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东方IC
近日,三家电信运营商发布了今年8月份运营数据,工信部也发布了今年1-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来看,电信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电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从用户发展角度来看,5G用户继续快速增长,千兆宽带用户持续扩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网络“物”连接规模首次超越“人”连接规模。
从网络建设角度来看,今年8月我国5G基站规模突破200万个,迈上了新台阶,也提前实现工信部设定的目标。
从收入增长角度来看,在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低速增长的情况下,新兴业务收入继续快速增长,进一步夯实了运营商收入增长主力军的位置。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三家电信运营商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7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468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4.9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3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29.4%,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而根据三家电信运营商公布的数据,5G套餐用户规模之和已经达到9.74亿户。其中,中国电信的5G套餐用户达到2.44亿户,在其移动用户中占比高达62.78%;中国移动的5G套餐用户达到5.39亿户,在其移动用户中占比达55.36%。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方面,截至8月末,三家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总数达5.7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523万户,这和2021年1~8月增长水平基本持平。不过,千兆宽带用户规模迅猛增长,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用户达7055万户,比上年末净增3596万户,相当于2021年1~8月增长水平的3倍,占总用户数的12.4%。
今年7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介绍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王鹏介绍:“力争2022年全年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总数超过200万个。”
话音刚落不久,目标便已实现。截至8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10.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9.8%,占比较上年末提升5.5个百分点。其中,1-8月份新建5G基站67.7万个。
制图:IT时报 钱立富
目前来看,今年5G建设呈加速态势,今年1~8月5G基站新建规模超过了2021年全年水平(65万个)。也就是说,虽然我国5G规模商用已经三年,但是仍处于5G大规模建设期。
另外在千兆光网方面,千兆光纤宽带网络覆盖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8月末,我国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1214万个,较上年末净增428.2万个。而在工信部在2021年发布的《“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中提出,到2023年底,10G PON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1000万个。也就是说,这一目标提前一年多时间实现。
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移动通信网络从主要服务“人与人”的通信,加速向主要服务“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转变。这个8月,关键节点到来,移动网连接终端中代表“物”连接的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首次超出代表“人”连接的移动电话用户数,“物超人”时刻终于到来。
截至8月末,三家电信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6.98亿户,在移动网连接终端数量中的占比达到50.3%,而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则为16.78亿户。
制图:IT时报 钱立富
近年来,我国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呈加速跑态势,2019年1-8月净增3155万户,2020年1~8月净增1.9亿户,2021年1~8月则净增了3亿户。从今年情况来看,每月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增速都保持在26%以上,今年8月则达到28%。随着时间的推移,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将进一步拉大与移动电话用户规模之间的差距。
目前,推动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动力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概括而言,基础业务收入在运营商整体收入中虽然仍占“大头”,但是新兴业务收入作为收入增长“第一动力”的地位愈发明显和稳固。
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三家电信运营商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4390亿元,同比增长0.5%,呈现低速增长态势,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达到41%,占据“大头”。但是,移动数据流量业务只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在几大业务板块中,“动力”最弱。
另一重要板块,固定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今年1-8月份,三家电信运营商实现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为1618亿元,同比增长9.8%,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5.1%,占比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
表现最突出的是新兴业务板块,包含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继续快速增长。今年1~8月,三家电信运营商实现新兴业务收入2075亿元,同比增长34.1%,虽然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只为19.4%,但是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3个百分点,堪称“最强动力”。
作者/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编辑/ 钱立富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