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权力会毁掉它的占有者。”——威·皮特
自古以来,权力和金钱都为世俗人士所追求,但人的贪欲是无限的,就算拥有再大的权力或者再多的金钱,依旧有着满足不了的欲望。
与金钱相比,权势似乎更为上层人士所看重,因为钱不在多,够用就行,那些上流社会的人士大部分都不缺钱,在金钱能满足一定需求的同等基础上,权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带着3个老婆和8吨黄金逃去美国,结果人财两空,晚年想回国。
时代造就的军阀分子马鸿逵
民国时期,是一个民族救亡运动兴起的时期。如今我们所学习的历史,总是喜欢宣扬那些满怀正义感的历史人物,以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除了这些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以外,还有不少因自身形象而不好被放在台面讲述的历史人物。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切切实实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进程。
马鸿逵,甘肃河州人,民国西北地区著名军阀,如果非要给这个人物定性,以反面形象来说,他是当时宁夏地区的“土皇帝”,一手遮天,就连国民政府也不敢轻易与之对抗。
以正面形象来看,他主政宁夏长达17年的时间里,至少保证了该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稳定发展,作为新式军阀,不拘法古,而是更加注重实效性。
马鸿逵能坐上军阀的位置,首要感谢的应该是他的父亲马福祥。马家在西北地区的势力在清末就已经兴起,他们是帮助清廷管理西北社会的爪牙。到马福祥一带,由于清廷没落,西北地区涌现出来不少军阀分子,都想在混乱的时代分一杯权力的羹。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站队”就显得尤为重要,聪明的马福祥看中了当时军事力量最为雄厚的袁世凯。
他主动将自己的儿子马鸿逵送到袁世凯身边担任武官,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袁世凯的忠心,一方面也有让马鸿逵能尽早的积累在中央的人脉的意图。
马鸿逵也没有辜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成为了军政界年轻一代的翘楚。
聪明的马家父子
后来,袁世凯去世,马家父子最大的靠山倒台,他们不得不重新选择一个能够支持自己在西北地区主政下去的实力雄厚者。将溥仪赶出北京城之后,冯玉祥声名日盛,马福祥便主动向其示弱,表达臣服的意识。
马家父子虽然表达了对冯玉祥的忠心,但内心对其还是有不信任之处的,他们在暗地里有主动与国民政府打好关系,主动周旋于两方之间,大有“墙头草”之意。
正是因为父亲马福祥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才使得马鸿逵没有费上什么功夫,就坐上了宁夏省政府主席的位置,集党政军权于一身。掌握宁夏地区的大权之后,马鸿逵开始巩固自己在宁夏地区的权力。
冯玉祥倒台之后,马鸿逵正式投靠国民政府,但背地里却一心想做宁夏地区的“土皇帝”,对于国民政府派来的官员采取全盘打压和排挤的态度,借机安插自己的心腹,如此行为就连国民政府也不敢多言。
“塞上一雄”的落幕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或许在马鸿逵二十多岁的时候,他还是那个时代冉冉升起的一颗政治新星,可等到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他当“土皇帝”的所作所为,就注定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架之上,对于这种旧社会的“毒瘤”的人,国家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态度。
国内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马鸿逵为了保命逃到了台湾地区,原本以为在那里可以继续过自己“土皇帝”的生活,却不料自己的势力早就随着生活地区的转移而烟消云散。
台湾方面的政客对马鸿逵并不感冒,甚至有排挤的意识,导致马鸿逵对这种落差感到很不适应,于是在到达台湾不久之后,就带着自己的三个貌美的老婆和八吨黄金逃去了美国。
有意思的是,马鸿逵在美国这个号称自由的国度过得也不舒心,他肆意地挥霍着自己的老本,原本想着靠这些钱财能够安享晚年,却不料大量钱财被自己的小老婆给卷走了,由此过上了节衣缩食的生活。
晚年的马鸿逵也想过回国,但国家自然是不会接受这个政治问题严重的历史人物,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社会不需要这种梦想做“土皇帝”军阀分子。
参考资料:《马鸿逵民族思想探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风萧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