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玉融史话】叶向高、林则徐:福清“一邑两文忠”

【玉融史话】叶向高、林则徐:福清“一邑两文忠”

(一)

谥号,是指古代皇帝、皇后、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的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谥号,可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功过。

《逸周书·谥法解》言,“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制度古已有之。近代学者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认为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到了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开始广泛施行谥法制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而且制度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伴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外传播,谥号制度曾广泛通行于东亚汉字文化圈。

(二)

在中国历史上,对文官的赐谥多以“文”字开头。武官多以武、忠等开头,如岳飞的谥号“武穆”,狄青谥号为“武襄”。

宋代司马光认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文正”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然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并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赐予。自唐代以后,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寥寥无几,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宋代的范仲淹、司马光,明代的方孝孺、李东阳,清代的曾国藩等。“文正”这个谥号原来是叫“文贞”,到了宋朝,因为仁宗名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就改为了“文正”。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文贞”的名臣,就是唐太宗时期赫赫有名的谏臣魏征。

根据明代《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后与“文”搭配,依次是贞、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实际上,明代时,“文正(贞)” “文成”谥号使用不多,明朝开国元勋,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刘伯温,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追赠太师,谥号“文成”。王阳明,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

到了清代,对大臣的谥号规定更加严格,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谥;而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例不授谥。得谥号者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者才用“文”字。而“文”字的谥号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清朝200多年只有曾国藩等8人获谥“文正”。紧接“文正”谥号,位列第二的是“文忠”,如李鸿章,清朝只有10人得此谥号。再之下者有文襄、文恭、文成等。清代权力核心机构为军机处,但军机处给大臣请赐谥号时,最高只能到“文忠”。一般情况下,只有为人臣者道德功业皆极其出众,经内阁草拟后,由皇帝亲赐这一无限哀荣。

(三)

历史上被赐谥号“文忠”的名臣,都是德高望重之辈。明朝时,“文忠”谥号列在“文正(贞)”“文成”之后;在清代的谥号中,“文忠”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

让我们回望历史,看看自汉朝以来获得谥号“文忠”的部分名臣们:

汉朝:朱穆;

南朝齐:徐孝穆

唐朝:裴度、郑从谠、韩休、颜真卿;

宋朝:苏轼、欧阳修、周必大、王尧臣、真德秀、富弼、张九成、江万里等;

元代:张养浩、王磐、郝经、王结、陈天祥、耶律铸等;

明朝:张居正、杨廷和、叶向高、陈子壮、范景文、张璁、孙承宗、刘基等;

清朝:索尼、傅恒、林则徐、文祥、周天爵、骆秉章、胡林翼、李鸿章、沈兆霖、荣禄、梁鼎芬、陈宝琛等。

在中国谥法制度史上,来自福建福清的叶向高、林则徐,其逝后谥号均为“文忠”,“一邑两文忠”实不多见。根据现存史料,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五日,清朝廷礼部行文内阁,要求拟谥奏请钦定,追谥林则徐为“文忠”,理由是“文忠勤学好问曰文,肫诚翊赞曰忠”。明清两朝追谥叶向高、林则徐,旨在褒扬他们的勤学好问、忠君爱国、功绩赫赫。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今福建省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人。明朝晚期政治家、文学家,曾在万历、景泰、天启年间三度出任内阁辅臣。

万历十一年(1583)考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翰林院编修,后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太子左中允。万历二十六年(1598),升为太子左庶子。上疏请求取消矿税、撤矿税监,被沈一贯排挤出京,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五年(1607),晋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万历三十六年(1608)后,一人主持阁务、支撑危局,“独相”七年。天启元年(1621),二度入阁为首辅。天启四年(1624),叶向高以太子太傅致仕。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善于决断大事,担任首辅期间为明神宗出谋划策,协调党派纷争,遏制魏忠贤势力,维护大统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启七年(1627),叶向高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祖籍福建福清海口镇岑兜村。清朝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中华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

嘉庆十六年(1811)考中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此后从政40载,历官14省,统兵40万,官至湖广、两广、陕甘、云贵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6月,率众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收缴来的近2万箱、约237万斤鸦片。他官居封疆大吏、钦差大臣,但始终以民为本、以国为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人物。他力抗西方入侵,却又学其优而用,是西学东渐的带头人、先行者,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虎门销烟,奠定了其中华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的历史地位。

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林则徐在赴任广西途中病逝。咸丰元年(1851),咸丰皇帝晋赠其太子太傅,谥号“文忠”。

作者:郑松波,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福清市历史名人名家研究会。

来源:玉融逸闻 编辑:伍定瑞

公众号首发转载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正,史话,林则徐,明朝,谥号,文忠,历史,叶向高,福清,制度,林则徐,谥号,文忠,叶向高,福清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文正,史话,林则徐,明朝,谥号,文忠,历史,叶向高,福清,制度,林则徐,谥号,文忠,叶向高,福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文正,史话,林则徐,明朝,谥号,文忠,历史,叶向高,福清,制度,林则徐,谥号,文忠,叶向高,福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