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最经典的片段莫过于“九子夺嫡”。
最终四阿哥胤禛笑到了最后,从老爹康熙手中接过了皇位衣钵,成为了雍正皇帝。
有人说胤禛能够夺得帝位,靠的是本剧的第一编剧邬先生的尽心辅佐,也有人说胤禛之所以能够胜过其他皇子,得益于最开始康熙就已经非常看好他,多年来一直在暗中栽培他。
虽然众说纷纭,但是每条原因似乎都具有一定道理。
众所周知,电视剧《雍正王朝》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剧作。
其中,剧中有两处细节的对比,充分让我们看到,为什么胤禛会胜过八阿哥,获得康熙的青睐?
先说第一个细节:
热河围猎期间,因为邬先生在授课之时,提前为小弘历画出了考试重点,使得弘历在围猎活动中,表现出众,博得康熙喜爱,并获得康熙赏赐一件如意——那原本是王公们赠送给太子的。
当晚,大喜过望的胤禛特意摆下酒菜,打算和十三阿哥、邬先生来个一醉方休。
就在这时候,太子急切求见胤禛。
原来他和郑春华的丑事败露了,眼看太子之位不保。
太子托李卫带给胤禛的话已经说得非常明了:
如果今天晚上不见,明天也许就再也见不着面了。
摆明了就是告诉胤禛,自己大事不妙。
然而胤禛的反应是什么呢?
只见胤禛站起身,径直就要出去见太子。
我想,胤禛的这个动作是下意识的,是不加任何思索的。
以胤禛的精明,他不会听不明白太子传递给他那些话的真实含义。
而历经了江南赈灾、追比国库欠款以及刑部冤案等一系列政治风波的胤禛,不会不明白此时自己去见太子的后果——很有可能会受到太子罪事的牵连。
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要去见,并没有把这个雷甩给在场的任何人,包括十三阿哥。
胤禛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顾全自己和太子之间的情谊。另外,则是说明了在面对危急时刻,胤禛还是下意识地把十三弟保护在了身后,自己独自去面对这场危局。
对于电视剧中胤禛这个角色而言,城府深、冷面王、性情暴躁都是他身上的负面标签,然而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胤禛从来没有去逃避,或者避重就轻,而是直面任何困难。
胤禛的这个下意识的细节动作,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敢于扛事的人。对于他的这些内在优点,阅人无数的康熙自然能够get到。性情豪爽、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也可以感受的到。
所以,康熙最终相信自己的判断,将皇位传给了胤禛。而十三阿哥更是甘心追随,愿意为胤禛出生入死、直至耗尽生命的最后一丝精力。
与这个细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细节:
《百官行述》被胤禛焚毁之后,八阿哥费尽苦心,从胤禛的心腹高福那边套问来了很多内幕消息,并且借高福之手,得到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亲笔书信,这将是再次扳倒太子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为了说服老十四去扛这个雷,八阿哥是煞费苦心,从梳理工作流程再到强调十四阿哥是管部阿哥的身份,甚至不惜动用激将法,令十四阿哥难以招架得住,只得按照八阿哥的要求去做。
我想,在这一刻十四阿哥终于发现,自己和八阿哥之间所谓的兄弟关系,不过是塑料纸糊的。自己一心崇拜、追随的八阿哥,到头来还是安排自己去趟雷。
说到底,在八阿哥的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潜意识:兄弟就是用来替自己挡枪的。
八阿哥对自己的亲兄弟尚且如此,八爷党中的其他成员恐怕时时刻刻都要做好被八阿哥出卖的准备。
正是因为胤禛和八阿哥的这天壤之别的秉性,使得他们所带领的两个团队,呈现出千差万别。
反观八阿哥所打造的“八爷党”,表面看班底雄厚、阵容豪华,可是一到关键时刻,其核心成员要么掉链子、要么犯浑、要么拆台、要么各打小九九,却总是无法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与向心力。
所以,八阿哥和他的八爷党总是棋差一着,最后在所谓的“八王议政”计划中惨败给了胤禛。
说到底,这是八阿哥自身秉性所造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