承皇位之外,只有顺治皇帝事实上的皇长子——爱新觉罗·福全,得到了康熙皇帝“友爱綦笃,尝命画工写御容与并坐桐阴,示同老意也”的特殊恩宠,51岁病逝,算是得以善终。
其余6位皇长子,一位被父皇处死;一位被父皇踢死;一位被政治清算,遭迫害而亡;两位抑郁而终;一位直接被圈禁到死;无一善终。
那么,在清朝时期,年龄居长、拥有特殊皇室地位甚至拥有明显夺嫡优势的皇长子,为何大多落得悲惨下场,不得善终呢?
笔者认为,主要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
01身份尴尬,不管参不参与夺嫡,都会被继位新君忌惮
在清朝6位不得善终的皇长子中,除了道光帝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玮,因为道光帝恨铁不成钢,一脚将其踢至重伤不知外,其余5位皇子的悲惨命运都和皇位传承有着直接关系。
最为明显的当属皇太极的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
皇太极的猝然崩逝,让刚刚建立的大清王朝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因其生前并未明立太子,更没有指明皇位继承人选,最有资格继承大清皇位的豪格和多尔衮,展开了对皇位的争夺。
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反复“磋商”,多尔衮推举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登基为帝,是为顺治皇帝,而同时错失皇位的皇长子豪格就此开启了被政治清算的命运。
顺治皇帝6岁继位,由实力最为强大的多尔衮担任摄政王,代替顺治皇帝行使主权,豪格的被清算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豪格的悲惨命运,证明了生在皇家,生为皇长子的尴尬。对于豪格而言,即使不会得到多尔衮的清算,在顺治皇帝亲政以后,也会因为其皇长子的身份拥有对皇权的巨大挑战和威胁,而将其除掉。
02夺嫡优势明显,却往往成为第一个威胁皇权被除掉的倒霉蛋
在清朝时期,因为没有明确的皇位传承制度,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方式一直没有确定,前朝历代之“立嫡”、“立贤”、“立长”这三种皇位传承人选择方式在清朝都有出现。
也就是说,清朝皇室的皇长子,自出生之日起就拥有了30%的继承可能。
再加上皇长子年龄最长,也是为父皇做出贡献最多、立下功劳最多的,夺嫡优势很是明显。
努尔哈赤长子爱新觉罗·褚英、康熙皇帝长子爱新觉罗·胤褆等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但也正因为这种先天夺嫡优势,皇长子一般会最早表现出自己的夺嫡之心,乃至对父皇皇权的巨大威胁和挑战,也就往往会成为第一个被父皇除掉的倒霉蛋。
褚英被努尔哈赤处死;胤褆被康熙皇帝圈禁至死,皆出自此因。
03身为长子,被以更高标准要求,稍有不慎便会有灭顶之灾
作为皇室长子,在中原地区传统的思想影响下,往往会被皇帝以更高标准予以要求。这种高标准的要求,不关乎皇位传承,更多的是在于给其余皇子做出一个优势表率,给皇室增光添彩。
再让如此高标准的要求下,皇长子一旦犯错,就会被处以更为严厉的惩罚。
雍正皇帝事实上的皇长子爱新觉罗·弘时,身为皇长子却和雍正皇帝处处唱反调、事事掣肘,而被雍正皇帝“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乾隆皇帝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就因为在孝贤纯皇后的丧仪上,表现不佳,而被乾隆皇帝公开斩断其继位可能;
道光皇帝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玮,就因为表现不佳,而被道光皇帝“恨铁不成钢”,一脚踢中要害,不治身亡;
就清朝皇室而言,身为皇长子,拥有着夺嫡的先天优势,但同时也被皇帝以更高标准予以对待,被继位新皇以皇权最大威胁而心生忌惮。尤其是对于皇帝而言,最早表现出夺嫡之心,最早拥有威胁皇权实力的皇长子,也是需要最早防范和压制的对象所在。
9位皇长子,6位不得善终。由此看来,清朝皇室长子的悲惨命运,乃系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正说清代十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