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在德国国防军和垄断大资本家的支持下,希特勒终于被任命为德国总理,而纳粹党也顺利成为德国执政党。
而在纳粹党草创时期,为纳粹党打击其他党派做出巨大贡献的纳粹党冲锋队,似乎即将迎来“论功行赏”的高光时刻。
然而,纳粹冲锋队非但没有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却等来了希特勒的铁腕清洗和镇压。
1934年6月,希特勒亲率党卫队,逮捕、屠杀冲锋队高层,共有1000余名冲锋队高层被杀,另有1000余人被捕送入牢房,冲锋队高层被希特勒一扫而空。
希特勒清洗纳粹冲锋队,到底是因为“飞鸟尽,走狗烹”,还是因为冲锋队“功高震主”引来希特勒的忌惮呢?
各自代表的利益,变了
冲锋队的发展,基本上是随着纳粹党的发展而发展的。
尽管1921年冲锋队就已经存在,不过当时的纳粹党本身就是个小党派,选举得票率仅仅是接近2.5%,所以一直到著名的“啤酒馆暴动”前,纳粹冲锋队也算不是一股特别强大的力量。
然而,当20世纪30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袭击世界经济的时候,希特勒趁机打出“社会主义”的旗号,旗帜鲜明的提出要没收垄断资源,支持中小资产阶级的发展。
因为希特勒的蛊惑,大批的中小资产阶级簇拥在纳粹党的旗下,纳粹党的选举得票率也飞升到了37%,跃居国会第二大党。
随着纳粹党的突飞猛进,冲锋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组成冲锋队的骨干力量也就是被希特勒忽悠来的中小资产阶级。
我们常说,同样的事物,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人的影响是会发生变化的。
当希特勒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党魁以及德国国家总理的时候,他的想法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认为纳粹取得政权就代表德国革命已经结束,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恢复德国经济,而想要恢复经济就必须拉拢大资本家。
特别是当垄断资本不遗余力支持希特勒成为国家总理之后,希特勒这种想法就愈发强烈了。
为此,希特勒及其副手赫斯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宣称革命已经结束、重点发展经济德国论调,以消除大资本家对国内动乱的惶恐。
可是,冲锋队是基本是由“中小资产阶级”组成的,在他们看来,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第一步,下一步就应该要消除大资本家。
而正当冲锋队磨刀霍霍,准备屠戮大资本家的时候,希特勒却要摁下了终止键。这样的半途而废,显然不能令冲锋队满意。
说到底,希特勒和冲锋队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已经不一样了,这才是双方的矛盾的根本所在。
虽然利益冲突严重,但毕竟是党内冲突,如果给予充分时间,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而为了暂时协调矛盾,希特勒甚至授意戈林宣布冲锋队是“辅助警察”,通过给予一定形式的承认来缓和矛盾。
然而,德国总统兴登堡突然病重,使得希特勒不得不当机立断,选择铁腕镇压。
不知满足的冲锋队成了绊脚石
中小资产阶级让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二大党,而支撑希特勒成为国家总理的却是大资本家和德国国防军。
在冲锋队已经冲击了大资本家利益的时候,他们与国防军的矛盾也由来已久。
为了拉拢德国国防军,希特勒数次拜访德军高层将领,并且尝试与德军军官团保持良好关系,甚至公开宣称“德国国防军仍将是德国唯一的武器持有者“。
希特勒的斡旋打动了德军高层,但也重重挫伤了冲锋队的高层。于是,他们甚至认为冲锋队不应该成为纳粹党的附庸,而应该将国防军合并为国家武装力量。
为了缓和矛盾,希特勒不得不向冲锋队领导人罗姆许下高官厚禄,甚至让他成为内阁成员,还颁布法律保护冲锋队员待遇。
可惜,希特勒缓和矛盾的种种努力,却被罗姆视作理所应当,成为内阁成员反而让他更加的不知进退。
在一次内阁会议上罗姆公开提议,要围绕冲锋队扩充武装力量。该提议虽然未获通过,却成功引起了国防军对冲锋队的高度警觉。
恰逢此时,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重,如果希特勒想将总理、总统兼于一身的话,那么就必须得到德国国防军的支持。
国防军显然明白自己对于希特勒的重要性,为了确保自身利益稳定,国防军高层向希特勒开出价码——压制罗姆的议案,削减冲锋队,并且保证国防军是德国唯一的武装力量。
由此,冲锋队既与国防军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还要冲击了大资本家的利益。
因为得罪了希特勒最重要的两大支持者,纳粹冲锋队从“功臣”一下就变成了“绊脚石”,最后发生希特勒亲自带队镇压、清洗,也就顺理成章了。
短评:
因此,希特勒清洗冲锋队既不是鸟尽弓藏,也不是功高震主,只是双方的代表的利益变了。
而当希特勒想要谋求更多政治权益的时候,他就必须要获得大资本家和德国国防军的支持,而与希特勒不同立场的冲锋队,就变成了他的绊脚石。
由此,希特勒亲自带队清洗冲锋队高层的“长刀之夜”事件,就这样发生了。
参考文献:《第三帝国的兴亡》、《冲锋队在纳粹运动中地位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