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明朝末代皇帝换成朱元璋,可以抵抗清朝吗,这是个好问题,只有弄清楚明朝是怎么亡的,才能更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大明朝是如何灭亡的,主要是因为在经济上、天时地利上、政治上有着难以克服的三重困局。
这几个因素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先说经济,明朝末年的经济面临着崩溃的危险,这个主要是因为原来大幅度流入中国的白银突然减少了,造成了严重的流动性不足。
这个问题很严重,明朝有个奇特的现象,到了后期中央财政吃紧,不是没钱,是没银子,主要是因为原来支撑明朝经济体系的白银流入几乎完全中断。
西班牙打了30年战争,这场战争对西班牙造成很大影响,经济和海外殖民地的治安都大大下降,对中国的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1641年,马六甲落入荷兰人手中,从印度果阿到澳门,再从澳门到广州的白银运输通道被切断,可偏偏祸不单行,这个时候,原来另一个白银流入地日本,此时也完成了内部的统一,不需要打仗了,德川幕府干脆颁布了锁国令。
这一下子就突然造成了明朝经济的几乎崩盘,中央财政吃紧,因为很多事都没法展开,于是就会裁撤大量人员,其中被明朝裁撤掉的邮政系统,里面有个人叫李自成。
天灾方面也非常严重,现代的气象学研究表明,在1615年到1675年这段时间,全球气温下降了2到3摄氏度。别小看这点降温,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导致了粮食减产大量人口死亡,从而导致了明朝末年基本盘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产生了大量的流民。
最后一个就是明朝末期剧烈的党政,出现了朝廷上下整天吵架,完全没法正常运转的局面,为此崇祯皇帝临死前还大声疾呼,群臣误我。
这几个因素是叠加着起作用的,因为朝廷效率低下,对于突出出现的经济问题、流民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
因为要剿灭农民起义,又不得不增加赋税,这样一来就更加剧了百姓生活的艰难,流民就更多了,明朝末年有所谓的三大饷,辽饷、剿饷、练饷。
这是在已经很重的税收之外有额外增加的,辽饷就是用于在东北和女真人打,这个也消耗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指挥不当造成的几大战役的失败,导致了明朝丢失了关外的所有土地,只剩下山海关,同时对手却越来越强大。
崇祯时期,同时面临着农民起义和辽东满清这两个敌人,可以说是焦头烂额,继位以来勤勤恳恳,但能力实在是一般,最终国破身死。
明朝末年,看似面临着无法解决的三大困难,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如果换做是朱元璋,明朝是肯定不会亡的,起码不会亡的糊里糊涂,被清朝捡了漏。
所谓党争问题,朱元璋最恨结党营私,谁敢结党就杀谁,问题是如果官员都结党呢,朱元璋呵呵一笑,那就全杀掉。
这就是朱元璋的魄力和狠辣,按照朱元璋的行事作风,不出一年,大明朝堂上叽叽喳喳的废话肯定没有了,从内阁首辅到六部普通职员,大家都兢兢业业的开始干活了,不敬业不行呀,一来老板比你还努力,而来不努力不是丢工作的问题,而是掉脑袋的问题。
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相应的也就有了解决的可能性,朱元璋的军事能力,远超所有人,平定农民起义那是不在话下,因为朱元璋就是搞这一套出身的。
其实崇祯也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起义问题,但是没有巩固好,就把洪承畴调去东北了,朱元璋军事厉害,制度建设也是好手,只要农民起义被消灭,其他的相应制度立马会出台,遏制流民安抚百姓。
对于辽东的情况,不能过于乐观,但是也不至于发生松山会战那种愚蠢之极的战略,明朝几路大军合围满清,人家会一动不动的等你合围吗?
然后就是战场上的见死不救,朱元璋是上过战场的,里面的门道他比谁都清楚,根本期满不了,谁敢见死不救,立马就满门抄斩了。
只要战斗力上去了,辽东地区至少不会全部丢失,退一步讲,如果真的是危机太严重,连老朱都力不从心的话,还有迁都南京这条路。
崇祯也想迁都,但被群臣制止了,如果真的到了非迁都不可的时候,朱元璋才不会去理会群臣怎么想的,说迁就迁,一刻也不耽误,到了南京什么都是现成的,大不了再来一次北伐。
说得简单一点,任何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制度文化士气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外部环境白银这些不利因素,也都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
如果朱元璋真的复活在了明朝末年,那大明肯定不会亡国,但可惜的是,越是到王朝末期,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利的情况下,皇帝大部分也都是无能,甚至是昏庸的,这是大多数王朝的宿命,我们也只是能够在这里幻想一下如果朱元璋在会如何如何。
这或许就是王朝的宿命,关于明朝的灭亡,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