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清末的悲剧人物之一。他的经历比光绪皇帝还要悲惨。毕竟,光绪皇帝曾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人度过他的一生,只是栽在了在慈禧的手中。
但是溥仪却不同,他三岁就成为皇帝,然而不到三年就被迫退位。后来他成为了日本扶持的所谓伪满洲国的伪皇帝。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傀儡。这一点自然就不如光绪了。
后人总是说溥仪是亡国的君主,并指责他的无能。民国时期的复辟被被人们当成笑谈,说他自不量力,分不清形势。这些评价其实都有失偏颇。毕竟清朝的灭亡,是清朝历代皇帝不思进取的结果,把责任怎么能全部推到溥仪一个人的身上,他只不过是运气不好,刚好赶上这趟末班车罢了。
就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样,怎么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实在不应该对当时只有六岁的孩子提出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溥仪一生经历了太多。他三岁时被推上王位,后来又被迫退位,然后被日本人用来当政治上的棋子。日本在战争中被击败后,他被苏联俘虏,直到建国后才返回国。经过九年的改造,他最终成为了新中国一名普通工人。
这种经历,换在任何人身上,都未必可以做得比他好,虽身份特殊,但是在大环境下,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一个曾经的一国之君受万民朝拜,最后能够甘于成为一个普通的工人,这一点来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作为皇帝,他是所有朝代中唯一享受现代化成果的皇帝,但他还是第一位站在国际军事法庭上的皇帝。溥仪一生娶了几位妻子,但没有一个子女。这样的悲剧经历在过去的皇帝中也很少见。
但是,在东京审判席上,这样一位看似软弱无能的亡国之君,却展现出了帝王本该有的气势和威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进行了定罪,亚洲战场上的军事法庭设在东京。当日本战犯受审时,坐在审判席上,背负着亡国君、傀儡、软弱、卖国等标签的溥仪,终于将压在心里的所有怨气释放出来。
他出现在法庭上指证日本罪行长达八天。在这八天中,他每天都笔直地坐在那儿,展现出一国君王应有的硬气。在此期间,有人说他将审判席坐出了帝王龙椅的感觉,这可能就是他与生俱来的气质。
溥仪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学习过西方文化。在审判席上,他用流利的英语来详细陈述日本人的罪行。他慷慨而自信地讲话,就好像他不是坐在审判席上,而是坐在他曾经的龙椅上。这个时候的溥仪,将帝王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人们是自私的。在审判台上,溥仪撇清了与伪满洲国的关系,并将所有责任归咎于日本人。但是,由于日本人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这些指控对他们来说并不冤。更何况,溥仪是否有罪应该是有中国人自己来审判。
至少在这八天中,溥仪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君主应该拥有的气质和威严,看到了他的帝王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