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鹿鼎记》的热播,鳌拜这个人物形象慢慢深入人心,在剧中他独断专横,甚至想倾覆王朝。每每看到鳌拜的前段,都希望韦小宝能狠狠地惩治他一番。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康熙皇帝居然在日后替鳌拜的家人平反了罪名。
这里,可能有人就感到震惊了。鳌拜其实没有罪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当年康熙皇帝又为何会“智擒鳌拜”,甚至给其定下了“三十大罪状”?接下来,就让我们好好剖析这件事的缘由,看看究竟这样做有没有道理。
一、平步青云
鳌拜,之所以在日后有专政的实力,有一小部分是因为早期他的舅舅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有了这个关系,鳌拜在军中没人敢小觑他。但是,光有这个身份是不够的,毕竟不是他自己的战绩,也很难有人对他感到信服。
又怎么会有人投入他的麾下,令他成为康熙帝日后的心头大患呢?鳌拜自己有实力,他在军中从来都是勇往直前,每逢作战时分,在前阵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但他又并不只是一个愣头青,从小在舅舅的熏陶,及家里环境的影响下,使得鳌拜非常懂得作战技巧,常常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而正是因为他在军中骁勇善战,从不贪生怕死。才让他逐渐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更是破格提拔为了亲兵队长。真正让鳌拜在皇太极面前得到彻底信任,是发生在崇德二年(1637)的“皮岛之战”。当时战况激烈,鳌拜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在明军发射炮火的情况下,率领士兵抢滩登陆。
如果没有鳌拜指挥的英勇,清军很难打败明军,得到皮岛的所有权。不仅在这次战争中鳌拜有非凡的表现,在日后的“松锦大战”,以及清军入关后,抵抗李自成等人的事件中,鳌拜都当仁不让。正是因为鳌拜做出了这样的战绩,才更得皇太极的青睐。
当时的鳌拜,因为自己长年累月的战功及威望,在朝堂当中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在皇太极去世,福临继位后,鳌拜也可以说是为国殚精竭虑。多尔衮在福临没有实力时,多次干预朝政,完全没有把福临放在眼里。在此期间,鳌拜并没有屈服于多尔衮的势力,经常在朝堂上和他对着干。
多尔衮虽然几次三番地给鳌拜使绊子,但是鳌拜一直没有妥协。在这期间,在多尔衮的打压下,鳌拜并没有太多的实力,很多势力都被多尔衮削弱了。一直到多尔衮去世,鳌拜凭借多年在朝堂上对福临的维护,让顺治皇帝也对他信任有佳,最终得以重新委以重任。
二、辅政大臣
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的统治,就将其皇位传给了尚未年幼的康熙皇帝。因为对鳌拜等人的信任,更是委托这一行人成为“辅政大臣”。康熙皇帝虽然彼时年幼,但也不希望别人过多干预自己的决策。尤其是在慢慢长大后,更不希望一直有人干涉自己的决定。
鳌拜恰恰就阻止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让他只能在鳌拜的羽翼下过活。虽然鳌拜在当时把持朝政,但在各方面做得都比较出色,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朝堂的稳定。
在当时,宦官专权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康熙皇帝刚刚继位,更容易被宦官迷惑。鳌拜在辅政之初,就对这种现象进行坚决的抵制。宦官吴良辅被治罪,“内廷十三衙门”也被取缔。为了防止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鳌拜精简官员队伍,官员考评办法不在只是空谈,而是被严格执行。让官员们办实事,真办事。
由于鳌拜一开始就在军事领域上有所建树,所以在辅政期间更是对这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整顿。不仅驱赶了郑成功集团,还成功俘获并绞杀了永历皇帝朱由榔,让国家逐渐趋于稳定。大的势力被荡平了,小的反动势力也被鳌拜一一肃清。这一时期的百姓生活趋于稳定,年代趋于和平。
鳌拜是一个睿智的人,并不是单纯的一介武夫。他经过再三思量,决定实行“更名田”制度,这在当时有效地带动了社会的发展,百姓们的生活更有奔头。提出的“湖广填四川”,成功促进了四川地区的发展。鳌拜在这期间,相关政策实行后收到的效果都能看见。
三、锒铛入狱
既然这样,鳌拜对朝廷有功,还是大功。不应该讨伐,而应该予以嘉奖才是,为什么康熙皇帝最终还要将鳌拜治罪呢?事实上,虽然鳌拜在辅政期间的所作所为确实有有利朝堂的一面,但是,他也给朝廷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因为在辅政期间逐渐尝到了独揽大权的快感,鳌拜越来越目无法纪,不把尚且年幼的康熙皇帝放在眼里。在当时,鳌拜并没有想过要推翻清朝,对康熙皇帝取而代之。但鳌拜的所作所为,还是让康熙皇帝感觉到了危险。
作为一个皇帝,是不可能容忍老是由他人代替自己决策,自己的意见被他人左右,且鳌拜平常对康熙皇帝也没有表现出一个臣子该有的谦虚。正是因为没有迹象表明鳌拜想要谋反,所以日后才能为鳌拜平反。如果鳌拜真的有谋逆之心,哪怕鳌拜之前有再多功绩也不能功过相抵。
鳌拜被捕入狱后,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在狱中因郁结去世。对此,康熙皇帝也有过悔意。但是,当时年轻气盛,并不允许他低头。直到康熙步入中年,因为朝堂局势混乱,急需要一些措施稳定人心。
康熙皇帝就在这种局面下,将平反之事提上了日程。他积极拉拢人心,追封鳌拜家族爵位。康熙之后的雍正皇帝恢复了鳌拜一等公的家族爵位世袭,这一举动也是对康熙皇帝做法的认可。乾隆皇帝认为鳌拜当时确实目无法纪,于是下旨将鳌拜的家族爵位世系又改为了一等男爵,但也不认为鳌拜当时所犯之错罪不可赦。
四、总结
忠君爱国,是每个臣子都应该做的。但是,这需要实际行动表示出来。鳌拜就是认为自己没有背叛朝堂,才在被捕后郁郁而终。但是他忘记了,面对帝王时他失去了该有的谦逊,在处理事务时独断专行,即使他没有谋反之心,也不得不让康熙皇帝心存疑虑。
帝王之心总是多疑,面对战功赫赫又独揽大权的臣子,难免会寝食难安。鳌拜如果对康熙皇帝多一些敬重,多听取一些康熙皇帝的想法,两人多交流交流,或许在当时并不会落得那个下场。不过,历史并不能够重来。