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张献忠在明朝大力围剿下一直都不曾被消灭,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的,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才导致明朝最后灭亡,满清入关,夺取天下。历史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有能力有运气者得天下。
为什么在明朝各路剿匪中,李自成和张献忠不能被剿灭
一个因素是到明末时期,明朝政府已经是腐败不堪了,政治上党派之争,东林党不干正事,宦官顺吾者昌,这时候政府财政开支窟窿越来越大,就需要薅羊毛薅的多,百姓自然就受不了,没饭吃了就要反。反了之后,政府剿匪开销也很大,各路剿匪军队也各怀鬼胎,有想捞一把的,有想好好干活的,有想往上爬的。
因此剿匪拖的时间越长开销越大政府自然就吃不消,再加上起义军打了几次怕了想投降了喘口气,政府一听好啊,招安就不用打了,省了开支。等起义军过了几个月,气顺过来了,又去拉起队伍造反了。政府又得去派兵剿匪了。张献忠不就这样嘛,打不过先投降,过段时间再造反。反正脸皮厚点,能活命就有革命的本钱嘛。
然后各路又开始剿匪,好不容易围住了起义军,准备一锅端了,好巧不巧,北方后金清军就要打打过来了,跟有剧本一样的,赶紧让一支去北方打清军吧,起义军又跑了。
李自成有一次就差点被端,好巧北方清军犯边,朝廷赶紧让一支军队北方防着清军,就这样原本的铁桶阵开了一个缺口,李自成就跑了。
还有就是政府军打的起义军满地找牙四处跑的时候,朝廷看了很高兴嘛,就嘉奖这个将军,然后起义军告诉他,没有我们哪有将军您今天的威望,要是把我们杀的一干二净,朝廷还会重用你吗?这个将军一听,很有道理嘛,我有几天不就因为有起义军嘛,我还那么卖力干啥,杀光他们朝廷就不重用我了。于是就带兵慢慢剿匪嘛不急,拥兵自重,说的就是左良玉。
还有就是好不容易把李自成这一支打趴在地上起不来了,政府军这边也终于能有一支由战斗力的军队了,朝廷觉得李自成都打趴了,还要你干嘛,给我解散。于是上书请求朝廷留下这支军队,朝廷想想养这么多人得花多少开销啊,到时候要是不听我的话怎么办,毕竟不是我的嫡系啊,必须给我解散。
于是乎等李自成死灰复燃的时候,满天下也没有一支能打的兵了,朝廷再要去组建军队,好不容易军队组建好了,没有经过训练马上给我开出去和起义军打。什么?没有训练不能去。大胆,必须麻溜的给我去!么办法只能奉旨出兵,全军覆没!最后明朝也基本要玩完。说的就是孙传庭的悲惨故事,和崇祯皇帝无比厉害的挖坑选手,你不吊死煤山还有谁去吊!
为什么李自成和张献忠在清军手下不堪一击
这个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打不过。终大明末期,不管在多艰难的情况下,大明的精锐始终布置在东北,关宁一带。这是大明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而派出去剿匪的军队呢,就是二流部队。相当于现在的预备役部队一样。就这样的预备役部队,二流选手打起义军还绰绰有余,基本都是被打的满地抓牙的节奏。可见起义军战斗力总体就不强。起义军为什么能打得过各路围剿的部队呢?
一个是靠跑,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反正不丢人。第二就是靠人多,起义军靠的就是人多,一个打你不过,十个人总打的过你吧。同等兵力情况下,起义军根本就不是政府军对手。明朝二流军队打你都绰绰有余,一流打你更不用说。再来说说清军,当时清军战斗力是最强的在当时东亚。明朝一流的军队和清军打,有时候勉强能有个五五开,基本是劣势占大多数。所以,清军一入关,打起义军,砍瓜切菜虽然说得有点过但也差不大多吧。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清军不用考虑东北,没有后方威胁,明朝剿匪就时时刻刻看着东北方向后金清军的动向。清军则不需要这么多顾忌,死命追死命杀就行,杀的下来中原就是我的,杀不下了迟早还得回东北。所以,为了得到中原天下,死命杀死命杀就有了清初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