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刚刚大婚未满15个月、亲政未满一年的同治皇帝驾崩于养心殿(实在不容易,总算有位皇帝正儿八经的死在紫禁城了),年仅19岁(不管怎么说,同治皇帝还是创造了一个记录——寿命最短)。关于同治皇帝“英年早逝”的原因,清朝官方给予了这样的说法:
本年十一月适出天花。加意调摄。乃迩日以来。元气日亏。以致弥留不起。岂非天乎。
这就相当于宫廷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天下臣民、民间创作者,尤其是带有反清思想的文人学者:同治皇帝和顺治皇帝一样,死于天花恶疾,都别乱猜、别乱传,更别瞎写,以免后世产生误会。
《清史稿·穆宗本纪》对于同治皇帝的驾崩过程,也有着大致记载:
十月己亥,上不豫;十二月辛未,上疾大渐,崩於养心殿,年十九。
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日理万机”的同治皇帝终于病倒了;十二月初五,同治皇帝驾崩于养心殿。
关于同治皇帝驾崩当天的情形,翁同龢在其日记——《翁同龢日记》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
腰间溃处如碗,其口在边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气腥,漫肿一片,腰以卞皆平,色微紫,视之可骇。
腰部溃烂,腥臭无比,用药已经于事无补,全身上下呈现紫色!
注意,这是天花发展到最后阶段的正常现象,但因其和花柳病的发展趋势极为相似,再加上同治皇帝在位期间的荒唐表现,野史笔记、民间传闻开始对同治皇帝的死因予以另类描述。
《清代野记》对于同治皇帝的死因,记载的有板有眼,认为同治皇帝所染恶疾就是花柳病,但为了顾全皇室体面,慈禧太后下令让御医以天花诊治。
明明是花柳病,非要按照天花来治疗,能治好才有鬼了。于是,被越治越严重的同治皇帝愤怒了:
“我非患天花,何得以天花治!”
太医们无奈应对:这是你老娘的命令,谁敢违抗,你还是老老实实的享受来自母亲的爱吧!
一听这话,同治皇帝彻底放弃了反抗,只能放任御医折腾。在同治皇帝生命的最后几日,也就出现了类似《翁同龢日记》中的记载:
将死之前数日,下部溃烂,臭不可闻,至洞见腰贤而死。
除此之外,晚清著名文史学家李慈铭在其所著《桃花圣解庵日记》中,对于同治皇帝的死因也有过类似记载:
(同治)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又是一个“同治皇帝死于花柳病”的有效证明。
除了当时的记载,曾经为同治皇帝诊治过“天花”的御医李德立的后代,在《文史哲》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详细说明了同治皇帝的死因:
曾祖父(御医李德立)奉诏入养心殿请脉之初,已经看出是梅毒之症。为了慎重起见,曾约请当时有名的外科御医张本仁会诊,一致认定是梅毒大疮。
好了,爱新觉罗·载淳同志的死因这算是坐实了啊!纵观有清一朝,有两位皇帝死于天花,一位是顺治皇帝,后世相传是为了掩盖“出家为僧”的事实;现在,同治皇帝却是为了掩盖“花柳恶疾”。
当然,文人笔记、民间野史对于同治皇帝死因的揣测,并非全是捕风捉影,还是有着一定事实依据的。
作为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成功继承了咸丰风流成性、荒唐不羁的习性。未大婚之前,年幼的同治皇帝便在近侍太监的“教导”下,成功打开了解放天性的大门,奠定了成为一个风流君主的坚定基础。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了同治皇帝和“毓庆宫行走”——王庆祺之间“同床卧起”的男风故事。这位名为王庆祺的官员在清朝官方文献中亦有记载,“美丰仪,工度曲,擅谄媚之术”,总之满足一切成为男宠的必备条件。这个原本负责教导、督促同治皇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官员,正事不干,天天给同治皇帝传授一些不健康内容,成功把同治皇帝带到了沟里。
有了如此贡献,王庆祺迅速升为二品大员,但同治皇帝也彻底沦陷。
同治十一月九月,同治皇帝大婚,而且和孝哲毅皇后的婚后生活极为融洽,如果历史就这样发展,同治皇帝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位“中兴名主”,可皇后偏偏不是慈禧选中的皇后,自然也不希望同治皇帝给予太多恩宠。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慈禧太后为了阻止皇帝和皇后之间的真挚感情,甚至直接下令:
“慧妃贤明,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礼节。皇帝毋辄至宫中,致妨政务”。
慈安给你选的皇后,啥也不是,少宠;我给你选的慧妃,多完美,多去趟!
喜欢的,不让宠;不喜欢的,硬塞给;正处于叛逆年龄的同治皇帝会做出何种反应,可想而知。于是,同治皇帝先是“独宿乾清宫”,而后又在恭亲王奕訢的儿子带领下,开启了八大胡同“每日游”。
“出而纵淫,专觅内城酒肆私坊纵乐”。
就此来看,同治皇帝能够身染花柳恶疾,也属必然结果。
那么,同治皇帝到底死于天花,还是死于花柳恶疾呢?
首先,慈禧太后就算再恶毒,也不至于看自己的亲生儿子身染重病而见死不救,更不可能明知其身染花柳,却非按天花诊治。要掩盖宫廷丑闻、维护皇帝体面,封住御医们的嘴就是,有必要拿同治皇帝的命开玩笑吗?
再者,《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详细记载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开始,同治皇帝每次诊病的脉案、药方和病情发展情况,根据后世考证就是完整的天花发展过程,毫无质疑。就算慈禧太后命御医按照花柳诊治,脉案、药方能造假,病情发展还有那么多内臣看着,也能造假吗?
所以,同治皇帝就是驾崩于天花恶疾,死于花柳也只是民间臆测,或者带有反清思想的文人学者予以的杜撰。只不过,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同治皇帝的死因之所以能够被刻意风传,也是因为其短暂人生的荒唐作为造成,怪不得别人!
参考文献:《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清实录·同治实录》、《清史稿·穆宗本纪》、《翁同龢日记》、《清朝野史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