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但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只能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当时中国处于清朝晚期,为了避免走向败亡,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
一个是新兴帝国,急于向外扩张;一个是老大帝国,正在做最后挣扎。作为邻居的两国,爆发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朝鲜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乙两艘巡洋舰,随后击沉了英籍高升号运输船,俘获操江号炮舰,甲午战争随即全面爆发。此时,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面临着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黄海制海权。但是,两国却制定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作战方针: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日本海军则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为目标。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1894年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向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1894年9月17日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以吉野号为首,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但没来得及完成阵型部署的情况下,战斗已经打响。鸭绿江口外海,大鹿岛海域,集中了两国几乎全部主力舰艇。一时间炮声隆隆、水柱冲天,弥漫的硝烟遮天蔽日,双方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想将对方击败。这场当时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约800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黄海海战以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1895年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出动所有战舰进犯刘公岛,意图全歼退守威海的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奋力苦战,还是节节败退。2月12日,在大势已去,援军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悲愤中自杀。随后,“广丙”号管带陈壁光携带投降书代表北洋水师向日舰投降,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这两场海战深刻影响了中日两国近代历史的走向,意义深远。北洋舰队由于战场指挥严重失误和其它一些原因导致惨败。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英勇顽强的、奋不顾身,临危不惧,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参加甲午海战共有12位管带,这12人中最后有7人阵亡或自尽,值得国人铭记。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北洋海军“致远号”管带。大东沟海战,“致远号”两面遇击,已受重伤。邓世昌决计陷阵冲锋,与敌同归于尽。无奈“致远”受创已重,中途爆炸沉没。邓世昌落水中,犹怒声骂敌,拒绝众人施救,溺水而亡,时年46岁。
林履中,字少谷,福建候官人。北洋海军“扬威号”管带。大东沟海战时,“扬威号”中炮起火,众心惶惶。林履中仍指挥如初,不为所动。后“扬威号”受日舰重创,逐渐下沉,林履中登台远望,见势不可挽回,奋然跳入海中。有人引绳以救,林履中推而不就,随波而殁,年43岁。
林永升,字钟卿,福建侯官人,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1881年入北洋,曾任“镇中”号炮舰管带。1888年起任“经远”舰管带。他为人淳厚善良而又随和,是北洋水师众管带中有名的老实人和好心人。他对士兵关怀备至,俨然为父兄。黄海海战中,他指挥“经远”舰奋力抗敌,英勇顽强,不幸中弹牺牲。
黄建勋,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中日大东沟海战时为“超勇号”管带。海战中“超勇号”被敌炮火击毁,黄建勋愤然投海。时有人抛绳援之,黄不就而死。时年43岁。
林泰曾,字凯仕,福建闽县人。“镇远号”管带,北洋海军左翼总兵。光绪十五年加提督衔。光绪二十年,林驾舰回港。水涸,雷标漂离范围,“镇远”避雷标误触暗礁,底板裂缝二尺许。林忧愤不堪,服毒自尽。
刘步蟾,字子香,福建侯官人。充任“定远”铁舰管带,授副将,给强勇巴图鲁勇号。清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授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加一品顶戴。光绪二十年,日军围威海,刘步蟾率“定远”舰力战,后见大势已不可为,遂喝药自尽,时年44岁。
杨用霖,字雨臣,福建闽县人。黄海海战时杨用霖任“镇远号”帮带大副,“镇远”管带林泰曾殉节,杨用霖升任“镇远”舰管带、北洋海军左翼总兵。威海兵败,提督丁汝昌、右翼总兵刘步蟾、护军统领杨文宣等俱自戕殉节,杨用霖心为之痛,引枪衔口,发弹自击。其脑浆自鼻腔垂注如箸,犹端坐不仆,观者惊以为神。
牺牲在抗日战场的两位中国将军,阵亡后连日军也列队行军礼致敬
宋军战力不弱,这一仗被西夏打败只因碰上猪队友
大汉军队秘密参战,7个罗马精锐军团共约4万人全军覆没
1万多对10万,宋军也硬气的很,所有将军全部战死无一投降
3千对日军10万,师长阵亡,国军溃败中闪耀着男儿血性的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