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让乾隆都爱不释手的枕边读物,竟是一位平民的涂鸦!

让乾隆都爱不释手的枕边读物,竟是一位平民的涂鸦!

凶猛食人的海蜘蛛、头生双角的潜牛、鳖身人首的海和尚……

原来,这些奇葩海洋生物都来自一本清代的“奇书” 《海错图》。

从西汉开始,中国人就用“海错”指代海洋生物,所以,《海错图》其实就是一本古代的海洋生物图鉴。

《海错图笔记》

三百多年前,清朝的康乾盛世刚刚拉开帷幕一角, 一位名叫聂璜的画家开始了他在中国沿海城市的云游之旅,足迹遍布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地。

作为海洋动物爱好者的他实地考察各海域水生物的种类、习性、形态,将所见所闻绘图成册,再辅以文字记录下来,取名《海错图》。

“错”是指错综复杂、种类繁多的意思, 海错即众多的海洋生物, 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称得上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海错图》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成书整整4大册, 收录了共计233幅图画,记录下371种海生物。

雍正四年(1726年)太监苏培盛 (对,就是《甄嬛传》中的那个苏培盛)从民间偶得此图册,把它带入了宫中。

《甄嬛传》里的苏培盛

乾隆曾多次下旨重新装帧,还命人把它放在常去的宫殿里边,方便他随时翻阅。

清朝的皇帝是北方满族人,过去没有太多机会亲近大海,而且古代关于海洋的书籍少之又少, 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都特别喜欢《海错图》,《海错图》成为了他们爱不释手的“科普读物”它也因此成为了“紫禁城中的海底总动员”。

乾隆皇帝甚至感叹:朕戎马半生,这本书满足了朕对于大海的想象。比起当年的皇帝,我们的童年幸福多了,大家都可以通过书籍、电视、海洋馆等等方式畅游海底世界。

后因故宫文物南迁,辗转中,全套四册的海错图分了家,目前,前三册在北京故宫,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要重新出版时,请来了中科院的动物学专家对书中的动物进行详细的考证。经评定, 《海错图》中大部分描述都是可信的,也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的真实记录。

《海错图》中的龙虾

《海错图》中的珠鳖鱼

《海错图》中的寄居蟹

聂璜对于有机会接触到的海洋生物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刻画。他的图册用色精准,不同种类蟹壳的斑点变化,蟹壳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甚至是同种蟹不同成长时期的变化也被观察到并记录下来。看来聂璜也是妥妥的“吃货”无疑。

《海错图》中的螃蟹

在《海错图》的序中聂璜写下了自己的创作心得: “每睹一物,则必图而识之,更考群书,核其名实;仍质诸蜑户鱼叟,以辨订其是非。”

每看到一个新的物种,必定先详细地画下它的样貌,接着从各种书籍考证核查,找出它的命名。最后还要询问渔夫等熟悉它的人,来辨别订正书里的说法。

《海错图》中的贝壳 渔民们一一给其命名

聂璜几乎穷尽一生对大海生物进行探索,让这本图册包罗万象。除了平常百姓家可见到的海产品,还有一些乍一看很奇特,却似乎又很眼熟的生物。

《海错图》中的章巨

《海错图》中的海鳝

游历的数十年间, 聂璜不仅见到了很多传说中的水族异兽,还听到各种怪谈奇说。比如其中的鳄鱼是他听一个越南人说的,身上带着火焰;螭虎鱼也是口耳相传的神秘动物。

《海错图》中的鳄鱼

《海错图》中的螭虎鱼

一本正经的科普书籍里出现不少这样的奇葩动物,像鬼头章鱼、人鱼、长寿章鱼和海和尚等传说中的生物也被根据“亲见者”口述或者文献描绘记录下来,不时出现穿插在画册中,绘成呆萌的“灵魂画作”。

《海错图》中的鬼头章鱼

《海错图》中的人鱼

《海错图》中的长寿章鱼和海和尚

古人对于未知的海洋生物充满了好奇,即使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聂璜还是努力探索和记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作品。

作者:张辰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在清朝, 《海错图》是一扇不可多得的窗子,透过它,人们认识了神秘的海洋世界,进入了从未去过的领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你发现了吗? 《海错图》不只是一本“海洋生物书”,它还集成了“渔业指南”和“海味烹调秘笈”呢!如果你觉得很有趣,不妨看一看,在海洋世界里尽情徜徉吧!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册,海洋生物,平民,清朝,聂璜,皇帝,动物,大海,书籍,读物,海和尚,海错图,海洋生物,聂璜,苏培盛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图册,海洋生物,平民,清朝,聂璜,皇帝,动物,大海,书籍,读物,海和尚,海错图,海洋生物,聂璜,苏培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图册,海洋生物,平民,清朝,聂璜,皇帝,动物,大海,书籍,读物,海和尚,海错图,海洋生物,聂璜,苏培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