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从小将胤礽放在御书房养大,时时刻刻都唤其亲密的爱称“保成”。但如此年龄就被立为太子,可见康熙帝也许并不如历史传闻对其多宠爱,要知道深宫尔虞我诈,阴谋诡计层出不穷,这样一个年幼丧母的嫡次子是如何艰难的活下来的,这种参杂复杂情绪的疼爱后来的康熙帝多次废太子奠定了基石。
康熙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样的帝王是十分在意江山与自己的宝座的,可以说皇权不容侵犯,当太子而立之年时,他便感到深深的压力,觉得太子要抢占自己的皇位。晚年时十分多疑,让皇太子焦虑不安,后面犯错太多。其实主要是康熙帝的多疑和不信任,更是对皇权的控制欲太强,让太子觉得十分无力,生出了反叛的心思。
胤礽从小有康熙手把手带大,可以说博古通今,精通骑射,对西方的算术、例律颇有研究,典型的学究派,在当代可以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博士后也不为过,其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更使其名噪一时,在兄弟几个中学问最高,也最受康熙帝的宠爱,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才学出众,接受过当世四位大儒传授学识的人,此时此刻,自己亲手培养的儿子,年轻气盛,一心想在朝廷中大展拳脚,这既让他欣慰,满意于自己的儿子能够撑起爱新觉罗家的天下,又害怕自己的儿子成长的太快,渐渐淹没自己的光芒,在这种困境中康熙如同一头困兽艰难的挣扎着,这就是为什么废了一次太子,又复立的原因。
可是要知道,人的年龄越大,就会觉得越发力不从心,可是对于康熙这样一位君王而言,他不会过多的像一般君王一样渴望太多亲情,毕竟他也是在深宫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有些感情早已被自己深深的压下,所以他在看到自己才能出众的太子时,产生了厌恶,这样的情绪日积月累,渐渐埋没了原本对胤礽的亲情,最终二废太子。
康熙帝一共有35个儿子,可见根本不缺继承人,不但如此个个不凡,有英勇善战的皇长子、博学多才的皇三子、冷静沉着的雍正帝更有史上夺嫡厉害的八贤王,可见皇太子胤礽的竞争者个个不简单。其中在其第一次被废时大皇子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期间做巫蛊之术陷害于他,以及其他兄弟几个的明枪暗箭,防的了一时,防不了一世,双手难敌四权,更何况这些兄弟没有一个鼠辈。
在面对金钱和权利的诱惑时丧失了自我,纵容手下门客贪老百姓血汗钱,可是触怒了康熙帝的逆鳞,生活作风靡乱,铺张浪费,不顾祖先礼制,让康熙帝越发不喜,觉得自己教育的儿子简直不成样,这就和我们当代父母一样,全心全意对自己孩子付出,却发现还不如隔壁散养的孩子懂事,便更加鸡蛋里挑骨头,事事要求完美,不容一丝出错。就在这样的一次次失望中,年迈的康熙帝毅然决定废太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胤礽越发浮躁,眼看自己年近四十,可是康熙帝看起来还精神奕奕,这让他十分焦躁,一心盯着父亲座下的龙椅,全然不顾其他。在康熙在北上过程中因风寒病倒,众位皇子都表现了自己拳拳的父子亲情,越是在自己虚弱时,越渴望身边最亲的人的关心,可是太子胤礽在与皇三子胤祉共同探望病中的康熙时。全然没有伤心之意,对在病病床上虚弱的康熙时,甚至还表现出了兴高采烈的神情,这引得了康熙的极大不满,认为他完全丧失了孝道二字,康熙不想再见到他,因此胤礽不仅遭到了康熙的训斥,还被直接撵回了北京。
这件事情可以说给康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回忆,午夜梦回甚至看到胤礽拔剑对着自己。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便是在塞外热河秋闱,胤礽因康熙对自己近期十分不满,便越发饮酒作乐,甚至在康熙帐篷外偷偷观察康熙的一举一动,这让康熙极为厌恶,但念及生母赫舍里氏,便勒令让其自我反省,奈何胤礽屡教不改,仍然我行我素,更加放肆,在康熙第十八皇子重病,所有人都在收敛自己,唯独他狂妄无比,在自己的帐篷里歌舞升平,日日与酒女为伴,丝毫不顾念兄弟情谊。
在十八皇子病逝时,依然在与舞女玩乐,康熙帝悲痛不已,老泪纵横。气急之下,还未回到京城便下了诏书,书曰:“皇太子胤礽复立以后,狂疾未除,大失人心,断非可托付祖宗弘业之人,故予拘执看守。”
从此之后,这位才情绝绝,深受康熙宠爱的皇太子便退出了历史的政治舞台,其实追本溯源依然是胤礽自身将自己坠入了深渊,他本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可是却自甘堕落,沉迷纸醉金迷,难成大业,康熙帝深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他不能让自己的江山毁于一旦。
所以谈古论今,坚守本心依然是每个时代的风向标,其实政治舞台并非常人看到的那般容易,在当今社会有许多清正廉洁的官员在四处奔波途中辛劳致死,对于国家官员,我们更应该抱有多重看法,不能一概而论,只看到风光的一面,就否定后面的心酸,历史也是一样,多看法,多思考,以史为鉴,学习古人的古人好的思想和素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