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天下长河:纳兰性德,师从徐乾学,明珠之子,因文武双全康熙宠他

天下长河:纳兰性德,师从徐乾学,明珠之子,因文武双全康熙宠他

天下长河:纳兰性德,师从徐乾学,明珠之子,因文武双全康熙宠他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姓纳喇氏(或译纳兰氏等),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9日),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他是清初著名的词人。

性德的祖辈出自海西女真中势力较大的叶赫部。

性德曾祖金台什在反对努尔哈赤的战斗失败后自焚身死。金台什的妹妹被努尔哈赤纳为妃嫔,不久,生下了皇太极。皇太极被拥立为八旗之主后,叶赫那拉氏的地位便迅速上升(晚清慈禧太后就是叶赫纳喇氏后人)。

清兵入关时,他们统属于满洲正黄旗下,入关以后,声威更著。 康熙年间,性德父明珠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后升为大学士,权倾朝野。

1、师从徐乾学

性德虽然出身华贵,但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他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数岁即习骑射”,少年时“遵庭训闭户读诵,不妄交人”,刻苦钻研学问,并喜欢吟咏诗词。

康熙十年(1671年),性德补诸生,贡入太学。 国子监祭酒徐元文对他十分赏识,向其兄徐乾学介绍道:“司马公贤子,非常人也。”

康熙十一年(1672年),性德中顺天乡试举人。主考官是蔡启墫和徐乾学。发榜那天,性德随同年一起谒师,身着青袍,举止闲雅,给徐乾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第四天,他单独到徐乾学家,和徐乾学“谈经史源委,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

徐乾学既欣赏他的才华,又看重他的家庭,对他很热情,给他讲立身行事的道理,让他观看世人难以见到的宋元诸家经解。

被取入江南名士徐乾学师门,使十八岁的纳兰性德感到十分激动。

他“入而告于亲曰:‘吾幸得师矣’;出而告于友曰:‘吾幸得师矣’;即梦寐之间欣欣私喜曰:‘吾真得师矣。’”

从此,他经常向徐乾学请教,并开始广交学士。 从康熙十二年(1673年)五月起,直到十五年(1676年)秋天,性德每逢三、六、九日,骑马到徐家,听老师讲论书史。这段时间,他十分勤奋,每次都是黎明出发,日暮方归。

康熙十二年(1673年),性德会试中举,殿试时因患寒疾未能参加。他写了题为《幸举礼闱以病未与廷试》一诗,以表达落第的愁闷。

同时,他更加勤奋地钻研经学、史学,以应付三年以后的考试。这期间,徐乾学不仅热情指导他的学习,还倾其所有,将“三十年心力所择取而校定”的一百四十种宋元以来解释儒家经典的书籍交给他,指导他汇刊成《通志堂经解》。

在阅读经史之时,性德还将自己的见解“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

这就是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的《渌水亭杂识》。

2、深得康熙宠幸

康熙十五年,性德中二甲进士,被授以乾清门侍卫,初为三等,后晋升为二等,直至一等。侍卫,是皇帝近臣。清初,许多满族大臣如遏必隆、索额图、明珠、米思翰都是从侍卫一再擢升。

性德这位素喜诗词的新进士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选入词馆,而被皇帝留在身边。人们清楚地意识到:“上之所以造就者别有在也。”

果然,在九年的侍卫生涯中,性德颇受重视。“上有指挥,未尝不在侧,”“上之幸海子、沙河、西山、汤泉及畿辅、五台、口外、盛京、乌剌,及登东岳,幸阙里,省江南,未尝不从。”

康熙还多次赐他金牌、彩缎、御馔、袍帽、鞍马、弧矢、字帖、佩刀,香扇等。对于皇帝的眷注,性德以忠于职守作了报答。

他在御前,“进反曲折有常度,性耐劳苦,严寒执热,直庐顿次,不敢乞休沐自逸,类非绮襦纨袴者所能堪也。”

他还特别谨慎,“惴惴有临履之忧,视凡为近臣者有甚焉。”

然而,内心深处,他却对侍卫一职十分厌烦。他生平淡于荣利,“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

他并不想由侍卫发迹。但他也不是一个只会咏诗作赋的书呆子。他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抱负,对于“往古治乱、政治沿革兴坏、民情苦乐、吏治清浊、人才风俗、盛衰消长之际,能数指其所以然”。

他走上宦途之时,正是清政府平定三藩战争期间。他既精文翰,又善骑射,很想有个发挥才能的机会。 可是作为侍从,他终日在皇帝身边打转,无所施展,公务上不敢有丝毫差错,还常常离家随驾,所以非常苦闷。

他暗暗感叹: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他甚至想到脱离宦海,隐居江南,作为归宿。

3、重情重义

性德淡于功名,但非常珍重友情。

康熙初年,民族矛盾仍然较为尖锐,他是权相之子,少年得志,却能消除偏见,与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陈维崧、姜宸英、朱彝尊等众多的汉族知识分子结为朋友,其中不少人是很不得志的。

在官场上,性德是“性周防”,谨小慎微。一到了朋友中间,他便敞开心扉,尽吐真言。 他常常和朋友们饮酒赋诗,并于“论文之暇,间语天下事,无所隐讳”。

朋友们抨击时弊,他“激昂论事,眼瞪舌挢…助之叫号。有时对酒,雪涕悲歌”。

和朋友们分别,他又总是依依难舍,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篇章。朋友们有困难,他热情帮助,甚至对素不相识的寒士也慷慨解囊。

性德珍重友情,爱惜人才最突出的例子,是营救吴兆骞。

吴兆骞,字汉槎,是清初江南地区有名的诗人,科场案发生后惨遭横祸。

顺治十四年(1657年)科场案是清政府为打击江南地主阶级,借惩办科场舞弊而兴起的大案。其惩处之严,打击之广,历来罕见。

吴兆骞参加当年江南乡试,并未作弊,但因曾与章在兹、王长发“争操选政有隙”,遭到他们的诬告,“罹科场之狱,遣戍宁古塔”。人们都为他的冤屈叹息。

康熙十五年(1676年),顾贞观以词代书,写了两首《金缕曲》寄给吴兆塞。

词中写道: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这两首词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性德见后,潸然泪下。尽管他素来“不与外庭事”,又与吴兆骞又从不相识,也明知吴兆骞一案牵扯着一连串的政治纷争,但仍然决定出面营救。

他对顾贞观说道:

“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嘱也。”

顾贞观恳求道:“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

于是性德多方努力,四处奔走,终于得到明珠、宋德宜、徐乾学等的协助,使吴兆骞结束了流放生涯,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回到北京。

吴兆骞回来之后,性德十分高兴,写了《喜吴汉槎归自关外次座主徐先生韵》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并将吴兆骞接到自己家中居住。吴兆骞去世后,还写了《祭吴汉槎文》以示哀悼。

性德对吴兆骞的营数和帮助,受到人们的称道。

吴兆骞的弟弟也深情地写道:“王孙甲第,穷鸟入怀;公子华池,涸鱼出水。”

4、黑龙江“行猎”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为了打击沙俄侵略势力,康熙派副都统郎谈率领一支精干队伍,以行猎为名,赴黑龙江进行侦察。性德也参加了这一行动。

出发前,康熙明确指示他们:

“详视陆路近远,沿黑龙江行围,径薄雅克萨城下,勘其居址形势…还时,须详视自黑龙江至额苏里,舟行水路,及已至额苏里,其路直通宁古塔者,更择随行之参领、侍卫,同萨布素往视之。”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性德第一次参加军事行动,他表现得很好。

行军途中,他:

和同伴们一起在冰天雪地里跋涉,晚上又不顾劳累,在灯下攻读。

在《峻龙与经嵓叔夜话》一诗里,他写道:

“绝域当长宵,欲言冰在齿。生不赴边庭,苦寒宁识此。草白霜气空,沙黄月色死。哀鸿失其群,冻翻飞不起。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

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工作,他们完成任务回到北京。十二月,郎谈上疏,将他们对雅克萨城的侦察情况和将来水陆两路进军路线的勘测结果,向康熙作了详细汇报,明确表示:

“俄罗斯久踞雅克萨,恃有木城,若发兵三千,携红衣炮二十具,即可攻取。”

郎谈的奏疏受到了康熙的重视,更加坚定了康熙反击沙俄侵略的决心。

5、英年早逝诗坛留名

从黑龙江回来后,性德又过起了乏味的侍从生活。他虽然年未三十,但身体并不强壮。他曾在词中写道:“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身世等浮萍,病为愁成。”

不过,那时他还能坚持工作,跟随康熙四出巡狩,并在扈从南巡后回到北京。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二十四日,性德突然病重。康熙得知后十分关切,每天派御医看视,并经常听取关于性德病况的报告。然而性德高烧七天不退,还没有来得及服下御赐方药,便匆匆辞世。

性德死后,康熙遣使赐奠,恤慰有加。许多士大夫深表哀悼,悲叹他“志有所未尽展,才有所不得施,乃遗恨而入地耶!”

六月初四日,康熙在塞外得到恢复雅克萨城的捷报,沙俄“城守头目额里克舍等出城,军前稽首愿降,乞贷犬豕微命”。“前此被掠之索伦、达呼尔户口百余,俱随大军还,奉诏安插内地。”

当庆功时,康熙想起性德在世时曾随郎谈一起远行侦察,对取得战争胜利有贡献,不禁悲从中来,“遣宫使拊其儿筵哭而告之。”性德的一生是短暂的。

由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可以说他:

是清初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流星。他的诗文书法都臻佳妙,尤其喜欢填词,在词的创作上成就最大,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

他的诗词自然流畅,真切感人,如“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谁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性德的词虽不乏豪放之作,但更多的却是哀婉凄艳的杰作。

如: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仕宦的苦闷,爱妻的早逝,对社会黑暗面的愤懑和无能为力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的伤感情绪,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性德曾将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 康熙十七年(1678年),顾贞观在江南刊行这本书时,更名为《饮水词》。性德去世后,徐乾学将他的诗词文赋、《经解序》、《禄水亭杂识》等合编成《通志堂集》,并将性德的墓志铭、神道碑,以及士大夫的悼文挽词附于卷后,共二十卷。至于传世的《通志堂经解》,题为性德辑。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骑射,宋元,江南,长河,尚书,徐乾学,皇帝,康熙,明珠,叶赫,徐乾学,纳兰性德,康熙,吴兆骞,顾贞观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骑射,宋元,江南,长河,尚书,徐乾学,皇帝,康熙,明珠,叶赫,徐乾学,纳兰性德,康熙,吴兆骞,顾贞观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骑射,宋元,江南,长河,尚书,徐乾学,皇帝,康熙,明珠,叶赫,徐乾学,纳兰性德,康熙,吴兆骞,顾贞观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